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周頌宜

從美術老師到地產董座:說真話、顛覆常規,才對得起領到的薪水和信任


「我真心覺得很奇怪。」採訪兩個多小時下來,總太地產開發董事長翁毓羚很常說到這句話。
就連翁毓羚的職涯,以社會眼光來看,可能也很「奇怪」。從美術系畢業後,先擔任學校的美術科教師,機緣進入高雄捷運的藝術專案,2008 年加入總太地產,一路從專案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到董事長。
業界給她的標籤不脫「美術老師成為地產開發董事長」「中台灣上市地產公司最年輕女性經理人」,看似跨領域的強人,翁毓羚卻說,「我並不覺得我跨很大。」對她而言,不管是藝術創作、地產開發,都是與人溝通價值,「過去可能在孩子的腦裡、心裡,現在則是建案裡面。」
溝通的本質是信任,這本該是「常識」,在地產界卻不是如此。身為業界「外來者」的翁毓羚,提出第一個疑問,「房地產為什麼總是霧裡看花?明明是食衣住行裡最貴的,卻最不透明。」購屋者必須來回殺價好幾次,甚至找各種門路,才可能得到相對好的價格;換句話說,價格並不老實。
因此, 她在 2015 年打破業界「底價銷售」常規、首創「實價銷售」模式,取消行之有年的代銷制度,抽成費降低 3%,一方面減少購屋者來回砍價的心力,更加速完銷的進程 。以建案「美樂地」為例,一天賣一戶的節奏順利在一年左右完銷,鄰近建案約 2/3 戶數卻賣了 5 年,「這個速度很瘋狂。」
不找代銷,意味自銷團隊要夠會賣。翁毓羚再次扭轉行規,不同一般服務人員單純介紹房子,她將夥伴視為顧問,要求他們學會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我告訴團隊,要成為客戶的貴人。」
非管理、房地產科班出身,也不是二代接班,問到翁毓羚最有成就感的事,「到今天為止,我沒有做任何對不起我的老師、創辦人、股東、團隊的事情。我們是一個隨時自我反省,一直進步的團隊。」依舊是很翁毓羚的回答。
資訊透明、關係對等,用專業價值贏得客戶信任
Q:為何決定在房地產業首推實價銷售制?
A: 我不是這個產業養大的人,也沒有想要放棄大腦思考的功能,很多事我是真心覺得奇怪。你看食衣住行都是民生必需,「住」是裡面最貴的,卻最不透明,我不理解為什麼事情這麼複雜,我們花那麼多心力把房子蓋出來,為什麼不能讓消費者清清楚楚知道。
再來,房子跟 iPhone 不一樣,iPhone 已經是高科技產物,還是有問題,何況房子手工的、是叼菸的阿伯幫你畫表,控制品質非常難,沒人能保證房子不會漏水,但我可以保證有任何問題我們會負責任,這個娘家在這。
我一直覺得房子買了之後,關係才確定,這個交往是一輩子的,會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要處理。客戶最後會成為鄰居,一定會聊到買多少,一開始就欺騙,之後怎麼見面?再來是和產業遊戲規則的訂定有關,它很奇怪,客人進來要這戶,客服要去請示上面的主管、上上階的主管,客人也會不斷殺價,最後可能這一戶一坪便宜 2 萬,另一戶便宜 3 萬,這就是所謂的議價,銷售時間會拉很長,一個客戶成交要來來回回 5、6 次。
如果每個案子都這樣賣,要賣多久?這是一個現實的考量。我要我的團隊是我的業務夥伴、是客戶的顧問。客戶進來,你聽取他的狀況,針對財務需求給專業建議,不要硬賣;如果他沒辦法買,就誠實相告,建議他怎樣才可以買。你要成為他的貴人,藉由過程確立你的專業價值,而不是透過資訊不對等這個關係操弄,好像施惠於他。
我報給你的價格多少就是多少,你找董事長、祕書、掃地阿姨、車道警衛都是一樣價格,不會因為你找到我你就便宜,不會!
Q:有人覺得你打壞市場行情,唱高調?
