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整理 Kevin Liu、王宥筑

昔日榮光不在!豐田、本田等日系車廠為何在電動車市場失去光彩?


去年 11 月美國 NASCAR 房車大賽(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tock Car Auto Racing)鳳凰城站,一架非營利組織出資的飛機飛過會場,掛著一條橫幅廣告寫著,「想要刺激嗎?開電動車!想無聊?開豐田!」(Want exciting? Drive electric. Want boring? Drive Toyota)這句話不只是給豐田汽車(Toyota)執行長豐田章男的當頭棒喝,也揭示了日系車廠的殘酷現況。
去年(2022)前三季電動車銷售量同比成長達 80%,而汽車銷售則減少 4%,顯示電動車市仍然成長強勁。然而長期在產值 2.25 兆美元的汽車產業執牛耳的豐田汽車和其他日系車廠,面臨成長中的電動車市場,卻轉型腳步遲緩,動搖他們在汽車業長久以來的領導地位。
分析師憂日本車廠恐步上半導體、電子業後塵,從此摔下寶座
2022 年 1 到 11 月全球電動車銷量 680 萬輛,以特斯拉為首的美國電動車總銷量達 210 萬輛;亞迪在內的中國電動車總銷量達 290 萬輛,歐洲車廠以福斯居於領先地位;歐洲電動車銷量達 120 萬輛。
根據彭博社統計,特斯拉是全球銷量最大的電動,其次是中國的比亞迪公司和德國的福斯汽車公司,日本車廠則沒有一間進入前 20 名。
評論家憂慮日本汽車業很可能重蹈日本半導體業和消費電子產品衰退的覆轍,NEC 與 SONY 在記憶晶片與隨身聽的霸主地位,面對市場後進者的破壞式創新(如蘋果的 iPhone),無法有效應對,最後慘遭市場淘汰。
油電車的成功,反而成為日本車廠在電動車市場的絆腳石?
2021 年,日本 6 大汽車廠在美國乘用車市場的市占率為 40%,但根據彭博社統計,到了2022 年第 2 季,市占率已經降到 34%,在第 3 季更降到 32%。
這樣的景況令人困惑,因為日本車廠很早就開始推出環保車款,像是豐田的油電車 Prius,而日產汽車(Nissan)的純電動車 Leaf 更曾被認為是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車先驅。
在 2010 年初期,日本車廠在油電車市場更是掌握 7 成以上的市占。日本車廠既然已經領先推出油電車了,為何在推動純電動車上會落後他國同業?
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市場轉向電動汽車的速度比許多人預期的還要快。
2022 年前三季,德國和英國售出的新車中,有 15% 是電動車,在中國,這個比例則超過 20%。雖然電動車僅占美國整體汽車銷售市場的 5%,但隨著去年 8 月剛通過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上路,針對美製電動車和電池的稅金減免,勢將對電動車銷售有極大助益。
日本汽車業對於電動車市場的「失算」,某種程度也受到本土汽車產業以及日本政府的影響。
日本經濟產業省相信氫燃料電池才是 2050 年實現零碳排的關鍵,該國政府去年 6 月表示,2035 年銷售的所有汽車都應該是「廣泛定義的電動車」,其中也包含油電混合車。
日本當局和汽車製造商也擔心,全面轉向全電動車會影響傳統汽車供應鏈的穩定,因為汽車產業占日本製造業近 20% 產值,以及 8% 的就業人口。金融服務公司 Monex Group 的專家召集人 Jesper Koll 指出,「如果電動車崛起,基本上名古屋一半的人都失去飯碗。」 名古屋是位在日本中部的一座城市,不只是豐田汽車總部所在地,許多汽車零組件製造商也聚集在那裡。
如今日本車廠已經了解到,電動車不再只是他們曾經以為的小眾產品,豐田汽車已計畫投入 300 億美元,要在 2030 年開發 30 款電動車。本田汽車也與通用汽車共同開發電動 SUV,將於 2024 年首次亮相;本田與 Sony 的另一項合作計畫,則是要在 2026 年推出高端電動車款。
然而 iSeeCars.com 資深分析師卡爾.布勞爾(Karl Brauer)指出,日本車廠要在電動車市場拉近與對手的距離並不容易,畢竟電動車的競爭力主要在於軟體與服務,而非傳統的機械工程,「這些起步較晚的公司,正在錯失超前對手了解電動車供應商和客戶的機會。」
資料來源:Bloomberg, Nikkei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