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李心平

公司如何裁員,也會影響 ESG 指標?專家:除了提供資遣費,盡力幫員工重回就業市場


從 2022 年下半,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接手 Twitter 後大幅砍人,到今年初 Meta、Amazon 等美國科技業巨頭都紛傳裁員,整個 1 月非自願性失業人數甚至超過 10 萬!這股看來沒有停歇的裁員潮,不只引發各界的關注與擔憂,「裁員」本身也成為影響公司形象和 ESG 的一項重要評估。想要提升公司 ESG 指標,讓公司朝向永續方向發展,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永續策略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員工權益已成為企業 ESG 評比中的最重要議題
根據 Just Capital 的年度民意調查,多數民眾認為,裁員對公司來說是一個聲譽(雇主品牌)問題,企業如何對待員工才是最重要的 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議題,而非氣候變遷或政治激進主義。這意味隨著整體經濟低迷、愈來愈多公司被迫裁員,而公司如何在進行裁員的同時,仍能不降低外界對於其企業責任的評價,已經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我對於讓員工離職的總體理念是:要善待他人。因為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企業品牌,而在當今市場,雇主形象對於企業品牌非常重要。」Indeed 前人力資源主管保羅.沃爾夫(Paul Wolfe)說,那些離開公司的人仍然會繼續討論你的公司形象和風格。
Twitter 裁員議題持續延燒,員工面對裁員應為己爭取權益
從馬斯克的 Twitter 裁員,到 Meta、Amazon 和許多科技新創公司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選擇裁員,讓裁員變成近期最重要議題。像是 Twitter 的大規模裁員持續延燒,就是一個負面的案例。根據《CNN》報導,超過 100 名前 Twitter 員工已提出仲裁要求,正在參與與裁員相關的人等亦擬議集體訴訟。Twitter 的裁員不僅影響公司和馬斯克的形象,且外界質疑的是最新一輪裁員可能會進一步影響 Twitter 保護關鍵用戶和遵守法規的能力,因為在馬斯克接管公司後,公司受到了更嚴格的審查。
許多求職專家發現,多數員工不知道如何評估裁員是否公正,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裁員,例如員工在接到裁員通知的當下,其實是不需要現場簽署任何協議。求職網站 FlexJobs 職業服務經理湯尼.法蘭納(Toni Frana)說,通常情況下,員工會有 21 天時間來簽署裁員合約,實際的天數則因公司而異。這些時間可以處理裁員帶來的情緒、財務、心理衝擊,並妥善思考公司的裁員是否合適、以及是否可以協商到更好的條件。
另外,除了遣散費和健康福利之外,一些公司可能會在裁員方案中提供額外的資源。如果一開始沒有提供,或許員工可以去協商爭取,像是就業指導、面試培訓等再就業福利,可能會是公司在遣散費之外另行提供的主要資源。履歷撰寫和求職諮詢公司 Chameleon Resumes 的 CEO 麗莎.蘭格爾(Lisa Rangel)說,這些是人們在被解僱時最需要的資源,可以幫助他們重新回到就業市場。如果公司不直接提供,可以自己去協商需要哪些服務。
沃爾夫說,公司的工作不僅僅是擴大經濟利益。一名稱職的人力資源主管,在裁員情況下應該要對員工說:「我的工作是盡可能地幫助你獲得下一份工作。」公司如果真的關心員工,就會願意提供員工取得下一份工作的相關幫助。法蘭納則說:「如果你以前沒有遇過裁員,談判可能就不會是你自動想到的事情。」但是,「你總是可以嘗試談判,有沒有談判的餘地,你不嘗試就不會知道。」
為了提高 ESG 指標,企業應關注於提升人力資源永續發展戰略
事實上,人員的永續發展已經是企業的重要策略之一,這不僅關係到員工的敬業態度,也和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指出,人員永續發展戰略有助於提高 ESG 指標,並推動業務成果、改善人們的生活,而這涉及了提升員工技能、對供應鏈負責任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
世界經濟論壇預測,至 2030 年,全球會有約 8500 萬個因為技能短缺而導致的職位空缺,所以公司應該要透過培訓來確保員工可以具備未來企業需要的技能;另外,公司對於整個供應鏈體系對待員工的方式都應該要負責任,包括確實遵守基本人權標準、禁止童工等要求來改善工作環境與保障人權;而「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就是要讓組織更具彈性、創新性,以朝向永續性的方向發展,因為企業的轉型都是複雜且需多年努力的,而每次的轉型都是始於人。
如果考慮到員工敬業度,應該要納入公司 ESG 戰略的關鍵人才指標,包括薪酬平等、福利、職涯發展等。「在當今混亂環境中,關注員工福祉會在組織生產力、協作、積極性等方面帶來巨大回報。」世界經濟論壇更指出,根據 SAP 近期的研究,超過 86% 企業高管認為投資於人力永續發展戰略,可以在經濟、環境上都創造永續性的成果。麥肯錫報告則指出,83% 的管理高層認為,未來 5 年內 ESG 對於股東價值的貢獻會比現在更大。
當企業面臨投資者、客戶對於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都更嚴格的檢視下,ESG 指標中不應該忽視人力永續發展戰略,畢竟人才是公司重要的資源,即使當下全球經濟發展疲弱,也不應該因此而忽視了人才的長遠培訓計畫,才能確保公司的永續發展。
參考資料:CNBC、CNN、World Economic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