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公司配股利和買回庫藏股,是什麼意思?哪種對你更好?

2021-12-06 早稻田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西山茂

IT 公司的人事經理宮本今早看報,有一條有關競爭對手 X 公司的報導。報上寫說,伴隨今年獲利的大幅成長,該公司決定要增加股利的配發並提撥大筆金額購買自家的股票。但相較於股利的略為增加,卻花一大筆錢去購買自家的股票,這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公司購買自家股票也算是嘉惠股東的方式呢?而且公司不把盈餘都拿來分配,卻拿去購買自家股票,真的會比較好嗎?

註:本篇提到的股利都是現金股利,也就是股息。不像台灣有些企業股利分股票股利和現金股利,國外的企業(包括日本)只配發現金股利。

延伸閱讀:除權息是什麼?股票獲利如何計算?每年想多領一筆「年中獎金」,要注意的兩件事

企業買回自家股票(庫藏股),也算是對股東的回報?

股利配發也好,股票回購也罷,都是企業把盈餘回饋給股東的一種方式。其中股利配發,原則上是依照所有股東所持有的股數,將盈餘平均分配給每一股。

至於股票回購,則是如字面上所說的買回股票,原則上是把過去累積下來的盈餘,拿來購買自家的股票。股票回購(買回庫藏股)只需把錢(盈餘)付給賣出股票的股東,也就是用錢把股東手上的股票買回去。

換句話說,股利配發與股票回購的不同在於:前者是把盈餘分配給所有股東,後者則是只分給部分股東。

不過,如果企業把所有股東都看成一樣,那分給誰並沒有差別,只是分配的方式不一樣。因此作為企業分配盈餘給股東的手段、回報股東的方式,會有股利配發與股票回購兩種選項。

延伸閱讀:投資新手要看!理財專家常講的「定存股」,到底是什麼?

站在投資立場,如何看待股利配發與股票回購?

一般來說,想要定期有現金收入的散戶投資人,會比較希望公司配發股利,但是專業投資人或想要長期投資的人,則會希望公司進行股票回購。

如果配發股利,代表每收到一次股利就得繳納一筆稅金,可能還得賣掉部分存股來繳稅。但 股票回購就不一樣了,只要不賣出股票,就算股價上漲了,也不會被課到稅金 ,而且還可以將這沒換成現金的獲利再投入,將來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潤。

不僅如此,就算將來把股票賣了,針對這資本利得(賣股的獲利)所課的稅,也是很久以後才會發生,如果把利息或風險考量進去,怎麼算都比因股利所得所繳的稅便宜很多。

不過,關於這一點,有另一派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想要維持股價,必須持續配發股利,換句話說, 配發股利是為了給經營者壓力 。相對的,買回自家股票就比較機動性了,公司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買、多少價位買,對經營者而言,壓力沒那麼大。

股利配發與股票回購的相關指標?

股利配發,要配發到什麼程度?關於這點,不會只做單方面的考量。大多數企業都會根據好幾個標準來決定要配發多少股利。這裡我們就來看幾個代表性的指標吧!

延伸閱讀:哪種股票比較賺?你該買哪檔?比「殖利率」更重要的衡量指標

配息率/盈餘分配率:賺的錢有多少拿來配發股利

首先是盈餘分配率。它代表的是股息與盈餘的關係,指公司從盈餘中拿出多少來配息的比例。

241盈餘分配率

盈餘分配率為 30%∼ 40%,乃日本大企業的平均配息水準,相較於歐美大企業平均都有 40%∼ 50%,是有點低。實際上,確實有公司根據盈餘分配率來制定股利政策,像小松製作所、京瓷(KYOCERA)、本田技研工業等都是。

股東整體回報率:同時考慮資本利得和現金股利

第二個指標是股東整體回報率。這裡的整體回報為股東持有股票期間的資本利得(股價價差)加上分配到的現金股息,也就是股票回購金額與股利配發金額的總和,對本期合併淨利的比率。具體算法如下:

241股東整體回報率

股東整體回報率,因為是股利配發加上股票回購,所以會有比盈餘分配率略高的傾向。再者,作為回報股東方式之一的股票回購(購買自家股票,實施庫藏股)必須得在一定時間內執行完畢,因此,若要以它作為股利政策的參考,應該要分期採計才是。

