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盧廷羲

人不會永遠在高峰,挫折時怎麼辦?奧美謝馨慧:接受「變動」是職場、人生的常數


如果有人問你,一生中最大的挫折是什麼,你會怎麼說?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謝馨慧的答案是「還沒出現」,因為她認為,不論在職場、人生的道路上,挑戰只會愈來愈多。
「同樣地,當別人問我最成功的事情是什麼,我也覺得還沒有來。」她從實習生做起,37 歲成為集團內最年輕的總經理,2007 年晉升董事總經理。謝馨慧卻形容,人不會永遠站在高峰,好比今年業績超標達成,明年還是要從頭開始。歸零的那一刻,就像跌落谷底,但當你接受變動是職場和人生的常數,情緒也就不會那麼容易隨著起伏。
舉例來說,更有力氣、更強大的動物,往往能得到存活的機會,弱肉強食、汰弱留強,這個定理也適用在工作上,「這樣一想,就能感受到,主管罵你,其實是生物本能,這很正常,你就不會很委屈、憤慨。」
這也是她在職場 26 年最大的收穫:事情不可能「都如我所願」,要接受很多事情「就是會那樣發生」。
情緒不是酒,放著不會愈陳愈香
既然不能如己所願,就要早點學習怎麼應對。從基層員工、小主管、高階管理者,職涯成長的一路上,會面對不同層次的情緒壓力,謝馨慧也體會到「如果不從年輕學習處理情緒,老了 EQ 也不會比較高。」她比喻,情緒不是一瓶酒,放著不會愈陳愈香。
一般員工最常感受到的負能量,通常是因為「主管為什麼不認同我」,衍生出一連串的不滿、憤怒,甚至自我質疑。她建議這個階段要學習, 把思考重心從「為什麼(why)」轉移到「怎麼做(how to)」。
如果停留在「為什麼」,你想的就是「老闆為什麼改我的提案」「同事為什麼不尊重我」,但當你開始想「怎麼做」,焦點就轉移到「老闆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案嗎?」「同事對這件事是不是有不一樣的觀點?」如此一來,你就能練習在情緒中保持理智,讓挫折提供自己寬廣的思考角度,成為自我改善、行動的驅力。
但是升上主管、經營者,除了轉化自己的情緒之外,還要記得「同理他人」。比方說,看到底下的員工做事方法不夠好,該不該要求部屬一定要採用她的建議?她說,現在學習到,在組織能接受的範圍內,可以讓員工用自己的方式嘗試,就算這代表可能面臨挫折,「很多事情要員工自己用經歷的他才會懂,而不是主管在情緒中說教。」
接受低潮來臨,設定處理情緒的期限
當比較激烈的情緒湧上來時,謝馨慧的處理方法是,先「察覺」、再「接受」,並「設定走出來的時間」。
有次丟掉一個大客戶,她也不壓抑難過的情感,「我跟自己說,就難過 3 天,哭也沒關係,3 天之後轉身面對。」這當中,做一些轉移注意力的事,好比煮菜、跑步、多陪孩子與家人,很多時候消磨完精力,也沒力氣垂頭喪氣了。
設定期限,是走出低潮的另一個關鍵,「像是失戀,我會問自己,3 個月走得出來嗎?」「工作遇到瓶頸,兩周才能搞定,會不會太久,需不需要其他人幫忙?」當你定下死限,就會盡全力解決問題,通常問題搞定了,壞心情也跟著瓦解。
最後,謝馨慧建議,要懂得放大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工作一定有喜歡與不滿意的地方,盡量把比例維持在 70%(喜歡)和 30%(不滿意)。 像是她待在奧美,喜愛提案、發想創意、辦活動,和客戶交談,就多做這些事情,增強正能量;不喜歡一直寫報告,這部分就先做到最低標準,或是把任務分配給喜歡做這些事的同事。
謝馨慧
英國雷丁大學國際管理碩士,現為奧美集團董事總經理。著有《「懂事」總經理的30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