A: 你講的狀況都有,有人覺得你們是假的,所以就兩件事:堅持、一視同仁。一視同仁到我的親人、家人也一樣,當團隊看到你對家人都一樣,他們就信了。堅持就是,當初可能沒辦法全面實施這個方式,每個案子不同負責人,我只能堅持我的案子就是這樣,市場上知道他們(價格)真的很硬。換個角度就是,你可以相信他們講的是真的,不用猜來猜去。
我希望我的團隊不要把心力放在記住他跟不同客戶說了什麼,以前他們都有小筆記本,記錄客戶哪天來、我跟你講了什麼,他們 900 多戶裡面賣 200、300 戶,說的都不一樣怎麼記得起來。我想要他們用心服務客戶,買房子之後會出很多問題,當你真的變顧問,專業和被信任的價值才會確立,錢自然會來。前提是要建立在價值上,而不是欺騙。
Q:實價銷售對業界的影響?
A: 的確有同業剛開始比較嘲諷,覺得我半路出家搞不清楚狀況,但也有同業好像懂我們,開始學習這樣的做法。現在在做預售屋實價登錄,會更加速這些事情。政策出來時,公司大股東很擔心,但是因為我們實價銷售很穩定,大家來總太已經知道不用議價、殺價。
「自售」取代「代銷」,改寫房屋銷售的遊戲規則
Q:你有點像外來的遊戲規則破壞者?
A: 我沒有過去的包袱和文化的養成,很多時候都在想,如果我是消費者我會怎樣,每個角色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我做過品牌行銷,第一次賣房子時也有找代銷來提案,聽完就覺得自己最清楚知道我要做什麼,假手他人都隔了一層。
那時候品牌行銷有數位設計、攝影、平面,我說我們來做一場實驗,我們自己賣,跟客戶溝通和分享,代價是沒有假日,平日可以補休,工時可能超過 12 小時,通常更多,結果全員都加入,每個人都有業績,目前總太的案子也大部分都自己賣。
Q:找代銷和自己賣的差異?
A: 過去總太的銷售是買地找代銷提案,發給代銷賣,代銷佣金大概是建案的 5~6%。自售之後,除了在品牌表達上更直接,對團隊養成比較好,更實質的幫助是,發給代銷 5~6% 的成本,自己賣可能在 2~3% 的成本完銷,100 億的案子就是 2~3 億的貢獻。
房地產業廣告也在轉型,我們在數位化工具走得算前面,再加上是實價銷售,現在房子跟過去比起來真的賣得比較快,客服人員有能力一條龍從頭到尾到你交屋,就像顧問一樣。
以銷售速度來看,「聚作」935 戶不到 1 年賣完,其中有 70% 的客戶是先前建案累積的信任和口碑介紹來的;在賣「美樂地」427 戶時,是以一天一戶的狀態賣完,正對面的案子戶數規模是我們的 2/3,賣了 5 年。賣得快的好處是,一個案子完銷後,到開另一個案子的時間、空間就被空出來。
Q:你用消費者的常識想事情,卻未必是業界的常規?
A: 大家喜歡買致富 101 招,什麼心法,但我覺得每個人不一樣,他的褲子給你穿一定不合身,你怎麼會覺得套用人家的心法會是 OK 的。這跟教育制度有關,聯考背就有分,考上很好的學校注定一帆風順,太簡化思考、簡化理解的過程,也簡化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很危險的。
到產業現場也是,簡化過程中,漏掉很多本質的事。大家很喜歡參加社團,花很多時間取暖,對我來講,要好好做一個建築人,反而是回去好好跟家人相處,感覺什麼讓你真心覺得幸福。成功不是永久的,這一秒成功、下一秒可能就失敗,大家太追求單一的價值,想要縮短歷程,很多事情要細細體會、感受這個過程。
大家看到的是結果,現在有同業會說,總太品牌好像好一點,但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我們之前辦市集,不是請攤商來辦,而是找社區住戶來擺攤。在市集的平台上,每個住戶都可以分享他的故事和理念,重點是大家未來是鄰居,我們不怕大家認識。過去建商要避免被客戶遇到,實價銷售後我們不怕,希望他們多多交流,互相幫忙。建商如果只把銷售建案當作重點,就比較難意會我們在做什麼。
忘了自己是董事長,權力來自於彼此信任
Q:從美術到房地產業,如何學習、適應?
