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Michael Bußmann from Pixabay

讀了書、寫了筆記,為何無法學以致用?一個提問,驗證你是否有「讀進去」

2023-01-18 整理.撰文 高季芃

某次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被問到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他拿起一疊紙張回答:「像這樣每天讀個500頁,知識就會像複利一樣累積起來,你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他估計自己一天當中有80%的時間,花在閱讀與學習。

後來有人聽完巴菲特的演說後,開始記錄自己的閱讀行為,每天讀600甚至上千頁,累積的知識為他帶來莫大助益。他是托德.康姆斯(Todd Combs),2010年加入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成為投資經理。

《複利的喜悅》中提到,不論是波克夏海瑟威的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es Munger)或是巴菲特,都再三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蒙格在2014年的股東信上,甚至表達他對公司董座的期待是,首先必須「保留許多時間,用來靜靜的讀書思考」。

延伸閱讀:研究|20 世紀頂尖領導者的共同特質:你有「情境智力」嗎?傑出人才的思考格局

心智擴增所知的過程,猶如滾動知識複利

人的肉體到了一定年紀便會逐漸老化,心智卻有無限的發展空間。閱讀有助於心智保持活躍及成長,當腦中累積愈多知識,會與之後添加進來的事物結合在一起、不斷擴增,這種心智不斷被塑造得更加完備的過程,就如同驚人的複利,幫助我們借助他人的經驗與智慧,擁有愈來愈透徹的理解與精準的決斷力。

《複利的喜悅》也強調,這種知識的複利效應,必須是能學以致用的。想像自己的心智是一座圖書館,並關心以下3件事:資訊的準確性與重要性;能否找到並取得需要用到的資訊;需要時,知識是否能為你所用。

對於心智圖書館而言,汲取哪些內容十分重要。書中建議,「多閱讀經得起考驗的東西」,例如歷史或是傳記,當中富含歷久彌新的智慧。參考歷史教訓而非事件本身,有助於我們做影響較長遠的重要決策。

盲目吸收資訊反成負擔,積極分析、理解才不會迷失

學以致用的積極意識和閱讀優質內容,缺一不可。《知識複利》中提到,一般人常見的學習問題,包含:重複且缺少關聯性、要派上用場時卻找不著,以及找到了卻看不懂。

像這樣累積過多的重複資訊,反而會在查找時花費太多時間,而陷入低效率學習的陷阱,那些碎片化、未經妥善消化的資訊,隨著時間逐漸被遺忘,最終將造成「知識複損」的情況。

透過抱持積極的意識做筆記,有助於改善這個問題。《邊寫邊思考的大腦整理筆記法》分享2個做筆記的方法:

第一,帶著「準備說給人聽」的想法做筆記。 例如聽演講時,把自己當成下一位發言者,或是想著要把寫下的內容和朋友分享。帶有傳達的意圖時,理解力和記憶力都會大幅提升。

第二,將對方的談話內容,與自身經驗相對照。 透過同時辨別主、客觀資訊,可以養成按照文脈說明抽象事物的能力。

積極的心態是起點,《知識複利》中提到主題式學習是優化知識連結的方法。藉由學習系統性的閱讀與筆記技巧,可以盡可能放大知識吸收、利用的成效。

能夠「講給小孩聽」,才算是真的學會

讀得多不等於讀得好,《如何閱讀一本書》介紹閱讀的技巧,將閱讀分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4個層次。

基礎閱讀是識字即擁有的閱讀能力;檢視閱讀指在一定的時間中,透過系統性略讀,包含標題、作者序、目錄、索引等,挑幾個與主題相關的篇章,連續翻幾頁,最後從頭到尾不要停下來的閱讀一遍,完成檢視閱讀後,可以抓取一本書的重點、說明架構,並且了解屬於哪一類書籍。

相較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可以說是在無限的時間裡專注理解,完整咀嚼與消化一本書。透過一邊提問,一邊在書上做筆記、尋找答案,「讀到這本書成為自己的為止」;主題閱讀也稱為比較閱讀,讀者一次會閱讀多本書,找出這些書都有提到的相關內容,甚至綜合架構出一個新的主題,產生創見。這種最主動的閱讀方式,也會帶來最大的收穫。

關於主題學習,《複利的喜悅》中提到源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Richard Feyman)的「費曼技巧」(Feyman Technique):選定想要研究的主題、在白紙上寫下自己對主題的認識、想像自己要教會一位10歲小孩,需要迫使自己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理解是否透徹,如果發現不足,必須回頭學習。這有助於我們對所學有更深刻、通透的理解。

延伸閱讀:把簡報的「銀句」藏好!專業工作者的報告祕訣:3 技巧讓聽眾更專心、信服

依照脈絡整理連結,知識才能發揮綜效

主題式筆記的具體做法,可以參考《卡片盒筆記》,是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發明的卡片盒筆記術。

魯曼認為,一條筆記的價值並非其出處,而是「放在什麼樣的脈絡」,這個想法觸發他將筆記連結到不同的文脈,由下而上發展寫作主題,並提出許多嶄新的見解、為許多學術領域做出貢獻。魯曼運用卡片盒筆記,從一位沒有社會學背景的公務員,在一年內成為畢勒費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Bielefeld)的社會學教授。卡片盒不僅開啟魯曼的學術生涯,也讓他在30年間出版超過58本著作,他擅長跨領域寫作,出版觀點新穎的《社會中的社會》(The Society of Society),這兩大冊的著作在哲學、教育、心理等領域也都引發高度討論。

卡片盒筆記的組成,包含靈感筆記(fleeting notes)、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s)以及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靈感筆記是出現任何想法時,為了不要忘記而消失,即時記下來的內容,你可以隨時攜帶紙筆、用手邊的餐巾紙,或是手機的錄音工具等記錄;文獻筆記是你讀到想留存的內容,切記不要只是照原文抄寫,它可能與你關心的主題、感興趣的內容有關,帶著未來要延伸創作的想法,盡可能精簡、清楚的用自己的理解寫下來。

有了靈感與文獻筆記,可以思考手中的筆記與現有的卡片可能的關聯,思考是否可以結合、創新,或是藉此檢視現有卡片有沒有需要調整、修正等,帶著「要給別人看」的想法整理,並載明參考資料後歸檔,將它放在相關卡片的後面、在相關卡片上標註連結,並確保未來可以從索引或某個主題入口的連結上找到它。

你所能做出的最佳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學得愈多,賺得愈多。
"The best investment you can make is in yourself.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earn."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078用卡片盒筆記創造知識複利
經理人
079用卡片盒筆記創造知識複利
經理人
繼續閱讀 自我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