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台達電 提供

舊產品能賺錢,為何還要養虧錢的新事業?台達電執行長揭露市值翻 3 倍的祕辛

2021-12-14 採訪.撰文 周頌宜

「電動車、自動化、能源基礎設施是未來 10 年的關鍵發展方向,」鄭平在成功大學 110 學年度名譽博士學位授予典禮,講述台達電子工業(下稱台達電)一路走來,年年投入營收的 8% 作為研發預算,經歷無數個新事業打掉重練的過程,2017 年才正式重整為 3 大事業群。

自 2012 年鄭平接任執行長以來,台達電市值從 2100 億元到 7000 億元,成長超過 3 倍,2021 年初更一度達到 8000 億元。2020 年營收 2826 億元,稅後淨利 254.8 億元,每股盈餘 9.81元,皆創下歷史新高。

延伸閱讀:新飯店開幕半年滿房率達 8 成!和逸飯店讓客人「想待超過一天」的祕訣是?

鄭平回憶 2009 年,是台達電 40 幾年來首次營收負成長,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集團先後檢視外在環境、內部績效,發現電源零組件、風扇等主力產品線,仍維持極高的市占率。換句話說,已經看見成長的天花板,發展新事業成唯一解方。

時任台達電第一任品牌長的鄭平,啟動第一次組織轉型,將個別產品線統整為一條龍解決方案,比方說結合電源和散熱技術,提供整體能源管理的建議。對客戶來說,不再需要個別找對應的事業群談生意,單一窗口就可以得到全面服務。

年拿 1% 營收,投資新事業

「早期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但組織長大到一個程度,橫向溝通才能發揮綜效,」

整頓完舊事業,鄭平的下一步,成立新事業發展辦公室(NBD,new business development),固定拿年營收的 1% 投注新事業。

以電動車產業為例,早在 2008 年特斯拉(Tesla)推出第一款電動車型,創辦人鄭崇華即嗅到商機,建立電動車馬達、電源等新事業單位。據今年第三季法說會,電動車營收預估占總營收 5%(以 2020 年營收推估相當於 140 億元),年成長 90%。放眼全球前 10 大車廠,如特斯拉、通用(GM)、福特(Ford)等,都是台達電的客戶,電動車用零件市占約 5%,穩坐龍頭寶座。

不過,在新事業上軌道之前,鄭平直言,「新單位一定虧錢,但你要給他時間發展,」如何評估效益、停損點、激勵員工,都是挑戰。他找上 IBM,針對新產品訂立專屬的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舊事業談的是每年營收及獲利成長,反觀新事業能力不足,看重的是研發進程、產品測試,以及客戶的接受程度,「新事業講求學到了什麼、改進了哪些面向,」鄭平解釋,打磨時間少說 5~6 年,逐步累積市場經驗,慢慢擴大營收規模。

新事業有雛型後,靠併購快速擴大版圖

新事業發展起來之後,怎麼快速成長?鄭平給的答案很直覺:併購。摸清市場的競爭態勢,盤點自身的優劣勢,對於複雜的能源基礎設施領域,果斷結盟大廠補強。

2016 年起,台達電啟動一連串的併購,包括樓宇自動化廠商 Delta Controls 與 LOYTEC、安全監控大廠晶睿通訊、泰達電、LED 照明品牌 Amerlux、影像監控廠商 March Networks 等。

延伸閱讀:麥當勞、Under Armour 都出現第一位 CCO!這個新職位為何成為趨勢?

鄭平表示,組織轉型的歷程,花最多心力在平衡新舊事業單位,以及收購進來的公司如何與既有事業單位整合,「你必須教育舊單位,就算賺很多錢,沒辦法成長,也要拿錢出來養新單位,公司茁壯,你才有發揮的價值。」

人活到 50 歲,也就是「知天命」的年紀,意指了解自己的定位,心無旁鶩,台達電今年也逢 50 周年,十多年整合資源、組織轉型終看見成果。現階段,台達電的策略方向底定,接下來的目標是精進全球 5 大區的在地化能力,基於不同場域,應用模式和技術都不同,「從 core system(總部)延伸到 region(地區),我們還有很多成長空間,很多事還沒做完。」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