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整理 Kevin Liu

應徵「回家作業」增加中!當面試官要我寫一份完整提案,該接球嗎?


為了測驗應徵者的能力,有不少企業常會「出作業」要求面試者完成一個工作提案,但這些專案往往要花上應徵者不少時間,有時甚至得要好幾天才能完成,合理嗎?
其實這類評估面試者能力的「回家作業」在面試流程行之有年,這種作法不僅能讓候選人展示他們的技巧和實力,也讓公司在正式錄取前,能夠實際了解應徵者的工作思維,不會侷限於死板的口試流程。
但近來,有愈來愈多企業的實作要求,似乎有些不符合比例原則,有些專案的複雜程度,甚至需耗費面試者數天、甚至數周的時間,引發不小的爭議。
根據 BBC 報導,一位化名塔拉(Tahlia)的應徵者,似乎就遭遇這樣的狀況:塔拉向某市場分析公司應徵一個年薪 5.5 萬英鎊的資深專員職位,該企業表示,面試共分為 5 個階段,如果她通過前 3 次面試,公司將會要她做一個研究專案,當她為了這個機會請了一周休假完成 25 頁的報告後,在最後一關的面試中,當她詢問關於應徵職位的問題,卻得到面試官有點模糊的答案;而面試後儘管塔拉不斷詢問,卻從未得到該公司的回應。
塔拉質疑,她曾經聽聞有企業假裝開缺,實則向應徵者搜集免費研究報告的情事,並懷疑這種事也發生在她的身上。
塔拉的懷疑並非特例,另一位化名爆料者奧莉薇亞(Olivia)則在社群媒體上發現,自己數個月前在一場面試中完成的提案,疑似被當時應徵的企業採用,她因此認為未來要是其他企業在面試流程中也提出類似要求,她必須說「不」。
類似這種剝奪感可能讓許多應徵者很不是滋味,畢竟花了不少時間,甚至犧牲其他掙錢機會做出的專案,卻沒得到應徵企業合理的回應,甚至出現心血疑似被盜用的情況。
當面試官開出繁重的「回家作業」,該如何回應?
許多企業的應徵要求愈來愈複雜,對於應徵者而言,是否該接受企業的這類實作要求,往往讓人覺得兩難 —— 接受了,可能不幸淪為免費勞工;不接受,則可能讓潛在的工作機會平白溜走。
人力資源開發公司 Perfeqta 執行者拉特沙·博德(Latesha Byrd)認為,解決類似疑慮的辦法是,當企業要求面試者花時間撰寫提案時,理想上,企業應該給予適當的金錢補償,以避免道德上的瑕疵。
而應徵者接到企業的類似要求時,最好的做法是直接詢問面試官,這類提案需要應該花多少工時完成,這可以讓面試者心中有一把尺,該花多少時間去完成,而不至於花費自己太多太多時間。 而當企業無法提出合理的工時,面試者心中應該亮起一個大大的紅燈。
如果顧慮自己的心血結晶被應徵企業不當使用, 博德認為應徵者在撰寫提案前,可以大膽向企業要求簽署保障相關著作權的合約,以保障自己的心血。
然而,不是每個應徵者在爭取工作機會時,都有那麼多餘裕或條件可以向企業說「不」。如果是企業要求面試者做的只是一個微型專案,不妨接受,但如果是耗費心血的實質提案,則應考量自己的時間與工作價值,並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