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賀大新攝影

周末 4、5 點起床,就為了上網找高手下棋!黑嘉嘉:沒有環境的時候,就自己創造

2022-04-08 採訪·撰文 邵蓓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從來都沒覺得我特別有天分,我只是對下棋有興趣,也花了很多時間練習。」說起黑嘉嘉,你可能會想到這些標籤:千年一遇美女棋士、台灣圍棋段位最高女棋士......除了亮麗的外表,因為 14 歲就成為圍棋職業棋士,天分,也常常是大家會給她的標籤。

但黑嘉嘉說從沒覺得自己職業棋士的路走得輕鬆。6 歲開始上圍棋課,8 歲看了《棋靈王》,萌生想當職業棋士的念頭,卻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小學畢業後全家搬到美國,到了一個完全沒有職業棋士、沒有人教課、沒有圍棋可下的環境。「我那時候覺得,可能當職業棋士的夢想只能一輩子擺在心中,永遠無法實踐!」

後來她每天放學後就上網對奕,周末早上 4、5 點,為了能和亞洲的好手連線,家人都還在睡,自己設鬧鐘起床,因為「太晚起,高手就下線了。」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半,網路圍棋從業餘6段一直升到9段,才覺得自己實力好像還可以。

「沒有環境的時候,你只能創造環境。」

「你現在看到很厲害的選手,他們都花了大量的時間練習,我 14 歲考上職業棋士的時候,每天都花了 10 個小時練習,我認識的所有職業棋士,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績,大概也都花和我差不多的時間。」

延伸閱讀:專訪|護士轉做醫材通路董事長!她如何帶杏一拚成產業 No.1?

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每天起床都會覺得幸福

年幼時就迷上圍棋的黑嘉嘉,一開始學只是覺得「吃子」很有趣,把對方的棋吃掉很有成就感,後來慢慢了解,圍棋不是只有吃子,愈下愈會發現圍棋千變萬化,更多的時候是「圈地盤」的遊戲,比誰圈的範圍大,所謂「千古無同局」,沒有一盤棋是一模一樣的。

不過,未滿 30 歲,就有 21 年的棋齡,難道都沒有職業倦怠過?她說,雖然也有覺得累的時候,像是疫情前比賽較多,曾經半個月飛 4 個城市,白天比完,晚上馬上搭飛機走,隔天早上繼續比賽,5天下來下了十幾盤,感覺上一盤棋還沒好好消化,就要比下一盤,但那是身體的辛苦和勞累。

況且,「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每天起床就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人。」

她以自己很崇敬的圍棋前輩林海峰為例,她曾跟林海峰搭檔過兩次混雙比賽,印象中有一場,當天下完棋,現場已經進行復盤(下完一盤棋之后,雙方重新擺一遍對弈過程,進行分析和推演),沒想到隔天早上 6 點,林海峰老師打電話跟她說,昨晚他又想了一下,覺得自己哪一手沒下好、應該要下在哪裡比較好。「我覺得很感動,老師都這麼認真,回去還繼續想,已經檢討過一次,還要再檢討一次,那股熱忱我真的無法比。」

黑嘉嘉_職業七段_圍棋棋士_2022-03-02_賀大新攝影_7386_Lr.jpg
黑嘉嘉常提醒自己,當初之所以選擇成為職業棋士「不只是喜歡贏棋而已,」而是因為有熱情、喜歡下棋,因此更能坦面對棋局中的輸贏。
賀大新攝影

作為資深棋士的新學習:AI 打破過去成見、沒有什麼路數不能下

「在職業棋士界來說,我已經是大齡棋士了。」黑嘉嘉說,以前打比賽,她都是年紀最小的,現在幾乎都是排名前三年長,在她這個年齡段,明顯感受到的是體力下降,加上自己屬於下棋比較慢、思考比較久的人,愈到後盤局容易犯錯,鬥志方面也會有差。「我是一個不會輕易認輸的人,但現在下到後面有時候會有『啊!我好累』的感覺。」

除了體力,現在的棋手和以前的棋手最大的差別是和AI訓練的熟悉度。她認為,現在的年輕棋手,思考非常靈活,對 AI 的路數研究非常透徹,相反地,年紀愈長的棋手要消化 AI 的棋路則會有點吃力。