現金殖利率:股本與現金股利的比例

第三項指標為 DOE(Dividend On Equity Ratio)。它衡量的是相較於投資企業的錢:Equity(股本,又稱自有資本或凈資產),股東能拿回多少 Dividend(現金股利),乃根據配息去計算股東的投資報酬率,台灣通常把它叫做現金殖利率。具體的算法如下:

242 DOE

這個 DOE 可以像下面這樣,把它拆解成盈餘分配率乘以 ROE 的方程式。

DOE 同時呈現了盈餘分配率與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是以近來成為備受重視的綜合性指標。按照日本企業的平均表現:盈餘分配率為 30%∼ 40%,ROE 為 10% 來看的話,日本股市的平均殖利率大概是 3%∼ 4%的水準。

242 DOE延伸

一般來說, 機構投資者(法人)比較重視公司盈餘分配率、整體股東回報率,個人投資者(散戶)則比較重視股票的現金殖利率(=配息/股價)。

大多數企業都會根據盈餘來決定股利發放的水準。基本上公司發放的股利來自於每年的盈餘,公司必須有賺錢,才能發錢給股東。

不配發股利,不代表公司不好

公司配息的水準,可能會因為「成長性」與「財務狀況」而有所改變。一般來說,處於成長期的公司,需要很多資金進行再投資,通常不會配發股息,就算有也配得很少。

當公司欠很多錢、手頭資金不寬裕的時候,也會考慮不配息或降低配息的水準。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應以還債為第一優先,先保住財務基本的安全性比較重要。

業績惡化、帳面虧損,還配發股利的理由?

如果財報上的稅後淨利大幅衰退、甚至出現赤字,那還要配息嗎?要怎麼配呢?

大多數企業在擬定股利政策時,會以盈餘分配率、整體股東回報率作為配息的基準,但不管怎麼樣,公司總要有賺錢,才能配息給股東。所以,一旦本期淨利大幅衰退、甚至出現赤字時,公司就應該少發股利、甚至不發股利才對。

大幅減少股利,可能導致股價崩跌

然而,改變配息水準將對股價造成影響: 大幅減少配息或不配息,將被解讀成經營團隊對公司前景的不樂觀,進而導致股價的崩跌 。因此,得先找出造成虧損的理由,再來考慮要怎樣調整股利政策。

比方說,核心事業的業績一直不見起色,公司負債很多,財務的安全性很低,根本沒有盈餘分給股東,在此情形下,減少配息或不配息也是不得已的事。

如果帳面上的虧損是因為重整部分事業等特別原因造成的一時性資產損失,排除這原因後,整體業績依舊亮麗,那就應該維持配息,甚至增加配息,以挽回投資人的信心。

再者,當併購的部門不賺錢,必須認列有形固定資產或商譽的損失,導致財報的數字很難看,但排除掉這個因素後,業績表現依舊很突出,那或許維持配息也是選項之一。

246 圖表2-26 決定配息時須考量的條件
決定配息時須考量的條件。

股利的多寡=經營者的信心

過去某項調查顯示,多數經營者會傾向於維持既有的股利水準。從這點來看,一旦經營者提出股息加碼的股利政策後,通常會繼續保持下去,不會打破慣性。

反過來說,當經營者對公司的前景失去信心、不確定將來是否也能有這麼好的業績時,就不會增加股利的配發了。於是,股息增加代表經營者對公司的未來有信心,投資人是這麼解讀的。因此,他們會去追買這家公司的股票,造成股價上升。

若股息減少,代表傾向於維持配發水準的經營者對公司的未來失去了信心,投資人是這樣解讀的。於是,他們賣出股票,造成股價下跌。

換句話說,投資人認為,股息增加代表經營者對公司的未來有信心,進而造成股價上升;股息減少代表經營者對公司的未來沒信心,進而造成股價下跌。 改變股利政策會對股價造成影響,這便是所謂的公告效應(annoucement effect)。

(本文出自《金融教授教你從財報3表找出會賺錢的公司》,幸福文化出版)

相關文章

金融教授教你從財報3表找出會賺錢的公司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