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韋惟珊

企業如何因應轉型、取得優勢?楊少夫:組織需要 3 項準備,個人升級 4 種技能!


楊少夫擁有 10 年以上市調資歷,2021 年加入電通行銷傳播集團擔任智能中心智庫負責人,判定未來生活情境、推動人才新技能養成,加速員工因應未來不確定性的應變能力。這次與經理人合作設計〈經理人自我成長大調查〉研究方法,並分析調查結果。
領導者是組織永續的關鍵角色:讓部屬看見自己為何而戰!
「科目選對了,但內容不一定是對的。」分析此次調查亮點,楊少夫發現,不同職級工作者的學習重心,都緊扣自己眼前的工作難處,主管著墨策略思考和領導力以「因應未來」,潛力員工則在意的溝通與專案管理技巧好完成「眼前任務」,看似各司其職、分頭努力。
但在領導者驅動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擘畫願景,再將願景傳給第一線員工,其中不是欠缺策略思考的方法,而是如何讓同仁都理解自己為何而戰,否則結局就是團隊同床異夢、各說各話。
比如過去主管提供升遷承諾、激勵同仁挑戰轉型專案,但調查顯示,潛力員工沒這麼在意升遷機會,想換跑道的心態遠勝於中高階主管,「這表示員工不認同主管擘畫的未來與自己有關。以前願景是從上而下的工程,高層負責喊、員工盲目相信,現在不同了,領導者必須讓部屬在願景中看見自己的縮影,否則他寧願選擇跳槽。」
另外,潛力員工相較於主管職,不僅更在意私生活不被打擾、傾向專業分工而非累積多元專長,甚至自評為「員工只是小螺絲釘」,難以認可自身的工作價值。
楊少夫的解讀是,「潛力員工並非不認可自身的能力,而是認為自己在體制內微不足道。這可能是工作環境難以發揮,或是工作不是生活的重心,也不想被公司視為重心。」
反過來說,未來領導者需要的不只是帶團隊業績短期提升,而是靠著價值觀與領導魅力,吸引員工願意留在公司,維持長期的生產力,楊少夫建議,新一代領導者要站在品牌前面、展現領導風格,如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靠著自己的領導魅力補足品牌和形象,有助於吸引相同價值觀的員工跟隨,該怎麼對外說話、展現魅力,都是領導者應該補強的軟實力。
組織 3 大準備、個人 4 項技能升級,合作取得未來競爭優勢
綜合來看,因應數位轉型、永續浪潮和科技變化,企業如何在未來取得競爭優勢?楊少夫觀察,組織層面至少要有 3 大準備,包含:綜觀局勢的判讀力、淬鍊趨勢的洞察力、和擁抱變化的學習力。
局勢判讀力
組織需要有能力釐清所處環境的動態競合關係,包含產業資訊、消費價值、國際議題、經濟趨勢,都可能影響大幅營運成本和經營條件。趨勢洞察力
消費需求隨著價值觀移轉,影響企業永續經營的主張。比如人們保有移動的需求,但對於物品的擁有權正在鬆動,讓汽車產業從銷售車子轉向提供移動服務。持續學習力
看見趨勢、定義願景後,組織可否養成擁抱新事物的文化,快速調整與測試,將是面對新挑戰時無法取代的優勢。
至於個人,則應該做到 4 種技能升級,包含:資訊力、思辨力、科技力、人性力。
資訊力
如何在資訊與數據量爆炸下,去蕪存菁、做對決策?是現在經理人遇到的大問題。升級篩選資訊及解讀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決策精準度。思辨力
重新校準思維框架,像是以前常用的 SWOT、STP、4P、BCG 矩陣等思考方式,都不能盲目套用,以免過時的思考方式,影響當前的判斷。科技力
認識 Low-Code 和 No-Code 工具,並了解人工智慧可以提供的協助,有助於簡化重複性的工作流程,進一步靠數據驅動決策,突破過往的分析限制。人性力
掌握科技的同時,別忘了考慮人性。以自動化行銷來說,最後的勝負在於誰能在數據模型之下掌握人性,創造讓消費者喜出望外甜蜜點,留下「wow」的強烈體驗。
(本文摘錄自 經理人 2023《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