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Andrea Piacquadio via Pexels

獎金不如預期、低於同業,該向員工解釋嗎?丁菱娟解答

2022-01-28 採訪·撰文 吳美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期在媒體上鬧得喧騰的議題,像是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年終對比、求職者去某科技公司面試遭主管「洗臉」,幾乎是勞方在社群的分享被廣為傳播,結果引發熱議。

影響力學院創辦人丁菱娟表示,過去企業在談危機處理,多半重視對外(媒體)溝通,但現在不少危機是從內部顯現,員工的分享經由社群媒體傳播,結果釀成軒然大波。又或者如一些上市櫃公司傳出併購消息,員工得「看報導才知道」,就會讓員工覺得沒有被當成公司的一份子,無法凝聚向心力。

延伸閱讀:主管必修!企業經理人最喜歡的 LinkedIn 課程,揭露哪 3 大管理趨勢?

發布負面消息,說之以理也要動之以情

對公司內部,牽涉到年終獎金、績效分紅、人事升遷、公司併購等,因為會直接影響員工權益,在公布重大消息前,首要溝通對象就是員工。尤其是負面消息,例如薪資凍漲等,應該把握3個原則,講清楚為什麼、面臨的挑戰是什麼、最終決定是什麼,傳達時也要顧慮到員工的情緒。

假設公司年終獎金不如往年,或遜於同業,高層在發布訊息時,不能只單純宣布今年年終如何,應該進一步說明:今年公司為何調降年終?遇到哪些挑戰?並且強調為了這個狀況,做了哪些調整?譬如,主管階層願意降薪,將薪水捐出作為獎金,或者是公司撙節哪些支出,將省下的資金作為營運基金等,才不會讓員工產生「多賺錢沒員工的份、少賺錢就減員工權益」的不平衡心理。

同時,也要強調公司該如何避免營運狀況惡化,或者提供承諾,像是明年要是達成某個目標,今年少發的獎金就會補上。讓員工知道短少的權益有機會彌補。

先找出利益關係人達成共識,再將決策往下傳達

在做決策前,丁菱娟也提醒,應該了解這項決策牽涉到哪些利益關係人,先溝通一輪、達成決議後,再往下發布。

以台灣高鐵公司為例,今年原先宣布年終只有 1.8 個月,但是受到工會抗議,後續又表示會補發 0.2 個月年終。其實,這項決策中,最重要的利益關係人就是工會,管理階層應該在發布消息前就先與工會討論,達成協議後再發布,才不會被受影響的利益關係人(工會、員工)爆料,形成大眾的負面觀感。

延伸閱讀:「大離職潮」持續蔓延,背後有 5 大原因!想留住員工必知的 2022 職場趨勢

高階主管、一線主管要溝通的訊息不一樣

至於高階主管與一線主管的溝通方法是否有所不同?丁菱娟表示,高階主管與一線主管傳達的內容,應該要一致,只是溝通方法有所不同。以人事晉升為例,高階主管透過發送信件、召開會議,一次向多人傳達原則性訊息。

但若是一線帶人主管,假設單位內不同員工都想要升遷,但最後決定只晉升一位。主管應該在發布人事命令前,先跟沒被升遷的員工溝通,肯定他過去做的努力,安撫員工情緒,再統一公布人事消息,而非是等人事命令下來後,才讓員工得知自己沒被升遷。

丁菱娟小檔案
影響力學院創辦人,協助企業建立與維護品牌形象。畢業於美國賓州Bloomsburg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曾任台灣奧美公關事業群執行長、世紀奧美公關董事長,著有《你不必走得快,但一定要走得遠》、《無畏的膽識》、《你拿青春做什麼?》、《專業與美麗》等知名書籍。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