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蔡仁譯攝影

電動車大戰2.0|搶完電池、供應鏈,下個戰場要拼什麼?

2022-06-06 遠見 林鳳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淨零浪潮下,全球掀起一股綠色新時尚運動。電動車從奢華玩具,逐漸變成全體人類的共同必需品,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獨具慧眼,並躍居全球首富。但為了減碳,需求暴增的電池,卻也引發地球與人類的另一場浩劫。開發電池造成的「血鈷」「妖鎳」等問題,甚至電池廢棄的汙染,都讓電動車背負原罪。

因此,電池回收再生利用,已成為全球新經濟!特斯拉前技術長的「城市採礦」新創成了備受關注的獨角獸,中國大陸也已推動電池回收多年。電池將會是人類浩劫?抑或是「新黑金」帶來無窮商機?面對已經開打的電池循環戰,台灣「一級玩家」絕對不能缺席!

我們面對著一場無從迴避、難以置身事外的戰役。而且,迫在眉睫。贏或輸?生或死?電池浩劫如何解套,不僅決定低碳轉型的成敗,更關乎地球未來的存亡!

延伸閱讀:華爾街出現「反ESG」浪潮!不只馬斯克砲轟,連一票矽谷投資人都搖頭

是的,這場戰役的決勝關鍵是「速度」,而驅動成敗的主角,則是「電池」。從最近的全球趨勢,就可以看出這場「迫切的危機」!

淨零浪潮下,全球正掀起一股綠色新時尚運動。諷刺的是,為了減碳,需求暴增的電池,卻也引發了地球與人類另一場浩劫。

今年 5 月初,全球鋰價每公噸已驚漲至 7 萬 8032 美元,相較於 2012 年每公噸約 4450 美元,漲幅超過 20 倍以上。

血鈷妖鎳讓電動車背原罪 全球首富馬斯克也跳腳

鋰價瘋漲,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急得跳腳,透過個人Twitter發文表示,若製造電池的關鍵金屬成本再繼續飆漲,那麼,為了確保電池關鍵原物料來源,特斯拉不排除自己跳下來,跨足鋰礦開採與精煉。

事實上,鋰元素並非稀缺金屬,卻因為電動車市場快速飆升,掀起全球搶鋰大戰。

今年 5 月中,中國傳出動力電池回收價飆漲逾 140% 。業界人士分析,通常回收價是新品的六折或七折,如今因鋰、鎳、鈷原物料價格驚漲,竟造成市場搶貨,回收價天天飆漲,甚至「廢料貴過新貨」的亂象頻傳。

鋰礦事件與廢料之亂,其實只是電池隱憂下的冰山一角。

在非洲,「血鈷」事件頻傳,猶如血鑽石翻版。

全球2/3的「鈷」,來自非洲的剛果共和國,製造鋰電池就占了其中50%。根據摩根士丹利分析,2018年約1.1萬噸鈷用來造車;隨著電動車成長,2025年,鈷的使用量,恐將逾6萬2940噸。

鈷有多重要?中國大陸國家物資儲備局對原油的安全庫存,僅約3天的全球供應量。但對鈷的安全庫存約5000噸,是全球15天的供應量。

電動車浪潮,也推升鈷價一路上漲,2021年甚至大漲119%。這也迫使特斯拉在部分平價車款,改用磷酸鋰鐵電池取代鋰三元電池。

豐厚利潤驅使下,非洲鈷礦開採不斷傳出虐待、囚禁童工等「血鈷」事件,猶如血鑽石翻版,也讓電動車在減碳永續的美好光環下,背負原罪。

俄烏戰事開打,「妖鎳」震驚全球

鋰電池中,另一個關鍵元素「鎳」,也因供需失衡,頻傳「妖鎳」事件。

鎳主要產地之一,俄羅斯就占全球產量超過一成。今年2月俄羅斯與烏克蘭開戰後,鎳價也跟著飆漲,曾一夕漲逾 250% 。3月初,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更因為軋空醜聞,爆發震驚全球的「妖鎳」事件。