A: 大家都覺得美術老師變成上市櫃公司董事長,好厲害、跨好大,我不是謙虛,是真心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因為我一直在做溝通、做價值創造,過去可能在孩子的腦裡、心裡,現在在建案裡面。
我記得我是從 104 interview 進來,一年內名片就換了 4 個,從專案經理、經理、總監到副總。第一次承接企畫案時,創辦人吳錫坤每天都問「你要賣什麼?」直到有一天他說,「笨蛋!你想要住什麼,就賣什麼樣的房子。」有這樣的方向,我覺得就沒有跨很大,設計和創作的成分就增加許多。回歸到人的本位,每個人對家、居住空間的期待和嚮往,這跟設計跟創作一樣,有共鳴的成分在。從這角度看,愈成功的案子,共鳴的比例愈高。
Q:從入職到升任董事長僅歷時 10 年,關鍵何在?**
A: 有些人跟別人接觸,好像很怕你忘了他是董事長,言行舉止都要一直提醒你我是老大,我是權力的掌握者,我比較少有這個部分。我比較希望在溝通過程中換位思考,進到你的狀態裡面,知道你在意的事情是什麼,這樣溝通才有效。
以前在教學現場,常說很多小孩子不認真上課,我覺得很多時候要檢討老師的教學,有沒有把對象物真的放到眼裡、心裡、腦裡,因為溝通內容一樣,但是溝通的模式可以變,要依據對象物量身打造,對方才能事半功倍理解你要溝通的內容。我覺得是因為創作跟教學的背景,我比較能夠相對放空自己,把對象物的狀態放進來。
我曾經跟創辦人講,他們都是創業強人,如果公司裡只有老闆說的才是話,老闆講的就做、沒講就不要做,因為怕做錯,那你去「養鸚鵡」就好。這不是一個自大的態度,我覺得是誠實,是某一種忠誠,就是說我應該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對得起你給我的信任,所以我要告訴你我真正的想法,而不是呼應或拍你馬屁,然後在溝通的過程中得到你的指導,共同把要做的方向、共識整理出來,這個部分應該算我擅長做的事情。
另外在人格特質上,我覺得上市公司領導人的操守很重要,要非常乾淨,特別是房地產業會碰到很大的利益,我覺得這是他很看重的,至少他會覺得這個人可以相信。
Q:你也會營造像你一樣敢說真話的企業文化?
A: 我覺得一個人的自信已經寬廣到沉穩的狀態,其實不需要人家附和他,不需要人家說你好棒,這樣做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有什麼企圖,你不用當我的鸚鵡。
我一直覺得權力來自於願意相信人,你有權力、你決定我拿多少薪水,是因為我也決定在這裡上班,所以你變成我的老闆,這不是自大、驕傲的事,而是一個相互選擇的結果 。如果我不選你做我老闆、你不選我做你的員工,我們就沒有這層合作關係。
有次辦活動,旁人看到我跟團隊的互動,都覺得我沒什麼架子,跟他們相處好像平輩,那是因為我的注意力不會只有參加的董事長,我的部屬也很重要。我也不罵人,因為我覺得大家都有能力思考,只是我們允不允許他有思考的空間,其實多數時候我們是不允許,我們急著要趕快執行對的事情,只給他一個抽象模糊的方向,但是具體的計畫又不是我們擬,你又要怪他理解力不好,過程中可能少了溝通。
過去會議中不會有人講話,就是一言堂,現在不是,大家都願意講話,貢獻自己專業的看法,像營造我不會,數學又很爛,就可以互補。
另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同仁會覺得自己也是公司的一分子,我今天怎麼做這件事,對公司、團隊有絕對的影響,不會有反正隨便啦的心態,我覺得這個是我個人很開心的成就。
翁毓羚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高雄中華藝術學校美術科專任教師、高雄捷運公共藝術專案室專案管理師。2008 年進入總太地產,擔任行銷企畫部專案經理一職,2015 年 7 月升任總經理,2017 年接任總太地產開發董事長。
總太地產開發
成立於 1997 年,由總太集團主席吳錫坤於 2003 年上市。建案包括:台中七期「天匯」榮獲第三屆台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首獎、「拾光」「織築」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住宅金質獎。2015年,首創「實價銷售」模式,以自售取代代銷。2019 年營收成長 40%,達 37 億 420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