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軟片能跨足保養品,Uniqlo賣生鮮卻失敗!為什麼?從經濟學來解析


跨足範圍越廣越划算?所謂的「範疇經濟」,就是產品或服務的單位生產成本,會隨著產品或事業的種類(範疇)增加而降低的經濟學原理。換句話說,與其是多家企業分別購置生產設備或佈建物流網來生產一項產品,不如由一家企業發展多種事業,內部共享經營資源,降低單位平均成本。
範疇經濟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食品製造商會在一座工廠內生產多種不同的產品,或同時配送多項產品,因為同時生產、配送多種產品,會比個別生產、配送一種產品更能撙節成本。
除了生產設備或物流網之外,範疇經濟在其他領域也能發揮效益。品牌共用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花王在日本推出「Healthya 綠茶」時,就拿出了長年來在清潔劑、洗髮精等日用品領域塑造成功的「花王」品牌來共用。多個事業共用技術或專業知識,其實也是屬於範疇經濟的案例之一。
此外,鋼鐵業會銷售碳纖維,而它們是用煉鋼時焦爐排出的煤焦油(coal tar)製成。諸如此類,將特定事業的副產品運用在其他事業上的做法,也是屬於範疇經濟的案例。
由於範疇經濟不只顧慮成本,也考量到「質化效果」,因此有時幾乎可與「綜效」(synergy effects)畫上等號。所謂的綜效,是指同一家企業的不同事業部共享經營資源,或多家企業共同合作發展新事業的「加乘效果」。
案例1:艾詩緹
由富士軟片(FUJIFILM)所發展的保養品品牌艾詩緹,運用了富士軟片在軟片事業上所累積的抗氧化技術和奈米科技。此外,他們也把軟片上所使用的膠原蛋白(蛋白質)素材,拿來當作保養品的成分。
再者,儘管艾詩緹在商品包裝上,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寫出「製造商:富士軟片」,但富士軟片長年來所累積的企業形象和品牌,想必也成了艾詩緹崛起竄紅的助力。
案例2:雅虎日本
發展綜合網路服務的雅虎日本(Yahoo!Japan),旗下不只有入口網站,還有購物商城、拍賣平台、旅遊訂房網、房屋資訊網、汽車買賣網站等等,服務包羅萬象。
正因為雅虎日本有如此多元的發展,才能共用顧客資料庫和集點服務,或使用同一種付款機制,以降低各事業的成本開銷。
此外,雅虎日本在收購其他企業的服務後, 也在服務名稱冠上「Yahoo!」的品牌,成功營造出給顧客的安心感。
另外像是乳飲品、乳酸飲料製造大廠可爾必思,利用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乳脂肪成分製成奶油銷售,這也是範疇經濟的案例之一。
範疇經濟的成立條件
產品或事業的數量越多,範疇經濟的效益就越顯著。此時,「共用的資源,是否真能為各項產品或事業之間帶來共用效益」便顯得格外重要。假如新增了產品或事業,但 生產設備、物流網,或者技術與專業知識等都不能共用,便很難凸顯出範疇經濟的效益 。
早期,UNIQLO 的母公司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曾發展食品銷售事業,推出了「SKIP」這個銷售蔬菜等食品的品牌,但不久後便以失敗收場。這可以說是因為 SKIP 很難共用 UNIQLO 所累積的資源,無法發揮範疇經濟效益的案例。
此外,當產品或事業數量過度膨脹時,各個事業之間的管理成本可能會隨之攀升(範圍不經濟)。當企業越是多角化經營(尤其是事業性質彼此南轅北轍的非相關多角化)時,由於各單位之間的事業特性不同,將導致管理成本攀升。因此,產品或事業之間所共用的資源,究竟能不能帶來範疇經濟的效益,須在建構商業模式時做妥善的判斷。
還有,針對生產設備或物流網等資源,則是要評估現有事業的份量,再判斷共用的可行性。倘若共用資源的結果,會導致現有事業的收益縮水,那就沒有意義了。
套用前請先釐清以下問題:
1. 現有事業是否已有累積到一定程度的資源,能在企業新增產品或事業時活用?
2. 是否可預估當多項產品、事業共用資源時,會帶來什麼樣的效益(降低成本、質化效果)?
3. 某項事業的副產品,是否可在其他事業上應用?
4. 產品或事業擴張太過時,花在管理或調整上的成本會不會上升?
範疇經濟 KEY POINT
1. 產品或事業的數量越多,成本就會隨之降低的經濟學原理。
2. 多項事業共用生產設備或品牌、專業知識等,以降低成本。
3. 產品或事業擴增太多,反而會墊高管理成本(範疇不經濟)。
(本文出自《商業模式大全》,商業周刊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