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Netflix

硬碰硬、派系林立,你的團隊可能正值叛逆期!從《紙房子》拆解「團隊發展5階段」

2022-01-27 整理‧撰文 莊文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你是否曾經羨慕過,看見別的組織合作無間,各司其職拿下優秀成果;另一邊卻想著自己的團隊,為什麼總像是一盤散沙,光是協調溝通就要耗去大把時間?

其實,每個團隊或多或少都會遭遇一段媒合、衝突的過程,才能轉化成團隊合作,需要經過反覆調整,才有辦法變成事事練達的樣子。

小型團隊更要講求合作無間

1965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教授布魯斯‧塔克曼(Bruce Tuckman)在其論文《小型團隊的發展序列》(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中就提出「團隊發展的 4 個階段」;又於 1977 年加入第5個階段,形成了至今仍被廣為應用的「塔克曼團隊發展階段模型(Tuckman Stages of Team Development Model)」。

塔克曼團隊發展階段模型用在解釋「團體成型」到「完成任務」之間會經歷的一連串狀態,而「團體」可指剛起步的小型企業,也可以是公司中為專案而生的團隊。這類型團隊的共同特徵,都是人數不多且每位成員之間緊密聯繫,若有效整合則能夠事半功倍,反之,則容易因為摩擦而拖累整體進度。

不只專案執行,連搶銀行也需要的團隊發展模型?

近年火紅的 Netflix 西班牙搶劫劇《紙房子》,是在講述主謀「教授」召集了一群來自各地的好手搶劫皇家金庫,透過事前培訓、規畫與分工,一夥人潛入並掏空金庫的同時還要調節團隊內部衝突,最終教授成功帶領著一群火爆的搶匪們,成功搶劫的故事。

整個過程也可以利用「塔克曼團隊發展階段模型」來解釋,以下分別解釋各個階段的含義,並以紙房子作為參考例子:

階段一:形成期(Forming)

團隊發展中的嬰兒與孩童期,團隊的成員第一次相聚,充滿不確定性,成員之間需要建立互信關係,工作的準則與團隊共識都尚未建立。在這個階段中, 領導者可以清楚傳達團隊成立的目的與願景、協助成員發展個人目標及任務 ,也是讓成員熟悉彼此,凝聚團隊向心力的重要階段。

教授在團隊形成之初,就提供了完善的發展走向,確保內部成員都能了解計畫的挑戰、方向和目標。因此在團隊草創階段,他做了以下安排:
1. 使用代號,不使用真實姓名,且成員間不能有私人關係,都是為了讓彼此能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
2. 依照成員的背景,分別給予最適合的職位。例如駭客背景的「里約」,能夠擔任團隊的工程師;油井焊接工「波哥大」則負責操作器具、鑿穿金庫的大門等,每位成員各司其職。
3. 針對搶案內容,教授也制定了相關的培訓課,不僅模擬過程,也假設各種突發狀況,藉此培養危機處理能力。

階段二:風暴期(Storming)

風暴期相當於團隊發展中的青少年叛逆期,團隊內部的差異漸漸浮現、意見與衝突增多,甚至開始形成派系,質疑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成員也容易在求取共識的過程中爭吵。

在這個階段, 領導者應該站出來主持解決衝突 ,鼓勵成員針對差異提出看法,引導雙方站在彼此的立場思考,找到解決方案。同時也應該落實工作規範,訂定團隊成員一致認同的標準。

在搶案中,成員內部曾經分裂成兩個派系:團隊利益為上,承擔著被逮捕的風險,先將黃金運給金庫外的同伴;或者是以自己的安全為重,把黃金留在身邊,當作與警察交涉的籌碼。

兩批人馬會吵得不可開交,正是因為缺乏領導者「教授」做出統一的指揮;直到後來由副手「里斯本」出面主持計畫,除了詳細解釋團隊當前處境,也化解了派系之間的不愉快,才能讓後續的合作更加順暢。

延伸閱讀:該不該跟同事做朋友?社會學家的 7 個職場人際關係建議

階段三:規範期(Norming)

這個階段代表團隊已經逐步走向成年期,成員已彼此熟悉,更加專注於完成任務,也能夠自主規範出彼此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達成契合的工作模式。

在這個階段, 領導者可以開始嘗試下放領導責任,製造互相信任的機會 ,並適時從旁提供協助。或者可以用透過獎勵機制來激發成員提升工作效率。

搶匪與警察對峙時,全由教授負責談判。同一時間在銀行深處的金庫中,教授也已經安排好技術工波哥大全權掌管運輸黃金的任務,並由波哥大指揮該任務的核心團隊;而團隊中較為年輕的「馬提亞斯」則被交辦看管人質的責任,不需要與警方硬碰硬。

教授除了讓每位成員在適合的位置發揮所長,同時也透過授權,激起成員的責任感,不必等待教授的指示,能獨立做出決定,藉此提升團隊的效率。

階段四:表現期(Performing)

這時團隊已經進入成熟期,所有成員都致力於目標,也清楚彼此的角色與職責;已經不需要領導者從外部監督,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這個階段, 領導者只要擔任顧問的角色,確認行動方向正確、確保績效能夠穩定攀升 ,甚至不必參與每一個環節,讓團隊成員自行解決問題即可。

搶案中的小插曲,是身處在外的教授一度失聯,雖然讓銀行中的眾人感到不確定、緊張。不過此時的每個成員都清楚知道自己被交辦的任務,不至於讓整個團隊停擺,頓失方向。即使沒有教授時時刻刻緊盯在旁,每個成員也都能出色地完成手上的任務。

延伸閱讀:[圖解]了解團隊發展4階段,加速磨合期、增強凝聚力

階段五:解散期(Adjourning)

因為特殊任務而組成的團隊,在達成目標後,成員間的不確定性又會開始上升,工作動機逐漸下降,需要等待新任務,才能讓團隊回到「形成階段」,或者是直接面臨團隊解散。

領導者在這個解段,可以讓成員間清楚了解彼此的貢獻,獎勵成員、為 團隊的集體成果做出結論,或者鼓勵成員著手進行下一個任務

教授帶領眾人順利完成搶案並瓜分黃金後,也隨即面臨到團隊解散的問題。身為一位領導者,他除了回顧過程,激發彼此的凝聚力,也不忘感謝成員間為彼此付出的努力。尚不確定下一個搶案在哪裡,也為眾人能否再次齊聚一堂留下想像。

專案結束後,領導者還能夠做什麼?

專案結束後,即使團隊解散了,共事過程累積的經驗也不會消失;領導者可以透過績效評估,帶領成員一同檢視自己在專案中獲得多少經驗。

除了為個別成員與團隊的績效打分數,若要有效使「個人」與「團隊」一同成長,也能夠參考《別讓績效管理毀了你的團隊》作者譚拉.錢德勒(Tamra chandler)提出的方法,在評鑑個人時,一併把團隊的「終極目標」納入。詢問成員:為了達成團隊目標,個人的短、中、長期規畫是什麼?以及經過本次專案,獲得哪些學習與調整?讓成員把「如何使團隊更好」放在心上。

整個評鑑的工作,不只是由領導者一人完成,在麥肯錫、Google都會使用的「360度同儕互評系統」,就是由每一位共同參與工作的成員,為彼此提供評量、提出改善意見或鼓勵。集結眾人的評價,更能夠客觀評定「經驗」,把一次次的任務轉化成為日後的工作養分。

參考資料:LinkedInMediumupworkMBA智庫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