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Wikimedia Commons、geoffreyamoore.com、FCAJ、World Ec

8 張圖,掌握近 80 年最重要的創新理論!

2020-08-31 整理‧撰文 周頌宜

「不創新,就等死!」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這麼說。關於創新的策略,這 80 年來有各種理論,可供企業思考創新時做為參考:

1942|約瑟夫.熊彼得:創造性破壞 creative destruction

熊彼得認為,創新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動力,也是經濟景氣循環的主因。當新產品或新服務出現,企業爭相仿效,景氣跟著繁榮;直至無利可圖,景氣隨之衰退,此時再出現新商品或技術,景氣又會回升,如此不斷循環。創新指的是透過生產要素(新產品、新方法、新市場、新資源、新組織)的重組,創造新的產品組合或服務。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創造性破壞.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1985|彼得.杜拉克:創新 7 大來源

杜拉克將創新視為有目的和規律的活動,只要能使既有資源產生的財富有所改變,都構成創新。也就是說,創新並不一定涉及技術問題。杜拉克以同一棟建築物、不同方位的 7 扇窗戶,比喻追蹤創新機會的7項來源;每扇窗戶顯現的部分景色都能從附近的窗戶窺得,中心位置呈現的景觀卻互不相同。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創新7大來源.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意料之外的事件
麥當勞創辦人雷.克勞克(Ray Kroc),發現好幾台奶昔機同時工作,食物作業系統化更有效率,便買下設備,成就如今的麥當勞。

不一致的情況
50年代專注設計更快的貨船,卻忽略船靠港,等待貨裝船的閒置成本;後改為陸地事先裝貨,船一靠港,貨物得以快速裝卸。

程序需要的創新
一戰後,美國民眾對國際新聞產生興趣,但地方性報社沒有人力勝任。《時代》雜誌以周刊形式創刊,隨即贏得市場。

市場結構改變
中產階級興起後,福特汽車(Ford)研發便宜車型,讓開車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

人口變動
花旗銀行(Citibank)早在 1970 年代,多數企業仍猶豫是否任用女性,靠著聘用受高等教育的女性進入職場,迅速擴張版圖。

認知改變
1950 年,中產階級成為美國大宗,《大英百科全書》主打「從勞動階級晉升中產階級的必備書籍」,向父母兜售,大獲成功。

新知識的應用
美國藥廠輝瑞(Pfizer),進一步研究盤尼西林的殺菌效果,大量生產,成為世界一流的盤尼西林製造商。

1991|傑佛瑞.墨爾:技術採用生命周期 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

前身為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將消費者採用新技術、新產品的過程分5個階段。墨爾認為,當公司企圖從早期採用者市場轉移至早期大眾市場時,通常會遇到鴻溝;前者多是希望藉由創新開啟新紀元的革新者,後者則是實用主義者,兩者對產品技術的要求迥異,當企業無法銜接兩方,導致成長停滯,最終失敗。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技術採用生命週期.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1995|野中郁次郎:知識的迴旋 spiral of knowledge

創新除了個人的創意,還包含人與人互動激發出的 1+1>2 效果。野中郁次郎認為,企業想要成長,必須把個人累積的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擴大到單位,整理成組織的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稱為 SECI 模式。內隱知識是個人的經驗、直覺,外顯知識則是把知識轉化為文件、員工守則、報告、影像等等。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知識的迴旋.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1997|克雷頓.克里斯汀生:破壞式創新 disruptive innovation

一般來說,企業因專注消費者現階段的需求,不斷增加、優化功能,推出規格更好的延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產品;最後達到極限而減緩,此時產生另一新科技取代。克里斯汀生發現,並非所有的創新都遵守延續性創新,顛覆產業結構的創新,還有提供功能簡單的產品或服務的破壞式創新。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破壞式創新.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2003|亨利.伽斯柏:開放式創新 open innovation

伽斯柏認為,隨著技術開發成本提高、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只靠組織研發新服務或新產品已經不夠,過慢的研發時程,會降低公司從創新投資獲取報酬的能力。開放式創新鼓勵創新分工(division of labor),像是授權、合資、外包等方式,達成效能專業化、產出多樣化。例如樂高創意平台(LEGO ideas)邀請粉絲分享創意,評估票數破萬的點子量產成商品,並給予入選的創作者商品分潤。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開放式創新.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2004|金偉燦、芮尼.莫伯尼: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

金偉燦、莫伯尼提出,企業在同質性高、競爭激烈的市場,為了搶市占率,壓低成本、削價競爭,稱為紅海策略(red ocean strategy)。藍海是產業未發現的空間,達到差異化與低成本雙贏;例如Airbnb旗下沒有一棟房子,經營住房媒合平台,成為全球最大旅宿業者。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藍海策略.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2009|羅伯托.維甘提:設計力創新 design-driven innovation

維甘提主張,消費者不只是買產品,更重要的是買意義,包含情感、心理與社會文化因素;顧客不見得知道自己要什麼,企業的責任是給予完整的「提案」,比如 Swatch 使手錶成為時尚配件,而不只是提醒人們現在幾點鐘的工具。

經理人月刊-NO190期-拉頁_設計力創新.jpg
經理人月刊 第 190 期

資料來源:《熊彼得:知識經濟的創造性破壞》《經濟發展理論(創新之父熊彼得.百年經典重譯版)》《創新的兩難》,商周出版;《創新者的解答》《開放式經營:創新獲利新典範》《航向藍海:突破價值成本邊界,開創新市場的策略行動》,天下雜誌出版;《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談創新實務與策略》《跨越鴻溝:新興高科技公司如何飆上高速公路》,臉譜文化出版;《設計力創新》,馬可孛羅文化出版;《知識經營之道─如何從知識中找價值》,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出版;陳忠仁;溫肇東

繼續閱讀 創新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