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元大金控

日賺一億元、擠進 ETF 前三獲利王!元大 0050 賣爆,為何卻難帶動集團成長?

2022-10-28 商業周刊 陳慶徽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做為台灣證券業最具指標性的人物之一,元大集團創辦人馬志玲的離世,代表一代強人故事終結,外界最關注的是,他的接班人會把元大帶往何方?

馬家兩代的任務不同,馬志玲的目標,是建立台灣的證券王國,他的兒子馬維建與馬維辰的目標,則是擴大範疇, 打造一個兼顧銀行、壽險、證券,三方均穩健獲利與成長的金控。

先看財務數據。過去 2 年,受惠牛市利多,元大金控獲利表現亮眼,單看 2021 年,每天可賺新台幣近 1 億元,全年每股盈餘(EPS)寫下 2.87 元的歷史新高紀錄,甚至讓它在該年超車中信金控,擠入金控 EPS 獲利王的前 3 名榜單。

其實,馬志玲在多年前罹患失智症後,兩兄弟已陸續接任集團內事業體的董事,掌管金控運作。

爭取高收益需求客戶

主打台股基金,募集額創高

而元大近年的成績單,是在過去這十多年,經過復華金控、寶來證券、大眾銀行與台灣國際紐約人壽等新事業的整併與內部整合綜效下,所誕生的成果。

其中關鍵的轉折點在 2018 年左右,除了集團內部近年收購事業陸續整合完畢外,台股逐漸走出證所稅陰影,成交量攀升,才讓證券為主體的元大金重拾動能。

同時間,馬志玲的妻子、元大集團董娘杜麗莊獲准假釋出獄,也是外界推測元大近年開始積極布局的關鍵。

也在這時候,兩兄弟開始打造以集團成長為目標的「內循環生態系」。

過去,元大在一般人眼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該集團投信如元大台灣 50ETF(交易代號 0050)等,被視為「國民 ETF」的商品。

延伸閱讀:ETF 是什麼、怎麼買?認識台股最紅兩支 ETF,被動投資、創造穩定收入

「ETF 一直被詬病的是,在金控內部,它可能是屬於比較低利潤的產品。」一位投信主管觀察點出,對於元大來講,儘管在 ETF 領域取得龍頭地位,但要追求成長,勢必要發展出可以同時提高集團毛利,以及帶動其他事業體一起成長的策略。

他們先選擇用一個旗艦產品帶動整體集團成長,那就是主動式管理的共同基金。

不同於 ETF,客戶可直接透過券商下單,不需要透過銀行與壽險,共同基金可同時透過銀行與證券實體通路進行推銷,使集團各公司同步受益,且比起 ETF 相對低廉的管理收入,共同基金也可提高集團的毛利空間。

也因此,2020 年,也就是疫情甫爆發之際,元大對外開始募集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一登場就劍指百億規模。

基金種類這麼多,為什麼它主打台股基金?一位元大內部高層透露,過去此類型基金的規模僅數十億左右,同業鮮少將它做為主力商品,多以高收益特色的債券商品為主。

在研究對手與自身優劣勢後,元大選擇不一樣的路,它瞄準自身最擅長的台股市場,主打高股息,藉此爭取此類對高收益有需求的客戶。

於是,該產品在募集首日就吸引上百億資金投入,最終得到逾 300 億資金挹注,創下當時國內投信基金公開發行最高紀錄。

該基金直到今年 9 月,在同類股票型境內基金商品中,單月淨申購金額仍排行前 3 名,基金規模位居榜首,即便遇到台股熊市,依然買氣不減。

這個成績單,是馬家兄弟下令,元大傾全集團之力、動員證券與銀行等通路全力衝刺下,帶出的成果。

延伸閱讀:0056 歷來最大改變!一次新增 20 檔成分股,帶來哪 5 大影響?一次看懂

不想只賺到手續費

旗下通路跨售,共享成長

「如果你財富管理做得很好,可是賣的都是別人的商品,資產只會跑到別人家去,你只有賺到當下的手續費。」一位元大集團前高層分析,透過在自有通路推出像是龍頭基金等自家商品,結合銀行與證券通路據點進行跨售,只要商品熱銷,便可使兄弟事業體都雨露均霑、共享成長果實。

做為以證券為主體的金控,外界過去對該集團的質疑,就是缺乏強力的銀行通路,替金控吸收存款並加以運用,單靠證券事業,易受到市場行情影響,很難帶給集團穩定的動能。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兼任教授林家振則點出,證券為主的金控架構,在財富管理業務陸續開放下,卻反倒有望形成元大金在該業務領域的潛力優勢。

林家振解釋,不同於收受存款的銀行,券商與客戶的接觸更為頻繁,對於個人客戶,藉由客戶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可以更深入理解他的風險屬性。在此前提下,從證券角度切入財富管理的元大金,具備一定的特殊優勢。

數字面來看, 截至 2021 年底,元大證券在財富管理金錢信託累積的開戶數,2 年來成長翻了近 2 倍,成長率是開戶數第 2 名永豐金的逾 5 倍,顯示用龍頭產品帶動跨售並衝刺客戶,已有初步成效。

不過,業界分析,這樣的策略能否持續見效,關鍵是能否持續推出領先市場同業的產品,倘若同業的產品更吸眼球, 且行銷執行到位,元大將面臨很大挑戰。

走過馬志玲的強人時代,馬家兩兄弟採取的內循環戰略,嘗到初步成果。但,面對今年逐步探底的全球市場,元大這成功模式能否延續與複製,將是它能否再上一層樓的關鍵。

延伸閱讀/
巨大趁泡沫危機加碼 減碳生態系救活中國市場
生活幸福感直落?試試「計算餘生時間」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