以現況來看,電池生產過程,已釀生態耗竭;隨著退役潮湧現,廢電池若沒妥善處理,更將掀起另一場環境浩劫。隨著電動車銷量成長,隱憂已現。

電動車電池容量一旦低於 80% ,就會被淘汰。以車用電池平均壽命五至八年推估,全球將迎來電池汰役潮。中國首當其衝,如何處理暴增的廢電池?將是各國最棘手的問題。

中國大陸近幾年,就面臨廢電池因存放不易,爆炸事件頻傳的棘手挑戰。 2021 年,湖南特斯拉供應鏈廠商,深夜傳出爆炸,火舌衝天,甚至炸出一朵蕈狀雲,顯示爆炸威力不小。

歸根結柢,近年,所有電池引發的亂象,皆起因於一組關鍵數字,「1.5 ℃」,這是本世紀,最重要的一組數字;也是 21 世紀,人類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為了替地球降溫,人們不得不鬆手工業革命百年來,深深依賴的化石燃料能源;全面轉身,擁抱潔淨能源。

揮別化石燃料,電動車百花齊放

減碳急迫壓力驅動的「新低碳經濟」,此刻,正風起雲湧。

其中,尤以能降低交通碳排的電動車,以及調節電網、穩定再生能源供應的儲能,是各國拚減碳,重中之重的關鍵。

減碳已是各國競逐的關鍵戰場。

電動車數量
遠見

很快的, 2025 年,荷蘭與挪威將全面禁售燃油汽車;德國與印度的目標是 2030 年;法國、英國則是 2040 年。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宣示減碳決心。除了計畫將 65 萬輛公務車全汰換為電動車,為達 2040 年全面零排放電動車的目標,更打算投入數十億美元,增建 55 萬座充電站。

依此趨勢,工研院研究推估,再過三年, 2025 年,美國電動車滲透率將達 21.88% ;意即每五輛新車,就有一輛是電動車。

中國大陸甚至更早在 2018 年,就已強制要求車廠,電動車需占年銷售額 10% 以上。達不到的車廠,將喪失賣車資格。

延伸閱讀:圖解|全球電動車銷量漲 160%,台廠 27 間打入供應鏈!電動車類股一次看

全球各大車廠也積極搶進電動車。歐洲福斯、美國通用一線要角,紛紛訂出燃油車末日期程。連日本豐田、本田、日產等車廠,也擋不住浪潮, 2021 年,不約而同宣布,全力發展電動車。彭博新能源推估, 2040 年,全球有 2/3 的車輛,將會是電動車。

儲能攸關國安,各國擴建供應鏈

電動車時代將來臨。除了電動車,低碳新經濟的另一個關鍵要角,就是儲能。

根據彭博新能源預測, 2030 年,全球儲能裝置將達 358 GW、 1028 GWh,相較 2020 年的 17 GW、 34 GWh,成長驚人,超過 20 倍。

定置型儲能
遠見

不論是電動車或儲能,都少不了的關鍵,就是作為能源載體的電池,尤其是以能量密度較高的鋰電池為主流。

2030 年,隨著電動車年銷售量達 1050 萬台,電池年需求量也達 554 GWh。

若以儲能需求推估,工研院材化所主任陳金銘指出, 2025 年全球電池儲能市場超過 15 GW,產值將逾新台幣 2000 億。

這也帶動全球鋰電池需求飆漲。 2021 年全球約 303 GWh; 2030 年,需求量將超過 1200 GWh。

十年快速成長四倍,推升電池成為繼晶片後,各大車廠瘋搶的關鍵物資。更是繼半導體後,被各國政府列為重要戰略物資與國安產業。

美國總統拜登於白宮就職百日演說時,整理盤點美國重要的國安物資,包括:高容量電池與半導體、關鍵礦物與材料、藥品與原料藥,並列為四大國安戰略產業。

美國能源部也發布「鋰電池國家藍圖」,指出:「美國在運輸、電網和航空領域的電池供應鏈,關鍵技術受制於他國,非常脆弱,」並提出十年計畫,要在美國境內,打造涵蓋關鍵礦物取得及電池回收之完整鋰電池供應鏈。

