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TED

連馬斯克、推特創辦人都提出質疑!Web 3 是假泡沫還是真趨勢?

2022-04-21 數位時代 高敬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有人見過 Web3 嗎?我找不到。」一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 Twitter(推特)貼文,在科技圈引發騷動,Web3 是否是那把改變世界的關鍵鑰匙,並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馬斯克看來,Web3 現階段比較像是「行銷話術」。

Twitter 創辦人多西(Jack Dorsey)直言,Web3 的去中心化僅是理想,「創投公司才是實際擁有者。」事實真是如此嗎?

延伸閱讀:每日活躍用戶比澳洲、加拿大人口還多!「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如何崛起?

烏俄大戰戰火也延燒到了 Web3。當許多企業紛紛對俄羅斯祭出制裁,一家位於烏克蘭的 NFT 交易平台 Dmarket 卻在 Twitter 上宣布,將凍結俄羅斯用戶的數位資產,而這些資產可能來自無力參與政治的用戶,對他們來說並不公平,也被外界質疑,去中心化是否只是中心化的另一種包裝。

馬斯克和多西的言論,不代表他們討厭 Web3。事實上,特斯拉在 2021 年靠著比特幣賺進 2,700 萬美元;多西創立的電子支付公司 Square 也投入加密貨幣領域。

大家共同未解的疑問是,Web3 究竟是泡沫中的真實趨勢,還是僅是人們對於科技現況失望的總和。各方意見持續爭論不休,《數位時代》也歸納出 Web3 4大最常被討論的問題。

討論 1:Web3 缺乏成熟商業模式,僅是新名詞包裝?

區塊鏈技術問世 10 多年,發展出 NFT 和 DeFi 等各類應用,KPMG 安侯建業數位創新服務營運長賴偉晏認為,Web3 僅是區塊鏈應用的另一種新名詞包裝,「去中心化思維,是推動社會進步一股強大的力量。」但現階段仍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及應用場景。

KPMG 顧問部營運長謝昀澤舉例,許多創作者都希望將作品以 NFT 的形式販售,獲取更多分潤及收益,但實際情況是,通常只有名人作品才會有買氣,大多數是乏人問津。只有像 OpenSea 這類交易平台靠手續費賺錢,是幕後的受益方,就像19世紀舊金山淘金熱潮中賣鏟子和牛仔褲的業者。

去中心化並非萬靈丹,關鍵是必須思考加入區塊鏈元素後,是否真能讓服務變更好?謝昀澤認為, 在眾多應用中,金融創新將是步伐最快速的,尤其是跨國交易結合區塊鏈元素,可大幅提升效率,並非沒有優點。

賴偉晏分析,炒作的泡沫終究會散去,即便現在看來有許多爭議,但若把格局拉大來看,這波 Web3 浪潮促使許多企業開始去理解 NFT、加密貨幣、DeFi 等新知識,即便只是在行銷上蹭熱度,也間接帶動了產業向前轉型的驅動力,仍有正面意義。

討論 2:DAO 只能確保運作公平透明,那「人性」呢?

Web3 其中一項元素 DAO(去中心化組織),能透過代幣持有者投票的方式做決議,並透過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來執行成果,達到社群共治,最吸引人的一點,是能夠快速集結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匯集資金,並做出決策。

但人性都有懶惰與自私的一面。區塊鏈顧問公司 LeadBest 執行長李佳憲觀察,許多 DAO 成員經常發生爭執,一些成員認為某些成員沒有貢獻,心態上不平衡,想聯合其他成員踢掉懶惰的成員——這些爭吵會造成社群停滯不前,拖累效率。

「這些問題來自人類的私慾及素養,區塊鏈無法改變人性,只能讓所有紀錄透明。」李佳憲認為,DAO 的運作會經歷一段過渡期,接下來也許方式會改變,會有一個核心的主體(負責人)與 DAO 的社群合作,確保效率。

當這樣的型態漸趨成熟,或許未來公司決策體制也會改變,「比方說一個案子是否要接,未來恐怕不是老闆說了算,而是要有關部門的成員一起決定。」

討論 3:Web3 只是年輕人的美夢,資產多掌握在高齡者手上?

現在 Web3 應用還無法大規模普及,除了技術門檻,「世代差距」也是原因之一。

音樂 NFT 發行平台 Fansi 執行長陳泰谷觀察,年輕世代擁抱 Web3、加密貨幣,是一種對現行體制的反叛,認為不管再怎麼努力,都很難賺大錢,因此在加密貨幣世界中看到新機會,「 區塊鏈更像是社會運動,反抗威權政府。

陳泰谷看見的挑戰,是現在幣圈大多年齡層偏低,社會上的大多數資產仍集中在中高齡者手中,「對這群人(中高齡者)來說,並沒有太大動機擁抱區塊鏈。」世代隔閡會是 Web3 產業短期內發展的挑戰。

討論 4:Web3 是對 Web2 不滿的反動,還會有 Web4、Web5⋯⋯嗎?

網路歷經了從 Web1 到 Web3 的發展,探究背後驅動力,都是人類對於當下生活中的不滿,透過科技讓生活更輕鬆美好,每一次的演變,都在解決不同時代下的問題,而我們究竟在追求的是什麼?

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認為,各種欲望驅使人類推動改變,背後追求的動力,是來自於人類對現狀的麻痺與習慣,「就像換了一台全新的 MacBook,一開始覺得很快,用一陣子之後就會覺得還好。」

可以預期,網路的演變不會只停留在 Web3,往後還會有 Web4、5、6,且每一代更新的速度只會更快,改變的步伐未曾停下。

科技界如何看 Web3?

「有誰看到 Web3 了嗎?我找不到它。」馬斯克認為,現階段 Web3 更像是行銷話術。他並非完全不相信 Web3,而是認為以現在技術、商業的成熟度來說,談論 Web3 還太早。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

馬斯克

即便Web3強調去中心化,但當全球創投投入大量資金到產業中,新創規模變大後,依舊是創投與合夥人在背後控制。
—Twitter共同創辦人多西(Jack Dorsey)

jack dorsey

NFT、Web3 魔力在於打破不同 App 間的隔閡,設計上是可以相互操作的,用戶能更方便地在不同的體驗中攜帶自己的虛擬物品(資料)。對創作者而言,是相當值得投資的。
—Meta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

元宇宙、Facebook、祖克柏
祖克柏臉書

Web3 現在跟 90 年代網路泡沫情況很類似,非常早期、非常混亂,對年輕一代來說,到處都是不容錯過的機會。
—Google前廣告主管、搜尋引擎新創Neeva共同創辦人拉馬斯瓦米(Sridhar Ramaswamy)

Sridhar Ramaswamy
一手打造 Google AdWord,Sridhar Ramaswamy 投入無廣告搜尋引擎 Neeva。

隨著元宇宙、 NFT、 Web3等新概念的興起,部分領域出現投機炒作、避實就虛的現象,帶來了金融、技術和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新風險。
—騰訊執行長馬化騰

騰訊馬化騰.jpg

隨著區塊鏈、NFT起飛,下個 10 年將是 Web3 新時代。不過,Web2 到 Web3 間仍有很大鴻溝,必須以「Web2.5」的概念為核心,承先(Web2)啟後(Web3)推動企業轉型。
—91APP董事長何英圻

何英圻_91APP創辦人_2021_10_20_蔡仁譯攝-1.jpg
蔡仁譯攝影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繼續閱讀 科技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