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pakutaso

調查|2023 年 5 月美企 CEO 離職人數創新高!離職潮背後,企業該如何應對?

2023-08-02 編譯.撰文 Kevin Liu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2023.8.2 更新)根據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發布最新統計,今年 5 月有 224 名企業執行長離職,這個數字比 4 月離職的 147 人增加了 52%,相較去年 5 月同期離職的 150 人增加了 49%。若根據今年累計至 5 月的數字,共有 789 名執行長離職,比 2022 年前 5 個月同期離職的 668 人增加了 18%。持續創下新高的 CEO 離職數字不免令人憂心,究竟這股離職潮背後關鍵趨力為何?請詳見以下內文《經理人》於 2022 年 8 月 26 日的分析報導:

根據美國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發布最新統計,今年 5 月美國企業執行長離職率較去年同期上升 52%,合計今年 1 月到 5 月共有 668 位執行長走人,比去年同期的 539 位高出 24%,而這也是該公司自 2002 年統計該項數據以來最高的紀錄。

今年初以來美國知名企業執行長紛紛求去,包括星巴克執行長強森(Kevin Johnson)、 運動品牌 Under Armour 執行長弗瑞斯克(Patrik Frisk);知名家具家飾賣場 Bed Bath & Beyond 執行長特里頓(Mark Tritton)也被迫下台;去年才剛登上亞馬遜消費者業務執行長的克拉克(Dave Clark)也於 7 月 1 日打包離開這家他服務 23 年的電商龍頭;而執掌廉航模範生 23 年的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執行長凱利(Gary Kelly)也宣布將於明年初卸任。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公司資深副總裁伽勒傑(Andrew Challenger)分析,經濟下行、通膨上升以及對景氣衰退的隱憂都讓企業董事會重新審視現任 CEO 的領導能力,而執行長們也各自內省,他們是否想繼續承擔這個沈重的負荷。

延伸閱讀:「大離職潮」持續蔓延,背後有 5 大原因!想留住員工必知的 2022 職場趨勢

當然許多執行長是無法承受因為工作壓力導致生活失衡的精神壓力,選擇走人。而過去兩年為解決疫情下企業運作,包括辦公室關門改採遠距上班、供應鏈斷鏈、物價上漲、員工離職潮等問題忙到焦頭爛額的企業最高經理人,在這個疫情逐漸解封的當下,反而興起不如歸去的想法。蓋洛普調查顯示,疫情期間,經理人疲憊問題已是個普遍問題。而根據勤業眾信管理顧問公司(Deloitte) 報告, 70% 高階經理人正考慮離職。問卷顯示,有 76% 的回覆者認為疫情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狀況,甚至有 80% 認為已讓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損害,這也是執行長離職人數創新高的一個因素。

而根據統計,今年以來政府及 NGO 的執行長流失最多,共有 154 位走人;科技業居次,也有 63 個執行長宣布打包。注入科技業的資本,相對前幾年明顯減緩,也讓裁員似乎無可避免,因此許多企業在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加下選擇啟用新的領導者。不過為避免權力過渡的真空期,前任執行長通常都會選擇暫留公司,轉任顧問或董事會成員,進行經驗傳承,以確保企業運作能夠無縫接管。

延伸閱讀:雇主如何對抗「大離職潮」?麥肯錫建議:想留才,不能只靠薪酬、福利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評論的最新研究,為避免執行長離職造成的企業震盪,CEO 離職一般來說可分為三個時期:

1.消息宣布前:企業執行長、董事長和董事會是在此階段唯一知情的人士,為了確保企業的運作,他們會磋商出一個共識,確定宣佈時間與方式,再公佈消息,避免流言蜚語影響公司正常運作。

2.消息宣布後:執行長在此階段進入類似看守內閣的狀態,除了負責維持企業日常運作外,即將卸任的 CEO 將不再參與公司未來投資或開發計畫。

3.交接過渡期:最佳的交接狀況是新舊 CEO 能共事一段時間,讓前任安撫員工士氣,避免人心浮動,也幫助新任執行長能夠順利上任。

資料來源:Chanllenge Gray, Forbes,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CNBC,Barron’s,CW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