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fauxels via Pexels

告別無效率會議!賈伯斯的 3 個重要提醒,開啟高效團隊合作

2022-02-25 整理.撰文 Kevin Liu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會議是讓與會者廣抒己見,發想創意的重要時刻,然而許多會議往往開得很沒有效率,徒然浪費時間與金錢。

如何能讓會議更加有效率,以下是幾個知名企業家與專家都一致同意的要點,特別是已故的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更是以致力讓會議更有效率知名,以下是他的 3 點原則。

延伸閱讀:冗長的會議,正摧殘你的團隊?掌握「微型會議」 4 重點,十分鐘追完工作進度!

會議人數需有所限制

如果會議參與人數過多,恐淪為大拜拜,最終讓會議成效不彰。與會人數多意味著更多的中斷、噪音,也讓參與者彼此間減少溝通,增加誤解的機率。

這也是賈伯斯公開告訴白宮官員,他不願參與歐巴馬總統會議邀約的原因,因為與會名單真的太長。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也表示,如果太多人參與會議,會議的成效將堪慮。他甚至提出「兩塊披薩原則」,意即如果兩塊披薩沒辦法讓與會者果腹,那麼會議人數顯然就過多了!貝佐斯相信與會人數少,會議進程將會比較順利,同時減少人多嘴雜,意見不同的機率。

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是小會議的支持者,他認為除非確定參與者能貢獻想法,否則沒必要參加。他更則鼓勵沒辦法貢獻想法的與會成員能逕自離席,「離座並不無禮,最無禮的是開會卻無法提出想法。」

會議主題明確:討論重點勿超過三項

為提高與會者的專注力,會議主題應以不超過三項為原則,否則過多的議題容易使會議失焦,更糟的是讓與會者分心討論不重要的小事,而忽略最重要的議題。

而在一場會議中傳遞過量資訊,對於一般人而言是難以記憶的。根據英國心理學家布萊克本(J. Blackburn)與林格倫(EJ Lindgren)針對劍橋心理學學會(Cambridge Psychological Society)一場會議的研究,與會者在兩周後平均只記得會議討論要點的 8.4%,42% 的記憶更已面目全非,很多與會者記得的重點根本在該會議上完全未曾提及,或其實來自其他會議。

一場會議重點一定要清楚明暸,且事先佈達給所有參與者,以便他們能夠有所準備,能在會上貢獻自身的觀點,更避免會議失焦岔題。

在貝佐斯的建議下,亞馬遜開會不再使用 Power Point 簡報,而由簡報者將會議重點以 6 頁的備忘錄事先發送給與會者,會議後再由與會者分別對備忘錄就發表意見進行改寫,分享彼此意見。

QualCare Alliance Network 執行長卡提諾(Annette Catino)表示,「一場會議最重要的是清楚的主題,沒有清楚的主題我就不會進會議室,因為如果不知道會議開會的原因,就沒有開會的必要!」

延伸閱讀:星期一早上不適合開會?與會者出席率低、專注力差,跟會議時間大有關係

會議簡短扼要:不要超過 30 分鐘

臉書母公司 Meta 的營運長雪柔.桑德柏格(Sheryl Sandberg)則以會議簡短有力聞名,常常一場預計 1 個小時的會議,只要她認為所有主題都討論完,可以在 10 分鐘內就結束會議。

賈伯斯相信簡短會議比冗長會議經常更有效率,因為當會議一拖長,與會者的專注力將會直線下降。

資料來源:Business InsiderThrive GlobalYahoo! News

繼續閱讀 會議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