黑嘉嘉說,以前 AlphaGo(Google DeepMind開發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跟南韓圍棋職業九段棋士李世乭下的時候,沒有人覺得李世乭會輸。而她以前跟AI下棋時,大概可以讓AI兩到3顆子,那時候她覺圍棋變化太複雜,AI 應該沒辦法。

延伸閱讀:走過聲量漲跌,理科太太談 KOL 生存心法:面對負評,先問自己 3 件事

後來慢慢發現,AI 很多下法是她從來沒想過,或是一開始學圍棋的時候,老師會教「不要這樣下、這樣下不好」,所以她從來不會往那想。現在跟AI練習,倒是讓她有重新學圍棋、對圍棋重新理解的感覺。

不過她也說,太習慣用 AI 也會面臨新的問題:現在棋手們的前半盤會非常像。以前每個人的布局可能都不一樣,每個人有自己的招數和下法,但現在大家可能都比照 AI 的招數,布局會很類似,只能比拼後半盤。「如果前半盤不照 AI 這幾手下,你會看到勝率的變化。比方說你不按照這幾手走棋,勝率會降,那你願不願意讓你的勝率降?」

下棋的樂趣不只有輸贏,過程、布局、心態更重要

説到圍棋對自己帶來的幫助,黑嘉嘉表示,「我覺得下棋有助於提升情商、邏輯思考,因為下棋需要縝密的思維,比如說你要去想現在下在哪裡,對方會下在哪一手,會養成冷靜和通盤考慮的習慣。」

當然,有比賽就有輸贏,如何面對失敗也是職業棋士生涯中的重要功課,黑嘉嘉說,她也常提醒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當職業棋士、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是因為你有熱情、喜歡下棋,不只是喜歡贏棋而已。」

黑嘉嘉現在也開了圍棋班,遇過學生家長因為不了解,所以只看最後的輸贏,輸了就會問小孩,為什麼輸了?是不是不認真下?她覺得家長的心態也很重要,她剛開始學棋,爸媽會跟她說失敗沒關係,只要有盡力、失敗再檢討就好,所以也培養她以比較正面的心態面對。她認為棋路要走得遠,重點是把失誤找出來,下次不要犯同樣的失誤。

她最喜歡的圍棋格言是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棋子一下就再也不可以拿起來,人生也是一樣,有些事不可能再回頭,既然做了決定,就努力朝這個目標前進。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氣機科技

從氣場到職場:科技氣功如何成為高敏感世代的專注解方

2025-07-24 經理人 X 氣機科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快速轉動、資訊爆炸的現代職場中,越來越多高敏感特質的年輕人,正面臨著專注力下降、情緒起伏與環境干擾的雙重壓力。他們對光線、聲音、甚至他人情緒的感知更敏銳,能量場的穩定與否,往往決定了他們當日的工作表現。

而在這樣的處境中,傳統文化中早已存在的「氣場」概念,開始重新被看見。科技氣功不只是身體鍛鍊,更可能成為一種調節神經、穩定情緒、提升專注的內在實踐。本文將從李嗣涔博士的研究出發,探討古老氣功如何以科學方法,回應高敏感世代的職場挑戰。

在中醫與道家文化中,「氣」與「炁」一直是難以言說卻深具影響力的概念。古書有云:「人之生也,氣之聚也。」但當代人若以科學角度來審視這些語彙,往往只看到語義的模糊與不可驗證性。然而,台灣大學前校長李嗣涔博士不僅不迴避這些爭議,更將其視為跨越科學與哲學邊界的重要入口。

在他主持的《李嗣涔博士研究公開|解開道家氣與炁之謎 Ep.5》中,深入探討「氣」與「炁」的分野,並透過虛實醫學與實際保健案例,試圖揭開氣功對人體身心的實際效應。這不只是學術上的嘗試,更是對傳統智慧如何在當代落地的一次有力示範。

20220406_李嗣涔博士_012.jpg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名譽教授李嗣涔博士
氣機科技

道家「氣」與「炁」的哲學與實踐意涵

氣與炁在字義與應用上絕非混用,對此李博士說明「氣」是一般生命活動的基本能量,流轉於自然界與人體之間,常見於醫書與養生典籍中;而「炁」則為較高層次、接近精神性或天人合一層面的能量,常見於道家內丹術與高階修煉法中。

李博士進一步指出「炁」乃是天地未分、混沌之氣,內含原始生命本源,因此在許多高層道家練功體系中,「炁」才是練功真正追求的對象,這一區別不僅是名詞上的分化,更對氣功修練的路徑與方法產生根本影響。因此「氣」與「炁」就像兩個世界,如同太極。

