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想升遷,需有 3 思維!資深企業顧問:經歷、學歷都不是最重要的門票


如果公司有 2 位人選競爭管理職,他們擁有相同專業技能,第一位學歷高、歷練豐富、品行端優,樂於與人合作;第二位熟知如何替公司創造價值,知道企業的運作方式,擁有高生產力,你會選擇哪一位?
行銷公司「故事品牌」(StoryBrand)執行長、暢銷書作家唐納.米勒(Donald Miller)經過大量採訪與研究,發現多數的成功領袖,都會選擇二號人選,且很快會把他晉升、加薪。
企業需要的人才,從領導、生產力、傳遞訊息、行銷、管理、溝通談判,一直到經營企業的知識,除了擁有專業技能,能思考如何替企業帶來價值的人,較容易受到青睞。
執行力、解決問題是基本,要凸顯對組織有價值的貢獻
然而,在學校、公司裡,不一定有完整的教育訓練,教導人們完備或通盤思考這些商業知識。米勒寫下新書《極簡商業課:60 天在早餐桌旁讀完商學院,學會 10 項關鍵商業技能》,從「打造專業人才」開始,一步步介紹專業人才的詳細特質,以及他們需要掌握哪些職場管理技能。
如何成為一位專業人才,以及在過程中,要培養哪些特質?
第一,評估自己的經濟價值。專業人才把自己視為市場上的經濟產品。 米勒舉例,人們願意付費進場看運動比賽,願意看演員演戲,也喜歡能解決問題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因為這些人事物有價值。同樣地,一位成功的人才,對企業必須做出貢獻,組織對你的投資,才能產生回報。
他進一步指出,夢幻的團隊成員,能替老闆賺取5倍以上的回報,假設你的薪水是5萬元,至少要替企業創造25萬元的收益。即便沒有做到這點,他們也會時刻關心,自己是否對公司有足夠貢獻,像是身為客服人員,去計算自己幫公司減少多少負評、挽救多少訂單。
其次,專業人才懂得應對衝突。 這包含4個步驟,預期衝突、控制情緒、肯定與你對立的人、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是錯的一方。只要是共事或合作,不可能沒有多元意見,經過上述環節,才能良性面對意見不同的情況,從衝突中找到平衡點。
第三,專業人才幾乎都是行動派。 「我幾乎沒看過有一模一樣的成功人士。」米勒說,有的成功者很高傲、有的很謙遜、有的很善良、有的做事非常慢郎中。不論如何,這些人的共通點都是,他們會執行自己的想法,並不會虎頭蛇尾「每天醒來採取行動,你就能打敗市場上的任何人。」
專業人才有一天也會成為組織領導者,在帶領團隊上,米勒也統整出幾個觀念,包含建立使命宣言、寫下組織的「關鍵特徵」,以及設計具體行動。
人的大腦容易分心、怠惰,如果沒有執行計畫,就很可能被外界事物影響。因此,領導者從遠大的使命,一直到具體的行動方式等,都要一一記下,時時提醒團隊,成為團隊的指引。
使命宣言要簡短有趣、鼓舞人心,成為員工做事的明確指引
米勒認為,組織的使命或宣言應該要簡短有趣,並且能鼓舞人心,可以參考類似說法,「我們藉由某件事,達成某個目標,因為某個原因。」例如,《經理人月刊》藉由一篇篇管理文章,成為台灣最佳管理雜誌,提供企業領導者、工作者都需要吸收的商管知識。
更重要的是,要訂定出組織的關鍵特徵。這指的是團隊需要改進、改變的特質,並要隱含積極、有教育性。舉例來說,一間速食店訂出的關鍵特徵,可以是「在忙碌、高壓的出餐環境下,仍然保持玩心。」
這項特質會告訴團隊成員,不論如何忙碌,仍要保持「玩心」初衷,當你為了要達成使命(例如提高顧客滿意度),就會藉由關鍵特徵,想辦法減少組織內外的糾紛與爭執。例如,迪士尼(Disney)以顧客為最優先,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讓來遊樂園玩的人們感到快樂。
為了做到這點,他們會因此做很多相關行為,好比「嘉許制度」,員工會互相鼓勵、稱讚彼此,保持高度愉悅的工作氣氛。
寫下集中能量的關鍵行動,讓團隊知道每天要做什麼
最後,是寫下組織的關鍵行動。這指的是具體的行為,用來集中能量,專注在輔助關鍵特徵與使命。比方說,假設公司的目標是在 5 年內成為業界領頭羊,高效率就是一項重要指標,關鍵行動可以設定成「每天上班之前,召開 15 分鐘的站立會議」,使團隊保持速度感,且每天都清楚知道,接下來要執行的任務有哪些。關鍵行動的意義在於,使團隊或部門提高生產力,保持前進動能。
米勒總結,這本書提到的商業技能,許多都是「基本功」,但不一定人人皆知。唯有反覆記誦,每天實踐,才能成為理想中的專業人才、帶出好團隊。
成為職場菁英的進修課:3 本書掌握商業模式、團隊管理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寫出蘋果微軟、YouTube、Netflix 都在用的願景劇本,帶領團隊邁向高峰》
專業人才在帶團隊時,需要提出使命、願景,但如何才是好的願景和使命?而不是只是喊喊口號而已?本書對願景提供更進一步的解釋,包含如何運用願景點出好策略,用願景篩選出合適人才,並提出 Airbnb、Imstagram、亞馬遜、漫威等企業實例。
《商業模式大全:早稻田商學院教授,圖解 63 個世界級企業保證獲利模式》
《極簡商業課》探討培養個人專業技、需理解組織的運作方式。本書則從產業的角度思考「什麼是商業模式?」「如何打造商業模式?」像是共享經濟、藍海策略、長尾理論等,也解釋規模經濟、範疇經濟,提供讀者各種商業模式的可能性。
《商業思維 BUSINESS THINKING 職涯躍進的唯一解!一次搞懂企業如何高效運轉!》
本書與《極簡商業課》探討的內容接近,但主要從組織面討論,研究高效企業的運作邏輯,例如公司的收入怎麼來?主要支出花在哪?若目前的運營方法出明顯問題,無法達標時該怎麼做?作者認為,利用關鍵數據,可以理解商業行為背後的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