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農曆年前離職,領得到年終嗎?勞基法怎麼說?跳槽前該注意的 5 大權益

2021-01-27 整理‧撰文 簡鈺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領完年終我就要走人!」不少上班族為了獎金和年假選擇農曆年後跳槽,但離職前總有顧慮:老闆扣發年終和績效獎金、公司對離職信已讀不回、請我提前離職不給年假、強制將加班費換成補休、告誡不能轉職同業。遇到這些狀況該怎麼辦呢?法律又是怎麼保障勞工權益?

狀況 1:春節前離職,我還領得到該月績效獎金和年終嗎?

績效或年終獎金是否為「經常性」的給予,是法院判斷勞工能否領到錢的關鍵。有兩種狀況原則上能拿得到獎金,一是你與公司簽訂工作契約的報酬是「保障年薪 14 個月」,那麼年終獎金便算是薪資範疇,即使工作滿一年離職,雇主仍需支付兩個月年終。

二為公司有明定每月的績效獎金,像是「業績破 50 萬可抽成 2%」,這與勞工該月的工作效率與品質有關,若你在離職該月有達到此要求,應視為工資的一部分。雇主如果刻意扣發薪資,有違反《勞基法》第 22 條之虞,可處兩萬元以上、100 萬以下罰鍰。

至於年終獎金的部分,按《勞基法》29 條年終是公司年度有盈餘時應發放的獎金,屬於鼓勵、非強制性質,因此雇主未必會給這筆錢。若你很在意能否領到年終獎金,建議等錢入帳後再提離職吧!

狀況 2:用 LINE 提離職,老闆已讀不回怎麼辦?

基本上勞工若明確向雇主表達離職的意願,無論是透過口頭、通訊軟體、電子郵件、電話,不需雇主同意就算是有效的離職,可於隔天就開始計算離職預告期。

根據《勞基法》第16條,員工依據年資多寡決定離職的預告期:
- 年資低於 3 個月:可直接離職,不必預告
- 年資 3 個月以上未滿1年:10 天前預告
- 年資 1 年以上未滿3年:20 天前預告
- 年資 3 年以上:30 天前預告

然而,若要避免雇主否認你有口頭請辭的爭議,建議多管齊下確認離職意願是否完善傳遞,透過信箱、書面同步告知,並在訊息中壓「最後上班日」(2/1 預告離職,會從 2/2 開始算預告期,假設為 10 天,那麼 2/11 就是最後上班日),來確保自身權益。

狀況 3:老闆不想給年終獎金和年假,請我提前離職可以嗎?

假使你在 2/1 提出離職,並壓年後 2/22 為最後上班日,但雇主為了要省年假薪資,請你在除夕前離職,你可以不服從嗎?

可以不從的!當老闆未經你同意,請你提前離職時,此屬雇主單方面拒絕你提供勞務,可依照民法第 487 條之規定,向雇主請求預告期間的薪資。以此案例來說,你在離職日前還是享有帶薪年假的。

狀況 4:老闆請我在離職前休完補休、不換加班費給我,是 OK 的嗎?

《勞基法》規定換加班費換成補休,以及安排特休假的主控權是勞工,老闆不能強制為勞工決定。如果想將加班費和特休換成錢,兩者有不同的計算方式,其實並不會很困難。

首先,請先將自己的時薪算出來(月薪 ÷ 30 天 ÷ 8 小時),以下用時薪 200 元,週一至週五為工作日、週六為休息日來舉例。

加班費算法
經理人 製圖

若你仍覺得加班費計算麻煩,可使用線上軟體來輔助計算。注意《勞基法》沒有假期充公的規定喔!勞工在前幾年未休完的特休,雇主都要一併核算清楚的薪資給員工。

狀況 5:受限「競業禁止」條款!個人專業與積累人脈無從發揮?

在職期間若與公司簽訂「競業禁止」契約,離職前公司通常會提醒你不能到同類公司上班。不過為了確保勞工權益,公司不能無限上綱。《勞基法》9-1 條也規定,企業要符合 4 個條件才能適用「競業禁止」,缺少一項就是無效!

  1. 公司有應受保護的營業利益。例如:配方、技術、客戶名單。
  2. 勞工職務能接觸或使用雇主的營業秘密。如果是不能接觸到技術的行政人員,就不受此規範。
  3. 競業禁止的期間、職業活動、區域範圍及就業對象未超過合理範疇。像是「可口可樂」不能限制調理配方的員工到麥當勞當業務經理,但可以禁止他到競爭者「百事可樂」工作,主要以工作內容是否有可能侵害前東家的營業利益來衡量。
  4. 雇主要合理補償勞工不從事競業工作的損失。

此外,離職後競業禁止之期間,最長不得超過兩年。若你對公司規範的「競業禁止」條款正當性有疑慮,建議請教專業法律人員或地方勞工局,了解自身權益,避免日後的法律糾紛。

離職前掌握法律知識、做好沙盤推演,才能捍衛自身權益,既能和平說再見又無縫轉職到新戰場。

參考資料/104人力銀行yes123求職網勞動力量法律010、《勞基法》、勞動部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