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正陷入一場科技產業史上罕見的兩極風暴:頂尖AI人才獲得堪比職業運動員的「9 位數美元」天價合約;另一方面,成千上萬名工程師卻在裁員潮中失去工作。
微軟在AI時代下,即使獲利與股價創新高,仍大規模裁員。執行長納德拉解釋,在AI時代,微軟必須轉型,從「軟體工廠」轉型為「智慧引擎」,以維持競爭力。
為了因應大環境的不確定性、旅客消費行為的改變、AI 帶來的衝擊,KKday 預計在下半年精簡 15% 人力。
彭博社 18 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微軟預定 7 月初、也就是會計年度結束不久後宣布裁員計畫,打算裁減數千名員工、尤其是銷售部門。
寶僑周四 (5 日) 宣布,未來兩年內將裁員 7,000 人,占總員工數約 6%,以應對消費需求不均和關稅不確定性帶來的成本壓力。
花旗集團宣布,將於 2025 年第四季初在中國裁減約 3500 個科技相關職位,主要集中在上海與大連的解決方案中心,影響範圍主要為 IT 支援職務。
賓士集團推出成本緊縮計畫,目標在 2025 至 2027 年間每年節省 50 億歐元,主要透過縮減員工人數等措施實現。
據英國《金融時報》周二(27 日)報導,麥肯錫在過去 18 個月內裁減超過 10% 的員工,員工總數從 4.51 萬人縮水至 4 萬人左右。
瑞典汽車製造商富豪汽車 26 日表示,將裁員約 3,000 人,做為大規模削減成本計畫的一部分。
根據裁員追蹤網站 Layoffs.fyi 的統計,2025 年迄今,全球已有超過 6 萬 1220 名科技從業人員被資遣,涵蓋多達 130 家企業。
《路透社》報導,美國零售業領頭羊沃爾瑪計劃裁員約 1500 人。將影響全球技術運營團隊、美國商店的電子商務履行部門以及沃爾瑪廣告業務。
微軟宣布裁減全球約 3% 員工,約 6000 人,是繼 2023 年初裁員 1 萬個工作岡位以來,最大規模裁員。
Panasonic 9 日正式宣布,將於本財政年度內進行全球裁員,總規模高達 1 萬人,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 23 萬人的 4%。
德國汽車製造商賓士(Mercedes-Benz)為了削減成本推出裁員計畫,向 3 萬名員工提供自願離職方案,依年資最高可獲超過 50 萬歐元資遣費。
根據《The Register》報導,IBM正計畫大規模裁員,估計裁員人數高達 9000 人,其中包含雲端部門 1/4 的員工。
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奧迪宣布,將於 2029 年前裁減最多 7500 個職位,主要涉及行政與研發部門,這項決策是與工會達成的削減成本計畫一部分。
德國汽車巨頭福斯宣布,計畫在 2025 年底前裁減其軟體子公司 Cariad 約 1600 名員工,約占該公司總員工人數的 30%。
華爾街掀起裁員潮!最新消息指出,知名投行高盛準備進行一年一度的裁員計畫,裁員比例將在 3% 至 5%。另外,摩根大通已於 2 月裁撤近千名員工。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Google 裁減不到 100 名的雲端運算銷售部門人員,目的是為了釋出資源投資於業務和 AI。
根據《中央社》報導,KKday 證實因「組織變革」,共 38 名海內外員工選擇優退,佔全集團員工數 3.7%,部分員工反映事前毫無預警。
達美樂近日宣布,將關閉全球 205 家虧損門市,其中 172 家位於日本,占該國總門市數近 20%。新任執行長馬克范戴克希望藉由精簡門市提升獲利能力。
雅詩蘭黛預測第 3 季獲利將遠低於預期,理由是南韓和中國等機場和旅遊目的地的需求持續疲軟;同時也擴大重組計劃,包括裁員多達 7000 人。
Google 近期宣布,針對 「平台與裝置」部門推出 「自願離職方案」。部門目前擁有約 2 萬 5000 名全職員工,但尚未明確表示有多少人符合方案。
AI Agent 是否真的能取代軟體工程師?一些專家認為,目前的 AI 技術還無法完全取代軟體工程師。AI 生成代碼的品質仍然存在問題,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