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痛推掉 4000 萬訂單!日本傳奇業務:有錢人拋來的餌,不能隨便咬


「舔我的鞋子,就跟你投保 1 億日圓保單。」要是有人這麼說,各位會怎麼做?聽到「一億日圓」,相信沒有人會不心動。當然,我也超想賺到 1 億日圓。可是,不管在我面前堆多少錢,我絕對不要舔鞋子。這就是我的「鐵則」。
必須與客戶建立「對等」的信賴關係
我並不是否定「舔鞋子的人」。認為「舔鞋子」有必要,也能做到這一點的,一定是為了做出「成果」,認真面對自己工作的人。要是有誰輕蔑「舔鞋子的人」,我反而想提出反駁。
但是,我自己絕對不會舔鞋子。
這是因為,我追求的並非「眼前的業績」,而是腳踏實地累積「與客戶之間信賴關係」的資產。只要努力工作建立這樣的「資產」,總有一天會看到「成果」。
上述與客戶之間的信賴關係,應該要是一種彼此尊重的對等關係才對。再怎麼想要「成果」,也不該去做「舔鞋子」這種事。所以,如果有客戶要求我這麼做,我會放棄和這位客戶往來。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認識的一位有錢人想找我投保大型保單。這張保單的保費一年高達 4000 萬日圓,金額相當驚人。身為業務員的我,當然很想簽到這張保單。然而,簽約的事情還在商談過程時,某天這位客戶打了電話給我:「我跟朋友在喝酒,你也馬上過來!」當天我和其他客戶有約,無法馬上過去。
於是,我對這位客戶說:「非常抱歉,我已經跟其他人有約了,現在無法馬上過去跟您見面。」那位客戶的反應卻是:「你是業務吧?不想要 4000 萬的保單了嗎?」
不要急著去咬掛在眼前的魚餌
那種語氣,就像把「4000 萬」的魚餌掛在我面前。
沒錯,「4000 萬的保單合約」對我來說很大。然而,這是我的事。對已經和我約定碰面的其他客戶來說,我今天不去赴約,就表示對方得配合我改期,這樣給人家添麻煩太自私任性了。
再說,成為業務員之後,我深深明白,爭取到一位願意見面聊聊的客戶有多麼值得感恩,開發新客戶又是多麼困難。這不是金額大小的問題。所以,身為業務員,我不能為了「4000 萬」擅自推翻已經和其他客戶約好的事。
還有,我猜這位有錢客戶一定經常對身邊的人這樣「拋餌」吧。
如果我的猜測沒錯,就算承蒙這位客戶介紹給我新的客戶,那些人也很可能是「魚餌」釣來的。為了不放掉到手的餌,對方可能不會跟我投保,也不可能再介紹其他客戶給我。我不認為這樣的客戶會如此有情有義。
這麼一想就知道,即使現在吃下眼前有錢客戶垂下的「魚餌」,我也無法想像接下來能夠從這裡再拓展出另一個世界。
倒不如說,要是吃下一次這位有錢客戶給的「餌」,他一定還會一再要求我做同樣的事。如此一來,我肯定會給其他更多客戶添麻煩。結果就是 原本累積的「信賴資產」愈來愈少,長遠來看,很可能造成比「4000 萬」更大的損失。
所以,幾天後我就推掉了這張「4000 萬保單合約」。那位有錢客戶很驚訝,問我:「你就這樣把 4000 萬丟進水溝?」,聽到我回答:「是啊,沒關係」時,他更是驚訝得說不出話。
老實說,我也覺得自己做了可惜的事,內心對那 4000 萬業績還有點放不下。同時,勉強自己壓抑渴望業績的心情,明確拒絕這張保單合約,也需要一點勇氣。
為什麼我辦得到?絕對不是因為我人品清高,而是因為我往來客戶的「母數」壓倒性地多。正因如此,我才能堅信:「4000 萬雖然可惜,只要努力工作一定能挽回」。
如果當時的我沒有確保那麼多的客戶「母數」,我一定會害怕放掉這「4000 萬」,或許會被這魚餌「釣上鉤」。就這層意義來說,預先確保往來客戶的「母數」,也是業務員「強大」的原因。
別迎合,要提供服務
到目前為止,我像那樣「拒絕」了好幾次。
一開始需要勇氣,後來這類經驗累積得多了,也就漸漸習慣,不再看得太重。反而因為有了這些經驗後,身為業務員的「軸心」穩定下來,自信也提高了。
我都會這樣告訴自己: 別迎合客戶,要提供服務。
乍看之下,「迎合」和「服務」好像沒什麼不同,其實這兩件事乍看相似,實則大不相同。「迎合」是指「為了讓對方中意而討對方歡心」,「服務」是「為誰做某件能幫助對方的事」。 對業務員來說,明確區分兩者差異是非常重要的事。
「迎合」的前提是上下關係。客戶在「上」,業務員在「下」。為了討好居於上位的客戶,居於下位的業務員得「拋棄自我」。「拋棄自我」也包括在迎合的含意中。
的確,除了在沙漠中賣水給口渴的人之外,從事銷售工作的業務員立場總是比較薄弱。尤其是壽險,不同保險公司的壽險差別不大,像我們這樣的業務員立場更是強硬不起來。全日本約有 120 萬個登錄在案的保險業務員,為了在這激烈的競爭中獲得客戶首肯簽約,為了讓客戶中意自己,忍不住「迎合」起客戶,這或許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然而,那麼做只會降低業務員的價值,業務員應該提供的是「服務」。
用自己的頭腦徹底思考「對客戶有利的事是什麼」「能幫助客戶的事是什麼」,然後提供只有自己能做到的服務。只要成為能提供這種服務的人,客戶就會認同「和金沢保持聯繫比較好」「如果要買保險,就找金沢買」。
換句話說,別為了「迎合」客戶捨棄自我,更重要的是為了「服務」而提升自我。透過自我磨練來提升自我,提高身為業務員的價值,建立與客戶的對等關係,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活路。
(本文出自《超級業務大全》,墨刻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