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便當銷售一空,卻被總經理罵一頓!超市職員提醒我的經營會計學

2022-10-31 藝能文化稅理士法人會長 山田真哉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超市職員 A 先生看著眼前的推車,不禁露出微笑。因為他從企畫、進貨到銷售一手包辦的「秋季味覺極致便當」,賣得實在太好了。

當天進一百個便當,才過中午,推車便空空如也。按照這樣的情況,一星期的特賣會,很簡單就可以達成 500 個的目標數字。

更令人興奮的是,傍晚總經理要來視察。「總經理看到空蕩蕩的推車,可能不只稱讚,說不定還會幫我加薪呢!」A 先生越想越開心。

傍晚,總經理果真帶著幕僚來到店裡,而且,一如 A 先生所期待的,在空蕩蕩的推車前佇足。總經理看著「全數售完,謝謝惠顧!」的告示牌,問道:「這什麼時候賣完的?」

延伸閱讀:「不懂會計,就不會經營」!日本「改造之神」稻盛和夫的會計管理 4 步驟

機會來囉!A 先生一臉得意,大聲回答:「才過中午,就全部賣光了!」

沒想到總經理額頭浮起青筋,說:「混帳!你腦袋是怎麼想的?」

「嗯?對、對不起。」
「你懂什麼叫做生意的基本常識嗎?」
「?」

原以為會被大力稱讚的,沒想到突然挨一頓刮。A 先生滿頭霧水,心想:「我到底做錯什麼得罪他?」

我們就一邊探討可憐的 A 先生被罵的原因,一邊研究什麼叫「機會損失」,什麼叫「財務報表」。

抓不準時機,便做不成生意

生意的基本,在於「抓準時機」,也就是在顧客有需要的時候,提供他想要的東西。或許你認為這是廢話,但它可真是件困難的任務。

例如,當你覺得「肚子有點餓」「今天晚上可真冷」的時候,赫然發現車站前有個拉麵攤,想必會加快腳步衝向前去。這就是典型的「抓準時機」的商業現場。

日本的商店街之所以式微,人潮都往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聚集,一大原因就是這種大型商店,商品種類豐富、數量充足,很輕易就可以在想要的時候,買到想要的東西。這也是「抓準時機」的標準案例。

有眼力,才不會錯失販售時機

現在把話題轉回 A 先生的故事上。

挨一頓刮,滿頭霧水的 A 先生,決定直接向總經理詢問原因:「請問,我哪裡做錯了?」

「因為你 Chance Loss。」
「嗆、嗆死⋯⋯什麼?」
「Chance Loss!」

總經理說的「Chance Loss」是什麼?就是會計上所謂的「機會損失」。

A 先生為進貨 100 個、賣掉 100 個而沾沾自喜。然而,倘若進貨 200 個,就有機會賣掉 120 個或 150 個⋯⋯說不定還可以賣更多呢!因為才過中午就賣掉 100 個,一整天下來,或許就可以賣到 200 個。

A 先生因為商品銷售一空,失去新的銷售機會,也就是錯失販售時機。如果是公司內部使用的會計,也就是「經營會計」,便會一五一十地以數據記下錯失販售時機的損失。對一般人來說,商品銷售一空應該值得高興,然而,在會計上,則是「機會損失」,不算是好事。

在此,補充說明經營會計。相對於法律上規定以公開為前提的制度會計,企業為經營之便,在內部使用的會計,稱為「經營會計」。也就是說,企業使用的會計有兩種:依照法律規定的基準編製,所有企業通用的「制度會計」,以及企業內部使用的「經營會計」。

「經營會計」是日本會計學家金兒昭先生提倡的用語,英文「Management Accounting」,一般稱為「管理會計」。不過,我認為「經營」比起「管理」,在會計上更具前瞻性,因此稱為「經營會計」比較貼切,相信持這種看法的應該不只區區在下。有時候,會計上會以這種方式來評價銷售成果:賣掉 100 個,機會損失 50 個, 100 個減 50 個,形同只賣掉 50 個。從會計的觀點來看,拚了老命賣掉這一百個,實在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因此,A 先生如果懂得做生意,想獲得總經理的讚賞,進貨數量必須是預估的最大銷量再加 10% 。只不過,能夠精準預估最大銷量,並且多進一些,要具備這種「眼力」,在任何行業都是超級困難的。這也是負責進貨的人頭痛所在。

在此提醒讀者們,就會計觀念而言,商品賣不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商品銷售一空,也是同樣可怕。

「全數售完,謝謝惠顧!」其實既不值得高興,也不算什麼豐功偉業。如果有閒暇沾沾自喜,為什麼不再多進點貨來賣呢?

切勿滿足於「銷售一空」

「機會損失」的概念,不只適用於做生意,如果能活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好處多多。

以前,我和友人決定一起參加簿記三級檢定考,當時有人建議我們,既然要考三級,為什麼不再多拚一點,同時考二級呢?「好!那就同時考二級吧!」我決定拚一拚。不過,友人說:「這次我不考二級。」只參加三級檢定考。

結果,我順利考上二級和三級,友人只考上三級。後來就有了差距,當我考上簿記一級時,他考上二級;當我考上會計師時,他才剛考過簿記一級。

我並非要吹噓,而是想表達,既然要做,就把目標盡量設到最極限。最先浮現的動機,就是「機會」。千萬不要眼睜睜地放過難得的幹勁和機會。如果我一開始認定考三級就夠了,便無法有效活用難得的幹勁,限制了自己的機會。而且,設定的目標太低,中途必定會想:「這樣就夠了吧?」如此一來,或許你會認為已經做到預期的程度,因此應該是加分,然而,在會計上,這很明顯是負分。

不可以像 A 先生賣便當那樣,滿足於「銷售一空」或「客滿」。 為了避免機會損失,必須將目標再往上設定。

(本文出自《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先覺出版)

相關文章

叫賣竹竿的小販為什麼不會倒?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