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簡鈺璇

主管要你浮報帳款,能拒絕嗎?該用什麼方式自保?


職涯中工作者也許都曾遇到過「挑戰良心」的時刻,一種是做對的決策對自己沒好處,像主動舉報業績很好的同事違規,可能被團隊認為是害群之馬;一種則是做了也沒人會發現,例如用空白收據浮報帳款。
即便是行事相對獨立的稽核人員,也有「弊案該不該揭露」的壓力。任職於《財星》500 大公司之一的稽核經理高智敏,曾接觸資深女會計掏空上千萬的旅行社弊案、上市公司近 7000 萬薪資詐領案等數起大型弊案的調查。他回憶,曾受客戶委託追查企業內部的弊案,調查後發現不只被指控的對象涉入其中,委託人派系也在外私設公司,透過低價進母公司的貨並轉手他人來賺價差。此時,該不該在調查報告中揭露?
「這個狀況非常尷尬!」高智敏表示,隱瞞事證有違職業道德,但直接揭露,對方可能終止委任關係,或要求協助隱匿消息。
團隊當時採取迂迴手段,「事實要寫但不要寫那麼直接」,將有問題的供應商列在報告書上,但不點出背後的主使者,請委託人自行調查。後來委託人接受報告,並作為法律訴訟的證據,他才安然而退。
在個人良知、私人利益、他人利益間衡平相當不容易,高智敏引用日劇《明察小會計》的名言自勉:「 查緝弊案的目的並不是打擊同事,而是要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自揭瘡疤短期內很痛,但瘡疤也給了治療的機會,長遠來看對公司也是好事。
工作者應勇於揭露不法,但他認為「擇善固執」必須在自己安全無虞,又能糾正弊案的情況下。當舉報事項涉及公司聲譽與高層違法時,像是工廠偷排廢水、老闆掏空公司或產品療效造假等,要評估是否有能力成為吹哨者, 吹哨者的身分一旦被揭露,緊接而來的會是工作不保、高額訴訟費,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目前台灣的吹哨者保護法尚未三讀通過,擔任吹哨者風險比較高,若員工無力處理,應儘早離職、求自保為先。
另一種錯誤的「擇善固執」是,主管接到部屬舞弊的消息,為了顧及部屬和部門的顏面,不呈報給稽核、法遵或人資等專責單位處理,選擇私下處理並給予部屬改善機會。
高智敏認為,這麼做有 3 大風險,一是查弊不夠專業,反而打草驚蛇;二是小問題不呈報,未來出大問題,面臨的連帶處罰責任更重;三是舉報者有層層上報的特性,向 A 單位投訴沒有回應,會再向 A 的上級單位或媒體繼續投訴,你若掩蓋問題,情勢會更難處理。因此,收到舉報者消息,無論消息正確與否,保險做法是轉給專責單位處理。
「老闆指使我做假帳」「公司要求販售不法商品來衝業績」這是弊案被揭穿時,員工最常用的藉口。高智敏表示,執業 12 年以來,他遇過太多員工因不敢拒絕上司而官司纏身,但法庭上主管往往會否認,將責任推給其他人。
老闆叫我做假帳?有疑慮可拒絕或留證據自保
「幫助他人舞弊的那刻起,就要有作為代罪羔羊的準備。」他想提醒工作者,明確違法的任務,第一時間就要拒絕,拒絕時可參酌相關判決、新聞事件等客觀資料,誠懇地向主管表達你的憂慮。
通常你不做,主管不會過度勉強,若因此在公司被排擠而無法升遷,換角度思考:你想繼續在誠信有問題的公司做事嗎?你希望自己是討好上級而升官,還是因能力而加薪呢?
若不確定交辦事項是否違法,或覺得主管做法有疑慮,例如你依最低價格標選 A 廠商,但主管堅持選擇 B 廠商,請你做出 B 廠商得標決策。建議工作者在得到主管指示後,立刻發會議紀錄給主管、採購部同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你的建議及主管意見,保留「自己拒絕過主管的證據」,日後這筆採購案遇到問題,比較站得住腳。
觀察職缺流動,選擇進入誠信公司
但高智敏認為,最根本的做法,是選擇一家重視誠信的公司任職。求職前,工作者可查閱公司、領導人的違法紀錄或相關報導,領導人會決定公司文化。
另一種是面試時詢問前一個人為何要離職,觀察主管回應,若對方模糊其詞,可能要留心。或向同業打探該職缺是否頻繁徵人,如果流動率高,建議工作者也要注意。
最後,高智敏想提醒員工,踏入違法邊緣的深灰地帶前,先換位思考,從事這個行為會不會對至親好友造成傷害,以及做這件事情對 10 年後的你影響是什麼。長遠看待自己的職涯,就能做出明智的判斷。
高智敏
《財星》(Fortune)雜誌 500 大企業駐美稽核經理。曾任日商資訊人員、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顧問,有 12 年企業舞弊案件的調查經驗,著有《財星500大企業稽核師的舞弊現形課》,並耕耘部落格《破弊修煉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