虛實醫學的整合觀點

在對「虛實醫學」的理解上,李嗣涔博士並未侷限於傳統中醫與西醫的對比,而是引入了「訊息」的觀念,拓展對氣功與療癒的解釋視角。他引用如同類療法(Homeopathy)為例,說明現代醫學雖難以測得其藥物濃度,卻能見其療效,原因即在於藥水中留有物質的「訊息」,而非物質本身。這種觀點挑戰了傳統西醫的實體藥理觀,與東方「氣」所蘊含的非物質性特質不謀而合。

在這個脈絡下,「虛實醫學」不再是二元對立,而是透過「訊息科學」概念將兩者融合。例如氣功所傳遞的不只是能量,更是一種信息可以被人體細胞接收、回應並產生療效。這些觀點讓我們重新理解氣功發炁、針灸、乃至心理暗示的效應,其關鍵並非來自藥物或外在作用力的強弱,而是其訊息能否精準與人體產生共振。

氣功保健的科學實證與實際應用

李博士也在影片中介紹了訊息醫學與氣功應用於實際療癒過程中的案例與手法。其中一例為「南氏過敏療法」,透過測試個體對特定物質的過敏反應,將該過敏原的訊息記錄於玻璃瓶中,再讓患者每日接觸訊息瓶,逐步消除對該物質的過敏。

2025-06-11 12 50 41.jpg
【李嗣涔博士研究公開|解開道家氣與炁之謎 Ep.5】
氣機科技

此療法雖不涉及藥物或外科干預,但臨床回饋顯示其確實能改善鼻炎、皮膚過敏等慢性症狀。李博士指出,這種方式可對應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所言「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病源常來自體內能量場的失衡,而非單純物質侵擾。此外,氣功在實務中也能透過調整人體經絡與氣場,對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帶來緩解作用。這些例子證明,當代氣功已不再停留在哲理層面,而是逐步進入實務保健與科學觀察的領域。

對高敏感特質者而言,外界的能量擾動往往直接影響其神經系統狀態,例如開放式辦公室中的噪音、人際張力,或空間氣場的混亂,都可能使其無法集中精神。李博士的研究指出,氣功透過調整氣場與經絡運行,有助於穩定情緒反應。特別是當身體內部的能量流動順暢時,人們對外在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專注力」則相對提升。這對於須長時間使用腦力或處於高壓環境的職場人群而言,是一種更為細膩的支持途徑。

從經絡圖到腦波圖,李嗣涔博士的研究,提供的不僅是氣功實證化的實驗片段,更是一次對東方思想與西方科學融合可能的前瞻探索。在今日醫療資源有限、慢性病成為主流威脅的背景下,氣功所代表的內修外養方式,或許正提供了一條補充醫療與促進健康的新可能。

隨著「高敏感」不再被視為弱點,而是需要被理解與支持的特質,氣功這門融合古今的技藝,也正從修煉殿堂走入開放職場、遠距辦公與數位生活中,成為一種自我照護的新選項。這不是對神秘主義的迎合,而是一種謙遜與嚴謹的科學態度。氣功的下一哩路,不再只是古人的修煉密法,也可能成為現代人的日常養生指南。

Vita大合照_0.jpg
完成以下指定任務,即有機會獲得氣機科技高價值好禮!
氣機科技

✨ 7月來場能量探險遊戲 ✨

抽獎黑科技神器
就是你!加入李博士的能量獵人團,潛入 5 支YT影片尋找隱藏線索,答題蒐集碎片,就能抽 Aqive 氣機科技 #限量黑科技神器!

① 加入 Aqive 官方 LINE@ → 留言「能量獵人」
② 看影片解任務 →獲得1枚碎片
③ 集滿3枚碎片 → 抽獎限量科技神器!

Aqive 能量贈品:
隨機抽獎,只要過3關即可參加!
✯《晶炁 》3 位 ✯《盒炁 》2 位 ✯《撓定 Vita 》1 位

活動期間|7月開始,將於8月抽獎並於 LINE 公布中獎名單!

▶ 進入 LINE@ 任務入口|lin.ee/E0i2NFK
▶ 立即觀看五支影片|https://tw.psee.ly/7rc432

515142788_1085165227008181_6718326894584525334_n_0
氣機科技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