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舊振南

「三牲」也能訂閱!百年餅店舊振南,為何從拜拜找機會、翻新品牌風貌?

2021-08-23 數位時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有多久沒參加中元普渡了?你上班的公司會在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準備雞、豬、魚三牲拜神明嗎?

當傳統祭祀行為與年輕人、現代企業距離越來越遠時,這間成立超過130年的老字號漢餅店選擇挑戰自己,讓「拜拜供品」也能採取訂閱制。

祭祀文化看似保守,多年未變,不過其內容隨著時代演進出現不少變革,例如原本強調拜肉品三牲才有誠意,如今發展出以素三牲替代,透過豆類、麵包等食品展現心意。

延伸閱讀:麥當勞「薯餅」傳缺貨,你可能買不到!這給企業什麼警訊?

事實上,如果在各大節慶、拜拜時間點之前走進全聯、頂好等超市,門口顯眼處都會擺放大大小小的供品組,其中就包含了素三牲產品。但,如果你沒注意到商品,甚至「忘記」要準時採購,商機一閃即逝。

舊振南素三牲訂閱服務
舊振南素三牲訂閱制走精品路線,每月寄送一次商品,定價650元,約是一般素三牲產品的兩倍。
舊振南

在這種情況下,百年餅鋪舊振南選擇主動出擊。舊振南在今年 7 月上線「素三牲訂閱制」,以烏豆沙、棗泥等材料,推出每月寄送一次,每組 650 元,可分季、年訂閱的全新服務。

重點不在營收,素三牲訂閱制想跟顧客「多接觸」

「賣多少錢只是其次,但每一組訂閱制訂單成交,代表我們品牌多了定期在顧客面前的曝光機會。」舊振南第 5 代、年僅 35 歲的總經理李立元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表示。

李立元雖年輕,卻已掌管舊振南營運超過 10 年,任內推動多項數位化嘗試,包含 2012 年導入CRM(顧客關係管理)系統、自建電商網站,並在 2016 年領先同業推出喜餅線上預約試吃系統等。

舊振南總經理李立元
李立元接管舊振南約11年,在董事長李雄慶的鼓勵下推動漢餅年輕化。
舊振南

他表示,訂閱制規劃到上線為期僅 3 個月,原先只是某個門市同仁建議:「既然公司定期都會拜素三牲,何不自己販賣?」他認為,這種每逢初一、十五的固定時間消費行為,其實能進一步發展成訂閱制,當成和顧客「對話」。

舊振南專賣漢餅,產品線分成兩大部分,喜餅種類占營收 4 成、伴手禮占 6 成。最知名產品為綠豆椪,可年銷上百萬顆。

延伸閱讀:管理者不能「貪便宜」而犧牲彈性!關於成本和費用,主管該懂的事

大多數顧客到舊振南消費都是「固定頻率」,如中秋、過年與喜宴訂單,只有觀光客、拜訪客戶送禮需求,較不受時間點限制。不過,新冠疫情期間這種「隨機」訂單萎縮不少,讓李立元開始思考如何有更多可能性。

他解釋,不管顧客訂半年、一年的訂閱組,都會創造消費者「額外」接觸舊振南的機會,而透過定期曝光,顧客就有機會在節慶、送禮時上門消費。

舊振南並不希望訂閱制被用在為了省時間,相反地,他們希望呈現「重視禮數」感受,因此在食材、包裝上格外用心,走中、高價對接品牌原本定位,售價約是市面上素三牲產品的兩倍。

舊振南中元普渡組合
舊振南將素三牲服務當成「曝光管道」,希望透過定期曝光,增加顧客平時的購買意願
舊振南

從成績來看,消費者目前的確買單。從預購到實體通路推廣一個月左右時間,就達成李立元訂出的 1000 組銷售目標,客戶包含中小企業、物業管理公司與一般消費者。

疫情 reset 思考,舊振南「線上開大門」

舊振南數位轉型歷程
2012 導入 CRM 系統、成立線上購物官方網站
2016 喜餅導入線上預約試吃系統
2017 跨境電商運營
2018 成立企業商務團隊,線上接單
2019 總部漢餅文化館導入 AR 導覽、多媒體 AI;全通路會員打通(線上、線下)
2020 導入 ERP 系統
2021 Line 會員行銷運用、推出素三牲訂閱制、烘焙材料包、線上代客送禮、Podcast 節目

訂閱制,還只是舊振南今年推動的其中一項新嘗試。新冠疫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確實帶給他們許多思考機會,疫情之前,這間老餅店連續 10 年營收成長率達兩位數,今年上半年仍有 10%,但公司認為當需求出現,不能等到趨勢結束才願意嘗試。

像是舊振南在高雄漢餅文化館、台北晶華酒店設有烘焙體驗教室,近兩三年廣受消費者喜愛。但疫情期間,手作體驗課程因疫情不得不暫停,李立元認為「應該在線上敞開大門。」

他們轉念一想,悶在家中的大人、小孩或許仍需要舒壓,需求並沒有改變,只是受到場地的限制。他們因此推出「漢餅手作材料包」,把食材、食譜一起送到家裡,讓顧客開鳳梨酥、草莓酥烘焙派對,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賣破千盒,甚至有顧客要求「能否加開影音課程。」

另一方面,實體通路業績受三級警戒影響,他們陸續收掉新竹高鐵跟中壢 sogo 店,全台門市調整為 18 間。但舊振南趁機大打電商牌,推動線上訂購,線下取貨免運再送購物金,以及電子優惠券等優惠服務,帶動上半年電商營收貢獻占比達整體 30%,比原先 10%-15% 高出許多,業績並同比成長 134%。

李立元表示,電商業務需要很多「數位基礎建設」,他自己是因為在國外廣告公司上班時,服務過許多上市櫃企業,知道銷售漏斗的重要性,因此這幾年努力投入了解與分析顧客行為。

以 VIP 會員貢獻為例,舊振南會員約有 17 萬人(串連線上與實體門市),當中約 1 成 VIP 客戶,年消費金額超過 5000 元。

李立元說,電商消費者的年齡層比實體通路低、客單價卻較高,證明經營新通路與年輕消費者對話有其必要性。

像是與杜老爺打造聯名綠豆椪冰棒、福樂合作綠豆椪牛奶,都是吸引年輕人眼球的成功嘗試。今年 7 月,他們更推出自有 Podcast《 二十四節氣的智慧故事》,目標與家長、小朋友介紹傳統文化。

他強調,要讓一間 132 年的公司年輕化很難,但不試著年輕化,怎麼有辦法與新世代的消費者溝通。目前,舊振南的團隊平均年齡僅 33 歲,且成立公司所屬的設計部門,操刀各種包裝與行銷素材,目標讓漢餅精神融入年輕人,「更重要的是,我們這麼老的公司都可以了,相信其他企業也能辦到。」

舊振南
成立:1890 年
經營團隊:董事長李雄慶、總經理李立元
員工數:200 人(正職與計時)
門店:18 間
熱銷產品:綠豆椪年銷 140 萬顆

(本文轉自數位時代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