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Tirachardz on Freepik

勤業眾信:缺乏人才是企業推動永續的主要痛點!管理層和基層的減碳任務有何不同?

2023-05-22 採訪・撰文 莊彙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根據勤業眾信(Deloitte)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在今(2023)年發布的〈2023 CxO調查:從財務長角度看企業永續發展〉,有 62% 的財務長認為,「缺乏具備氣候變遷素養之人才」是推動永續發展最主要的挑戰之一。

而且,根據不同產業的特性,需運用與關注不同的技術或科技來實施減碳,需要相應專業的永續人才。資誠(PwC Taiwan)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舉例,比如交通運輸業,可能需要使用低碳燃料協助減碳,就需要具備能源相關知識的人才來協助低碳燃料的採購或研發;而農業或土地利用方面,涉及利用與開發自然資源,就需要了解土壤固碳或綠林儲碳(碳匯)的人才,還要懂得將碳匯以碳抵換的方式轉換成碳權。

延伸閱讀:公司想推動減碳,該如何設定目標?減碳新手必知的 4 種國際標準

不同產業所需的專業人才不盡相同,當中又有許多是新興的知識和技術,企業要找人並不容易。因此,除了向外徵求人力,也需要進行內部培訓,打造符合自家需求的人才。

李宜樺建議企業在培養人才的策略及規畫上,必須納進高、中階主管及前線員工,而不只有讓第一線接觸碳盤查或研發低碳技術的人員接受訓練。在培養時,也需依照不同層級來規畫相應的職能及任務。

啟發董監事產生環境意識,加入倡議帶頭行動

高階人才需了解產業減碳淨零的大方向,有哪些策略可以實踐,再決定投入資源。比如說哪些設備可以節能、可以研發哪些低碳產品,或是評估跨領域來達成淨零的可能性。

如果高層對於減碳策略還搖擺不定,安侯(KPMG)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建議,近年在培養企業內部減碳人才,人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我國上市櫃公司的董監事,因每年至少需進修 6 小時課程,人資部門就會指定課程讓董監事了解減碳概念與實作,「可能上完課程,就決定要加入某個倡議,」進而帶動全公司行動。

中階主管設計績效、獎勵機制,前線員工掌握實作技術

中階人才則是需要了解如何落實這些策略,例如將減碳目標納入績效、設計獎酬制度;前線員工則是需要清楚了解在他的工作範圍內,怎麼做可以減碳。

李宜樺表示,減碳工作不能都外包,讓他人包辦碳盤查及減碳解決方案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手把手教學,讓公司人員了解如何做碳盤查、判斷公司碳排熱點、評估後續減碳方案,將淨零知識移轉到員工身上,才能真正培養出減碳人才。比如說,如果只是讓顧問調查公司的碳排放源,生出報告,而員工沒有獲得任何減碳知識或技術,只好每年都找顧問,就無法靠自己減碳。減碳是長期作戰,讓同仁學會實作,是落實減碳的重要環節。

林泉興表示,除了企業培訓,也可以集合產業界的力量,例如半導體產業協會等,讓供應鏈廠商也加入培訓。培訓也不只是上完就好,會員還需要經過考試,幾周後再來討論如何具體改善工作,「是用一起往前的方式來推動減碳。」

延伸閱讀:8 成主管找不到 ESG 人才!資誠李宜樺:練就 3 大識才眼光,找到對的人上車

推動減碳目標,企業往往會先從最簡單,且不耗費過多成本的方式開始做,比如製程改善、節能以降低既有碳排,然而一旦現有設備無法再減更多碳,勢必需要走入更高門檻的技術或轉型;林泉興認為,淨零減碳是趨勢,減碳人才需要花時間培養。領導人需以長期作打算,而不只是考量短期成本,來進行人才的安排與布局。

085_不同科系背景人才,因應減碳的職能發展可能性
經理人
繼續閱讀 ESG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