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吳俊毅

赴日首店一等就 3 年、光奶精就卡關 11 個月!茶之魔手創辦人的一手告白


座落在東京澀谷區的白色系網美飲料店「MAGIC TEA」,不仔細看,可能還不會發現這是茶之魔手在海外開的第一間門市。
茶之魔手其實早在 2019 年就進軍日本,正式營運時程卻因疫情而一直被推遲。茶之魔手創辦人王賢明回憶,他當時以為疫情頂多影響半年,之後就會隨著疫苗誕生而趨緩,沒想到一等就是 3 年,光裝潢、器具與房租就花快 1.6 億日圓。時至今日,店舖仍尚未正式對外營業。
同業退出日本,茶之魔手為何選擇留下?
如今,茶之魔手重新開始籌備這間海外店,已與 3 年前的時空背景不同,同為本土品牌的 COMEBUY 已在 2020 年下半年關閉東京的門市。在大家高喊珍珠奶茶退燒之際,茶之魔手為何仍堅持進軍日本?
「與其說珍奶退燒,倒不如說技術沒有帶出門。」王賢明反駁因為日本珍奶風潮退燒就不布局的迷思,認為台灣珍奶不也一樣過了當初的風潮,但基本市場依舊存在,甚至更龐大了。
「我們是要輸出文化,不是去投機賺錢。」王賢明表示,茶之魔手的品質不輸日本多數飲料店,日本靜岡製茶協會曾到茶之魔手的五星級製茶廠取經、喝過茶之魔手的日本友人也大力稱讚,認為維持這樣的品質到日本一定會成功。
台灣手搖飲插旗日本,會遇到哪些阻礙?檢驗、成本是一大關卡
為了將台灣風味的手搖飲複製出國,首先得考慮到原物料來源。茶之魔手固然能使用日本在地就能取得的材料,但王賢明認為,茶之魔手引以為豪的一點是 90% 原料都是自製的,因此他也堅持運到日本的食材幾乎都是 MIT。
當初剛要在日本展店時,雖然自製的珍珠原料只花了 21 天就通過日本厚生省(編按:類似我國的衛生署及內政部社會司)的檢驗拿到許可,然而珍奶最不可或缺的奶精,檢驗通關卻整整卡了 11 個月,導致試營運日期延至 2019 年底,加上疫情爆發,剛整裝待發的澀谷店只能關店。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重新思考物流布局。在台灣,茶之魔手的優勢之一是產銷一條龍,擁有自己的茶廠、倉儲、運輸車隊等,少了中間商的剝削,營收扣除原物料後,毛利率高達 60%。
原本赴日展店也希望能有類似表現,但因為東京倉儲費用是台灣的數倍,王賢明認為,與其透過海運建立物流路線,將大量原物料存放於倉儲,現階段不如透過空運模式,不僅能即時反應庫存,成本也更加便宜。
從外觀上,可以看出茶之魔手澀谷店與台灣店型明顯的差異,簡約的白色設計、流線型的等候區及帶有綠意的植生牆等,考量到日本人不習慣邊走邊喝,設計出舒適的內用區,讓茶之魔手不再只是拿了就走的手搖飲店,而是可以坐下拍照的 IG 網美店。
王賢明表示,過去在台灣單打獨鬥就能創造手搖飲王國,「但跨出國真的需要合作夥伴。」現在已經有數家企業談合作,預計釋出 30% 經營權,借助在地企業的能量拓展營運。
資料來源:財政部、經濟部統計處、經濟部產業經濟統計簡訊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