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國家要展現武力,靠的是船堅炮利、靠的是能派多少軍隊到前線。但現在,靠著非傳統的金融體系就可以癱瘓國家,但這種新型態的戰爭,真的有用嗎?
研究指出,持續實驗雖能創新成長,卻累積「複雜性債務」,拖慢未來改變。企業應納入「退化實驗」,刪除不必要變動,維持長期創新力。
「不用 AI,我們就完蛋了。」「導入 AI,工時就能大幅縮減!」這是許多企業領導者在擁抱人工智慧浪潮時心中最篤定的信念。真是如此嗎?
《經理人月刊》和《新商業學校》舉辦的第九屆未來經理人年會,以「AI新管理:全面解鎖應用場景」為題,邀請8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在AI賦能的應用經驗
三年營收暴增36%,日本羅多倫咖啡(Doutor Coffee)靠極致性價比與品牌革新,成功逆轉疫情衝擊,穩居日本平價咖啡市場領頭羊。
AI不會完全取代人類,而是會「放大」高績效員工的價值,因此具備AI素養、商業判斷力、同理心、創造力與好奇心的「超級個體」,將成為最有價值的人才。
一家經銷3M膠帶的公司,為何能轉型為電子材料供應商,讓電子五哥(廣達、緯創、和碩、仁寶、英業達)都下單?
佐見啦生技預計於明(24)日創櫃板登錄,創辦人李昆霖表示,「IPO 不是終極目標,是給我們燃料,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
SONY 在 2011 年前後面臨困境,連四年虧損,2012 年平井一夫接任 CEO,在內部混亂與 PS3 初期的虧損挑戰,帶領公司成功扭轉頹勢。
一家陷入危機的公司,如何運用 80/20 法則來簡化,並增加獲利?康寧公司的經驗是絕佳的案例,值得研究參考!
制度能否持續推進,關鍵不在於設計得多好,而在於溝通的語言對不對。把策略語言翻成每一個利害關係人能理解的語言,才能讓制度推動從被迫執行轉向一起參與。
在內憂外患夾擊下,創辦人張忠謀回任 CEO,重掌經營大權。面對景氣難料的未來,如果你是張忠謀,你會怎麼做?
UNIQLO 提出營收要衝到十兆日圓的目標。單價約 4,000 日圓的商品,要堆疊出十兆營收,真的有機會嗎?
巨大前董座杜綉珍創立 Liv,女性自行車品牌,而在她領導下,協助巨大營收從2020年700億元成長至2022年920億元,2023年仍達770億元。
從小肉舖變年收千億人氣連鎖超市!LOPIA 樂比亞(ロピア)插旗台灣,6 月在新莊匯廣場店再開店,全聯、美廉社、家樂福便利購、楓康超市迎爆炸性挑戰⋯⋯
近期台灣百貨產業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將開幕的台北南港三井 LaLaport(Mitsui Shopping Park LaLaport )購物中心。回
萬達寵物旗下擁有寵物公園、毛孩世紀等通路,2024 年營收達 28.8 億元,難以想像的是,萬達寵物在數年前,還深陷公司治理危機中。
年虧 95 億日圓,亞洲女性內衣品牌華歌爾(Wacoal)正展開「王座保衛戰」,試圖在激烈的競爭中重塑品牌、再創輝煌。
攜帶式卡式瓦斯爐是日本桶裝瓦斯霸主 IWATANI 岩谷的產品之一,但卡式爐只占營業額的 3%,為什麼岩谷還要堅持生產?攜帶式卡式暖爐又在紅什麼?
「改變不需要大革命,而是要從小地方做起。」企業轉型不是喊口號,而是要透過細心設計的活動與制度,一步步帶領團隊擁抱改變。
日本化妝品大廠資生堂公布 2024 年財報,全年營業利潤暴跌 73.1%,達 75.8 億日圓,主要受到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影響。
日本家電大廠Panasonic母公司在本週宣佈業務重組,計畫拆分白家電業務Panasonic,並有意出售電視業務。
愈來愈多台灣麵包店用「日清製粉」(グループ),但日本麵粉的價格往往是台灣數倍以上,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眾多台灣烘焙業者愛用?
前陣子最讓人熱血沸騰的話題,莫過於棒球了。從日本運動產業的變化來看, 台灣和日本棒球最大的對手,可能都不是彼此,而是自己!運動產業3大變化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