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李逸涵、程倚華

分析:國泰到底為何買全家?3 大綜效,可能改變電商、零售產業


日前泰山售出的近兩成全家股權,14 日經全家便利商店官方證實,為國泰蔡家旗下的萬寶開發所拿下。對此國泰金控也發表回應指出:「不清楚大股東家族的投資活動,沒辦法代替股東對外發言。」
全家與國泰金控針對此起收購案三緘其口,卻在業界引發相當大的討論。因為背後除了泰山與龍邦之間股權糾葛戰場之外,金融巨頭國泰結合超商二哥全家的合作,也為跨界零售帶來全新想像。
國泰為何要買全家?3 大綜效後勢可期
目前在全台灣,全家便利商店總店舖數超越 4,000 店,是第二大超商連鎖體系。回顧 2021 年,受到疫情衝擊,儘管全年營收相較 2021 年略為衰退 2%,但毛利率依然維持在 36.11% 的水準,將較於前年的 36.39% 衰退不大。
2022 年截至 11 月份,全家累積營收達新台幣 829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 8.53%。回顧今年表現,在 2 月之後每月皆穩定成長,逐漸走出新冠狀病毒(COVID-19)為實體店舖帶來的衝擊。
近年來,全家便利商店在數位會員經營上的成績也無法忽視。從 2016 年推出會員 App 以來,如今已經累積 1,500 萬會員,而且會員貢獻占整體營收比例穩定維持在近 5 成左右。
回顧全家營運表現,除了本身的獲利表現優異之外,國泰搶下全家股權,也可以視為集團線下零售據點的佈局,其中有 3 大綜效值得持續觀察:
綜效 1:國泰跨足超商,等於直接加入電子支付戰局
業者觀察,國內現在 4 大零售聯盟,分別為全聯福利中心、統一集團(統一超商、家樂福、星巴克等)、富邦集團(整合了 COSTCO 與 momo 購物網,擁有完整線上線下通路)及由全盈支付串起的全家與 PChome 網路家庭的零售聯盟 ,這 4 者幾乎可以覆蓋都會區 5 成以上的消費場景。而國泰拿下全家 2 成股權,可以視為集團對線下零售通路的布局。
除此之外,全家也主導「全盈+PAY」推出,跨足電子支付。需要觀察的是,被稱為混血電子支付的「全盈+PAY」,其 67% 股權是由全家持有,另外由玉山銀持有 18%、拍付國際持有 15%。
國泰此番拿下全家 2 成股權,等於站在第一線參與電子支付市場,對於拓展相關的業務會有更好的幫助。但對全盈 + PAY 團隊則處於微妙的立場,有可能受益於國泰生態系的挹注,卻有也可能因為更多利害關係人的立場不同,需要多花心力兼顧。
綜效 2:提升國泰 ATM 布局市占率,左打台新銀行、右踢中國信託龍頭寶座
雖然國泰金控官方聲明,全家並不是國泰集團成員。但熟悉金融產業的業者認為,未來消費者勢必將觀察到更多全家與國泰的合作,包括支付、金融服務等。如針對全家用戶消費需求聯名推出國泰的信用卡,就是未來可能會見到的走向。
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每間超商幾乎都有的 ATM。ATM 是數位金融服務與原始金融服務的中間橋樑,也是銀行用以連接傳統客戶的重要通路之一。
根據銀行局今年最新 9 月數據,中國信託以 7,036 台居全台銀行之冠,隨後為國泰世華銀行的 5,070 台、台新銀行的 4,287 台。業者觀察,最可能受衝擊的就是原本在全家設有 ATM 的台新銀行,將面臨市占率降低的風險。
綜效 3:借重超商生意,補齊電商版圖缺口
國泰金控與富邦金控作為國內金控龍頭,總是在一方展開新布局時,被拿來另一方對標比較。
曾任職於金融業一級主管的人士觀察,與富邦集團相比,國泰雖有永聯物流的「物流共和國」卡位物流市場,但電商版圖卻一直尚未到位,而投資全家,將有機會補起電商事業的空白。對全家來說,與國泰集團的物流基礎建設串連,也有機會藉著規模經濟,再降低物流服務的單位成本。
總結來說,業者觀察,國泰此舉快狠準,抓準機會、快速籌錢、直接買下股權,讓電子支付、零售版圖多了更多玩家與變數,未來還有好戲可期。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