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NFT 玩家請注意!莫忘 30 年前漫威破產帶來的教訓

馮勃翰
2022-02-14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從去年開始,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收藏品的市場大爆發,從加密龐克到無聊猿,而後各種知名品牌、明星,紛紛發行自己的 NFT。我們不時看到哪位名人發行 NFT,一夜之間賺進上百萬美金,或是哪幅數位畫作在二手市場的價格飆漲。經營者該如何看待這一波熱潮?

延伸閱讀:NFT是什麼?交易風險、價格為何?顛覆影視、音樂界的數位藝術熱潮

目前火熱的 NFT,大家所交易的,其實就是一個圖片的數位檔案,讓我聯想起 20 世紀曾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運動球員卡,以及 90 年代破產前的漫威。

最早的運動球員卡在 19 世紀後期就出現。到了 1980 年代,愈來愈多的收藏家進入這塊領域,收購二手卡牌,為的不是賞玩留念,而是期待高價轉手賣出。二級市場上,不時有明星球員卡成交價達到一張 10 萬美金。

1988 年,華爾街金融大亨羅納德.佩雷爾曼(Ronald Perelman)併購漫威(Marvel)後,看到球員卡的熱潮,也決定發行超級英雄卡,用同樣方式經營角色 IP。

不只如此,他也把漫畫當成收藏品經營。漫威漫畫與超級英雄卡在二手市場蓬勃交易,一度帶動新漫畫和新卡牌的銷售額,他順勢在 1991 年將漫威公司 IPO,股價也從美股 3 美元不到,狂漲到近 35 美元。

然而,這樣的操作使得漫畫市場風氣改變。首先,為了方便二手市場炒作,每個漫畫版本的發行量不能太大,才能符合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再者,佩雷爾曼只重視有梗,犧牲漫畫品質,他吸引來的收藏家只為了賺差價,連帶造成角色和故事品質下滑。

到了 1993 年,市場出現狀況。美國職棒大聯盟發生球員罷工事件,衝擊球迷買賣球員卡的意願。再加上卡牌和印刷收藏品已失去新鮮感,二手市場冷卻,也連帶衝擊漫威發行的卡牌和漫畫。最終,漫威在 1996 年宣布破產。

1998 年,破產重整的漫威,開始走不一樣的路,授權 IP 給影視公司拍電影,讓故事帶給觀眾娛樂和感動。舉例來說,漫威將蜘蛛人授權給 Sony,在 2002 年推出第一部《蜘蛛人》電影,全球票房超過 8 億美金。漫威在當年收到周邊商品授權費,據估計就超過 1.5 億美元。

延伸閱讀:瀕臨破產到《復仇者聯盟》大賣,漫威影業轉型血淚史

佩雷爾曼炒作漫畫和卡牌,短期創造巨大營收,但忽略了角色必須對讀者產生意義。相反地,授權角色拍電影,透過好看的影視內容,商機自然源源而來。對於擁有品牌吸引力或明星光環的經營者來說,NFT 無疑可以帶來全新的收入管道,但跟上風潮的同時,需要記取漫威的教訓,秉持「創造價值」的原則,才能長久發展。(口述 / 馮勃翰,整理 / 盧廷羲)

馮勃翰

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賽局理論、產業組織、創意管理,並關注影視幕後的商業運作。

繼續閱讀 授權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