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吳美欣

「100間鹹酥雞」變行銷夥伴!金色三麥如何為品牌找到宣傳好機會?


酒類的銷售受限法規,不能在線上賣酒。台灣最早的民營釀酒廠金色三麥,先以同名的啤酒餐廳闖出知名度,之後進軍啤酒零售市場,他們如何活用線上行銷活動,為品牌累積好感,兩年內屢獲廣告4A創意獎、數位奇點等 60 多個行銷獎項?
金色三麥副總經理凃宏慶在 2021 年未來商務年會上,舉了旗下啤酒品牌 SUNMAI 金色三麥 2019 年的「小辦桌」活動為例。SUNMAI 金色三麥與 100 間鹽酥雞攤位合作,以諧音趣味的方式,將食材轉換成「祝福菜單」,例如,雞心(感激母心)、杏鮑菇(幸福包辦)、大雞排(超偉大)、SUNMAI 蜂蜜啤酒(蜂富人生),透過自家資源大力宣傳鹽酥雞攤位,僅在廣告最後帶到鹽酥雞攤位附近都有超商,買啤酒配炸物更開心。
找「市井小名」鹽酥雞合作宣傳,強化品牌的使用場景
這項廣告在市場上引起不少討論,原因是 SUNMAI 金色三麥和品牌業者的結盟策略完全相反:不找知名大品牌借勢,找上「市井小名」的攤販來合作。
他解釋其中深意:品牌需要有兩種連結,一種是詞彙形象的連結,像是「濃醇香」會想到鮮乳;另一種是使用場景的連結,例如,「台灣麒麟」讓人聯想到居酒屋、提到「台啤」則會想到熱炒。
SUNMAI 金色三麥選擇鹽酥雞為主梗,是為了強化品牌與日常飲食的關聯,用「#今天喝好一點」的 hashtag,搭配 Facebook 聊天機器人,建立起自家啤酒的使用場景,也將原本倚靠門市累積好感的模式,帶到了線上。
「品牌不只是要行銷產品,更要思考自己的價值,行銷服務跟使命。」凃宏慶表示,品牌行銷策略要考量三件事,可濃縮為「BMI」:B 代表品牌核心價值(brand)、M 代表行銷管道(martketing)、I 則是執行策略(implementation)。
金色三麥集團的品牌核心是「誠實、利他、分享」,延伸到行銷策略,就不會只幫自己的品牌打廣告,也會幫助鹽酥雞攤位宣傳,展現分享和利他的理念。「炫目的話題是一時的,這個品牌能帶我們到哪裡,才能給我們加分。」
從製造德式啤酒到台式原創啤酒,征服海外五星飯店
金色三麥是台灣開放民間釀酒後、第一批製造德式啤酒的公司,創業初期試過大麥、小麥、黑麥等原料,也用過 2 公升、1 公升包裝,嘗試打進餐廳通路,結果都不太理想。2004 年決定打造自己的啤酒餐廳,成功闖出知名度,目前全台有 13 間分店。
接下來的轉折點出現在 2007 年。釀酒師前輩點醒了金色三麥的經營團隊,「如果希望在啤酒產業有一片天,產品就不能只做 me too,應該要做 me only。」他們從品牌的核心精神出發,努力思考原創性,恰巧遇到蜂蜜生產過剩,秉持著幫助蜂農的想法,沒想到竟研發出高知名度的蜂蜜啤酒,為進軍啤酒零售市場打下基礎。
至今,金色三麥開發了超過 110 支自有商品跟客製化商品,產品分成兩大類,一種面向大眾、在各大通路中販賣,像是蜂蜜系列和使用烏龍茶、草莓等在地原料的商品。另一種相對小眾,包含傳統精釀啤酒,如「辦桌系列」的皮爾森、酸啤口味,或是提供多人共享,大容量的「好客系列」。
2016 年後,他們以「SUMAI」這個名字為自家開發的酒品進行品牌重塑,並取「三」的文字,作為品牌識別的 LOGO,打進超過 1 萬 2000 個銷售據點,陸續外銷到日本、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甚至能在四季飯店、半島酒店等 27 間五星級飯店內購得。
回憶拜訪海外通路的經歷,凃宏慶笑說,很多人以為他們是代表「台灣啤酒」,最終靠著銷售成績、合作方試酒師對口感和風味的認同,才能打進五星飯店市場。過去,他們把德式啤酒帶到台灣,現在,他們更想把台灣的產品,帶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