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商社男

高達 4 萬台!源於古埃及的發明,為何成為日本餐飲業的「祕密武器」?

2021-03-22 商社男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日本,你也看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自動販賣機嗎?

從拉麵店餐券到溫泉、遊樂園等入場券,日本各種各樣的票券機高達近 6 萬台,應該是我去過的國家中,在商業上把自動票券機運用最淋漓盡致的。為何日本人這麼喜歡透過自動票券機交易?自動票券機真的能節省成本嗎?讓我們從歷史、硬體及商業運用,看這些販賣機是如何被活用在生活中的:

延伸閱讀:20 年來最慘!日本拉麵店掀起「倒閉潮」,背後是這 6 大致命傷

最初出現在埃及!自動販賣機的起源、商業化前的兩雛型

據古希臘學者希羅(Heron)所著《氣體裝置》一書,最早的自動販賣機出現在西元前 215 年的埃及,寺廟內設置一台稱為「聖水販賣機」的裝置。當購買聖水的人將貨幣放入販賣機中,販賣機內部的開關就會因為貨幣的重量而下沉,同時打開開關,讓聖水流出來。

日本方面,關於自動販賣機的記載則出現於 1888 年左右。發明家俵谷高七除了發明能銷售香煙的販賣機外,也發明販售郵票、明信片的票券類販賣機。那時的發明仍停留於技術發表,或實驗的概念機階段,並沒大量運用在實際的商業需求。很巧的是,當時俵谷高七的兩台概念型自動販賣機(賣產品、賣票券),也成為之後自動販賣機的兩大分類。

延伸閱讀:分析:叫「鮭魚」免費吃、吃壽司轉扭蛋!壽司郎、藏壽司等日系品牌為何紛紛登台?

多達 4 萬台!數量比車站還多,日本餐飲業為何都用餐券機?

去過日本的人,應該都用過電車車票販賣機。這台販賣機也很不容易,每天要應付那麼多人次,速度要快,又需要能購買不同車種,甚至跨不同電車公司,還需讓每張里程或等級不同車票裡的「磁氣資訊」不同,技術門檻應該是不低的。

車票在我們購買前,裡面的資訊都是空白的。比方台灣用的高鐵車票,乘客在機器上輸入起訖點後,機器會用磁力改變空白車票裡的磁力結構,使其變成機械能讀懂的訊息。出入閘門時,機器就能按照磁力結構讀取車票的訊息。

高鐵
截圖自KKday

走出車站,日本不少的傳統類餐飲店,像拉麵、連鎖定食店裡的自動餐券機,也是大家使用率高的自動票券機之一。根據 2018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日本的車票販賣機約 1.5 萬台,而餐券機則高達 4.3 萬台,幾乎是車票販賣機的 3 倍。為何日本餐飲業這麼愛用餐券機?它到底有何魅力?

S__242327611.jpg

餐券機優勢 ① 降低點餐的「人力負擔」

減少點餐的人力負荷,是大眾對餐券機最直覺的印象,理論上人事費用也能減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狀況下,點餐的人力並不會變成零,而是少 8~9 成的負擔,因為可能會遇到不知道如何使用機器的顧客,影響整體點餐速度,所以其他店鋪人員仍需要機動地協助顧客點餐。

S__242327610.jpg
餐券販賣機

另外,餐券機是需要一些後勤等 IT 維護的。雖然衍生出的其它人力負擔不大,不過仍需先瞭解會有哪些衍生工作發生,才不會在導入之後產生認知上的誤差。

餐券機優勢 ② 提升交易品質、精確記錄每筆交易

無論多細心的人,免不了仍有出錯的時候。比方說點餐時,餐點名稱、數量弄錯,有的要加糖、有的要去葱、蛋不要熟等等的客製化需求,要每筆交易都不出錯,是有點困難的。

但如果以餐券機點餐,除非顧客輸入錯誤,否則理論上錯誤率是非常低的;在收錢或找錢時也是,因為都是餐券機自己計算,理論上精確度能更高,且每筆交易的時間也有清楚的記錄,能減少店長的勞務作業。對於店鋪的内控管理上,幫助非常大。