意識到電池攸關未來能源與產業安全的歐洲,也快馬加鞭,從 2019 年境內供應鏈僅約 20 GWh產量,一舉拉高至 2030 年的 700 GWh。

電池
遠見

比晶片還缺,電池荒到礦藏稀缺

然而,全球從瘋搶電池,到各國搶建電池供應鏈與製造廠,卻也捲起另一場風暴;搶完電池,搶關鍵金屬礦,鋰、鎳、鈷,這些金屬愈來愈稀缺,價格也不斷飆漲。

各國政府不但將電池供應鏈與製造廠,列為國安戰略物資,更積極推動電池材料與礦源的自主化。

電動車的汰役電池梯次利用,以及廢電池提煉貴金屬再生利用的城市採礦,已被業界視為最可行的關鍵解方。

開發特斯拉關鍵電池與動力技術,被馬斯克視為共同創辦人,特斯拉前技術長史特勞貝爾(JB Straubel),就嗅到電池隱憂。

2017 年史特勞貝爾投資逾 8 億美元,創Redwood Materials,在美國內華達州建立電池回收和加工廠,每年預計將可回收處理 2 萬噸電池材料,供松下與特斯拉使用。

看好城市採礦的趨勢與巨大商機,亞馬遜也捧著現金搶投,如今Redwood Materials已是估值達 37 億美元,備受關注的獨角獸之一。

除了城市採礦,如何讓電池梯次利用,發揮最大效益,也是各大車廠積極研發的技術。

電池再生成顯學,推動城市採礦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呂學隆指出,在日本,住友商事就與Nissan成立合資公司4R Energy corp,成功建構Leaf車用電池回收與梯次再利用於儲能市場。

電池產業經驗將近 20 年,創揚創辦人李泰安觀察,為解決電池荒與成本居高不下,電池梯次利用已是各大車廠參戰電動車的關鍵戰場。

李泰安更透露,為了方便回收再利用,歐洲某知名電動房車,已從源頭設計,統一電池規格,打造更易於抽換、組裝的抽屜式模組,就是為了梯次利用布局。「電動車汰役電池,能梯次利用於超級充電站儲能櫃,今年就會問世。」

在日本電力自由化與虛擬電廠扮演關鍵要角的台灣新創「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分析,日本自從 311 大地震後,缺電焦慮,讓日本家家戶戶幾乎都建置儲能系統,電力公司並打造社區虛擬電廠,即時救援。

聯齊曾以汰役電池梯次利用,替日本超商打造結合太陽能發電、儲能與智慧電網的虛擬電廠。但顏哲淵提醒,關鍵是電池管理。看好電池循環經濟,為能掌控每個電池的使用旅程與數據,聯齊計畫在台灣自建電池模組廠。

循環電池
遠見

永續未來的低碳經濟戰 不能缺席「新黑金」商機

淨零倡議影片中,呈現了電動車、綠能將帶來的永續未來與美好想像。

街道上,一輛又一輛的電動車,零排放。海面上,一座座的離岸風電;屋頂上,一片片光燦燦的太陽能板,全綠能的日常,彷彿近在眼前。

事實上,全球有少數幾個低碳社區,也完美詮釋了永續循環,地球共好的美好未來樣貌。

使用汰役電池打造微電網,實踐低碳社區

在泰國中西部,有一座由豐田與當地政府聯手打造的Toyota Green Town Ayutthaya。

被喚為豐田綠城的大成府,在城市大街小巷中,只看得到電動車;家家戶戶都設置太陽能板,甚至連儲能電池,都是將各種電動車汰役的電池,梯次循環再利用。

在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結合太陽能及汰役電池,打造家戶儲能與社區分散式微電網系統。

不論是泰國的Toyota Green Town,或是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社區,想實踐能源自主與永續,都少不了關鍵的能源載體、電池。更巧妙的,是將汰役電池梯次再利用。

能源轉型驅動,風起雲湧的低碳經濟,讓電池猶如科技發展關鍵的晶片,也像是在嚴峻疫情下,各國瘋搶的疫苗。

這,將是地球另一場浩劫?抑或是新黑金?無論如何,全球新一輪賽局都已開始。

而這場台灣絕不能缺席的戰役,不僅是迫切的危機,更是前景無限的轉機!

(本文出自遠見

繼續閱讀 ESG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