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執行長的任務變了,近 8 成 CEO 正深刻反思!麥肯錫:這 6 件事是當務之急

2022-11-30 李心平、王宥筑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過去兩年,全球歷經一連串危機以及比以往更快的技術變革,這些都考驗 CEO 的領導能力,與上一代相比,現在的 CEO 歷經更多產業繁榮、經濟蕭條以及顛覆行業的創新。以往 CEO 的目標就是率領公司持續成長,並設定公司的願景和戰略,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下,CEO 的任務已經改變。

瑞士管理諮詢和獵頭公司億康先達(Egon Zehnder)的聯合負責人迪克・巴頓 (Dick Patton) 在去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在他們調查的 972 位全球 CEO 中存在一種深刻反思的情緒。 近 80% 的 CEO 參與者表示,他們需要改變自己和組織,並提高適應能力和自我意識。

動盪時局下,CEO 們的 6 大首要任務

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與數百位領導者交談後,盤點出對於今日的企業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 6 件事。

1. 提高韌性

疫情期間,企業必需學會更快地採取行動,而通貨膨漲、供應鏈帶來的壓力,似乎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此時「韌性」就像建構一間企業的不可或缺的肌肉,為了因應這些外在變因的衝擊,企業在財務、運營、技術、組織、商業模式和聲譽等面向,都必須建構出新的彈性。

2. 鼓起勇氣

「勇敢」看起來像一種古老的美德,但在景氣不佳時格外重要,此時企業領導者很容易退縮,推遲一些舉措,並縮減成長計畫。雖然謹慎面對挑戰是好事,但 CEO 也必須同時帶領團隊勇敢地追求有利因素,考量到公司的下個十年,而不只是下個月。

3. 孵化新事業

超過一半的高階管理者將孵化新事業列在前三大優先事項中。目前最有潛力的領域是綠色技術,麥肯錫研究了 11 家此類企業,它們的總價值在幾年內可能達到 12 萬億美元。

4. 提升技術

企業致力於孵化新事業的同時,也意味著必須追求更新、更好的技術,且掌握技術趨勢對於軟體優化和改造舊業務至關重要。

5. 淨零碳排

去年 11 月的 COP26(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商業界領袖承諾減少將近 9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代表 CEO 們不可避免地必須在企業營運目標中,加入可持續性的概念與做法。

6. 重建員工體驗

疫情之後工作場所產生前所未有的巨變,導入混合工作模式只是冰山一角,員工對於工作場所也可能產生新的期待和需求,CEO 必須更加積極地思考辦公室的未來,例如如何讓團隊中的遠距工作者也有歸屬感?組織是否需要更多激勵措施?

為了找出傑出的 CEO,董事會應更加大膽

雖然在過去幾年疫情期間,董事會更重視穩定性,所以全球 CEO 的平均流動率降低,但是許多表現很好的 CEO,都能展現有創意、做出大膽決定的一面。尤其在變動的時代下,一個 CEO 不僅是要能夠提早發現環境的改變,更重要是能夠即使做出反應。

人力派遣與招募公司 Crist Kolder 調查發現,雖然財星 500 強和標普 500 指數公司大部分的 CEO 空缺都是通過內部晉升填補的。截至今年 7 月,只有 18.9% 的新任 CEO 來自外部候選人,而 2019 年的比例為 30.7%。這可能代表這些領先企業有穩定的繼任計畫 —— 但也可以意味者,董事會在人才的選擇上缺乏想像力。

根據美國獵頭公司 Spencer Stuart 的報告,過去 20 年期間,85% 標普 500 指數公司中的 CEO 都是來自於 4 種角色:營運長、事業體主管、財務長,或是離 CEO 還差一、兩個職級的「跳蛙型主管」。 其中表現最卓越的 CEO,是那些從幾級以下晉升的人。

「一些最傑出的 CEO 人選,可能不是顯而易見的選項,」 Spencer Stuart 執行長詹姆斯・席特琳(Jim Citrin)認為,許多董事會在他們需要勇氣做出大膽選擇的時候過於保守,在面臨重大變革的關鍵時刻,董事會更應該要發揮創造力和拿出勇氣,更廣泛地考慮來自多元背景的 CEO 候選人。

資料來源:Forbes, McKinsey & Company

相關文章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