S__242327607.jpg
台灣餐廳的自助點餐機

餐券機優勢 ③ 減少人與人接觸機會、降低衛生風險

在目前的社會情境下,餐券機所帶來最優的貢獻之一,就是「減少接觸、降低衛生風險」。一般餐廳的工作人員,大都採機動性配置,所以不少負責收錢的人,同時也需要負責餐點的製作或送餐。負責收銀的員工,要是碰到鈔票或硬幣,之後要再接觸食材或成品,就必須先消毒。但導入餐券機後,就能跳過員工接觸貨幣這一段,直接降低衛生風險。

此波疫情中,顧客因為有了餐券機,也不用直接面對收銀人員,不僅降低飛沫接觸的可能性,也減少部分顧客心理上的壓力;而大部分餐廳,餐券機旁也都有設置酒精,所以只要使用完點餐機之後再消毒,就能營造與一般餐廳不同的衛生差異。

S__242327609.jpg
日本花月嵐拉麵也採用餐券販賣機

只在日本盛行?為何其他國家都少用餐券機?

那為何餐券機在其它國家都很少看到?餐券機沒什麽缺點嗎?以下 3 點,是大部分業者在導入時會猶豫的:

餐券機劣勢 ① 固定成本、初期投資費用不低

大部分消費者會認為,店家用餐券機的理由應該就是節省成本,但其實導入餐券機的費用並不小。餐券機主要是由硬體與軟體構成,硬體通常不會太貴,但如果有管理銷售資料的需求,需要客製化、相對複雜軟體的話,加上硬體、周邊等,一台的導入費用可能就要 50 萬以上。如果想在店裡放個 2 台,扣掉軟體等一次費用,花費也應要 60~70 萬左右。對餐廳業者來說是不小的費用,而且是一次性就要支付 60 萬的現金。

但如果你雇人來做收銀,每人每月大約只需要這個金額的 5% 而已,對於運轉資金的壓力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機械的購入金,一旦支付後就無法回頭了,人的部分還能透過控制工時來調整費用。所以不少業者在看到餐券機的投資金額時,都會有點猶豫。(可能一年都還賺不到 60 萬)

餐券機劣勢 ② 人事費用不高、降低成本的效果不明顯

各國所銷售的餐券機,因製作成本不同,當然售價會有一定差異,但基本上要是性能跟品質差不多,不同國家的價格也不會差到數倍以上。

從人事費用的角度看,拿收入高與收入低的國家來比,那人事費用就差很大了。在導入費用差不多的狀況下,高所得的國家省下的人事費用比較高,低所得的國家省下的費用較少。以台灣、日本都有的某餐飲品牌為例,日本店員起薪約台幣 5.5 萬,台灣約為 2.7 萬,相差約 2 倍,所以對日本而言,節省下的人事費用比台灣多,當然對日本的老闆們而言,導入餐券機的誘因就很大。

餐券機劣勢 ③ 難有二次銷售機會、客單價難拉高

營業額 = 來客數 x 客單價。所以想提高營業額,就要讓來客數變多或拉高客單價。兩者相比,增加來客數相對不容易,口碑需要花時間累積、做宣傳又要支出費用,效果也比較難測量;而提高客單價相對容易,只要透過服務生口頭上的「二次銷售」,針對沒點副餐(熱盤、冷盤、沙拉、飲料等)的顧客,用餐間做二次推薦,顧客會再加點的可能性其實不低,客單價也能因此提高。

但上述方法,需靠店員主動向顧客推銷才能執行。要是今天店鋪採用餐券機點餐,一次性結賬後,店家就沒了第二次主動跟顧客銷售的管道,也就少了增加客單價的機會。

你家附近也有使用餐券機的餐飲業者嗎?可以實際去體驗,看看餐券機的消費文化是否跟你想的一樣。

(本文由「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刊登)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