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Pexels

不用練習一萬小時,也能成為專家?在變動中生存,有時「繞點路」更快

2022-02-16 創業家、播客主持人 詹姆斯‧阿圖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當這個世界分崩離析,而且似乎每過 10 年,出事的頻率就更快一些,我們的狀況就變得更糟。911 攻擊很糟糕,2008 年的金融危機對全球的經濟造成威脅,而說到新冠肺炎……若不是殲滅人類,便是搞垮整個經濟,把我們帶回《瘋狂麥斯》電影裡的無政府狀態。

懂得與不確定感共存,成了成功的關鍵。

延伸閱讀:2022 重新來過!史丹佛心理學家教你設定「成功率 100% 的新年目標」

快速致勝的訣竅:住在「未知」的世界裡

在危機高漲的時期,大家都收看新聞,設法從中找到某種確定感,或找到某項令人安心的資訊,然後說:「呼!好,我看到隧道那頭的亮光了。」

但有時並沒有亮光。這場危機意謂著我要失去工作、職涯、興趣,以及規律的日常生活嗎?

如果我們要換一份工作或職涯、搬家、離開家人或失去心愛的人,或許我們應該要換到另一個部落,可能得加入新的階級組織,再次從底層開始。要花多少時間,我們才能夠爬回原先的位階?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在頂端?

「你不能這麼做!」

你不能就這樣走進一個新部落,變成阿爾法!

但是,也許你可以。

一直以來,我被迫無數次換工作、換職涯,改變興趣、人生目的和技能, 我早就將「盡快練好技能」當成個人的使命。

我不想等上一萬個小時,但我也不想抄捷徑。你不可能瞞得過體系。但有一些快速致勝的方法,你只要運用我累積多次痛苦經驗才學到的技巧,就能如願達成目標。

等待「新常態」還是接受「未知」?

每當社會出現危機,或者某些人遇到了危機,人們就會開始談論「新常態」。

彷彿過去的常態,現在就要變得完全不同似的。這個新常態看起來是什麼樣子?會發生什麼事?

快速致勝的訣竅在於一直住在「未知」的世界裡,始終保持對世界的好奇,但不會對於接下來將發生的事惴惴不安。在這個大家都很害怕、但你安然接受「未知」的國度裡,你仍然能夠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航行。

你不只能夠順利前行,還會變成指路的明燈。外頭一片濃霧,許多人——有些是老朋友,也有新朋友——設法在濃霧起風又下雨的夜晚找到靠岸的航道。你是引航的燈塔,而且燈已點亮。你讓大家得以平安靠岸。

這個過程還沒有結束。這只是開始。

不需要一萬小時就能成為頂尖高手的方法

一份全職工作等於每年工作 2000 小時。但在你踏入新的職業生涯,或者想學習一項新技能時,你沒有 2000 個小時可用。你得繳帳單、養家活口。而且萬一經過一萬小時以後,你又對別的事物產生興趣,怎麼辦? 你真的打算花上寶貴的 10 年、甚至 20 年去鑽研某件事,再把那項技能束之高閣嗎?

如果你知道某種不為人知的訓練方法,足以讓你在同業中出類拔萃,又會怎麼樣呢?舉個例子:如果你打高爾夫,你可以花上一萬個小時練習在不同情況下揮桿,從教練那裡得到很不錯的意見,繼續練習揮桿。不出一萬個小時,你就會成為好手,搞不好變成世界級選手。

但大約 30 年前,在老虎.伍茲(Tiger Woods)和新一代的高爾夫職業選手崛起後,科學家和教練進行研究,發現有項特質能夠讓人更快成為高爾夫專家,那就是腿部肌力。若你勤做重量訓練,強化雙腿和下半身肌肉,擊球時就會更強猛有力。要是某個高爾夫球選手40 年前就知道這一招,會怎麼樣?假使他密而不宣,跟誰都沒說。他不需要一萬小時就能成為頂尖選手。誰知道他需要多少時間?也許這項知識可以讓充滿抱負的專業選手一下子省去 2000 個小時。沒人說得準。

所以我著手找出某種「掌握訣竅」的新方法。我訪談了數百位來自各領域的高手,注意到這群表現優異的藝術家、商界人士、企業家、投資專家、作家、演員等等,也經常採用這個方法。

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攀上生涯的顛峰,或者學習新技能,這樣你就能在自身的領域中出類拔萃。你甚至可以用這種方式建立人脈,充分把握每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機會。現今的職涯早就沒有所謂的「直線」。我們面臨的每一場危機,都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變化。某些職業不復存在,產業消失。工作的本質改變。人們的興趣和熱情也變得不同。

那麼,若你想用最快的速度成為同業中位居前 1/100 的佼佼者,會是怎樣的情況?

用一萬次實驗法則取代一萬小時練習法則

我們在本書中不談「一萬小時練習法則」——根據此一法則,只要你認真鑽研某件事達一萬個小時,你就會成為世界一流的高手。

就算這個法則在過去行得通,現在也已經不管用了。 我的人生經驗一再證明,有能力進行實驗,將各種想法很快試驗一遍,汲取教訓,然後繼續前進,要比「一萬小時練習法則」更有效。我把它叫做「一萬次實驗法則」。

這項法則面對變化和危機的方式是:運用一組工具來幫助人發揮創意,並且有效執行、說服、提高生產力與領導能力——上述能力結合起來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達到原先想像不到的高度,速度快得驚人!

我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我在做一項研究專案,而是因為我必須這麼做,而且大多是因為我本身的興趣和熱情改變或結合了。更糟的是,有時是因為我破產了,被迫去新領域找活路,而且我必須很快辦到,以養活家人。

科學很重要,但你的人生才是最棒的實驗室,而你是最厲害的科學家。最成功的實驗是你試著去做別人沒做過的試驗。一間研究實驗室就是要做出各種發現;你只會在這裡做出對你有用、且反映出你獨特世界觀的發現。

福斯貝里式跳高:「繞點路」更快

迪克.福斯貝里(Dick Fosbury)是 1960 年代的跳高運動員,那時他實在不怎麼樣。當時流行「剪刀式跳法」,方法是面朝橫杆,筆直跑向前去,跳起來,把你的腿抬得比橫杆更高,跨過去。

福斯貝里就是做不到。他的長腿老是撞到橫杆,沒辦法跳到其他人那樣的高度。某天,他做了個實驗,改成往後跳。他背向橫杆,然後再以背朝杆子的姿勢起跳,跟其他人完全相反。

他的高中教練請他別再這麼做,說:「這樣行不通,你不能這麼跳。」他不肯讓福斯貝里在正式比賽時用這個招式,但等他看到福斯貝里在一場大一新生比賽中用了這招後空翻(如今大家叫它「福斯貝里式跳高」或「背越式跳高」),便說:「好,就來試試看吧。」

福斯貝里讀高中時的表現不怎麼樣,但數年以後,他就在 1968 年的奧運場上奪下金牌。最初大家都在笑,每個人都叫他別這麼做,後來每一名跳高運動員都改用他的跳法。

延伸閱讀:別讓「怕輸心態」害了你!我在 MIT 學到的事:犯錯比拿第一更有價值

他運用自身對於這項運動的知識,創造出獨到的觀點。他贏得了金牌,而且永遠改變了這項運動。他沒有比別人花更多時間,也沒有苦練一萬個小時,但他辦到了。 他之所以成功,並非由於守規矩,而是因為他繞路而行,設法跳過排隊行列,快速致勝。

你也可以。

(本文出自《快速致勝》,遠流出版)

相關文章

快速致勝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