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師:Tirachard Kumtanom

有準備好職涯「B 計畫」嗎?轉職難度愈來愈高,《富比士》建議轉職者做 2 準備

2023-06-15 編譯・整理 Y Chen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透過轉職爭取更高的薪水或是職位,是職涯發展中再常見不過的途徑,尤其近年勞動力市場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之下,不少求職者在轉換跑道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好機會。

不過當前職場釋出的職缺,與求職者的期望似乎難以對焦。《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先前引述領英(LinkedIn)的統計,自 2022 下半年起提供遠端工作的職缺數量逐漸下滑,希望保有此條件的求職者卻仍然居高不下,彼此數量落差超過 3 倍。就業市場的供需變化加劇,就連科技業也大舉裁員,對工作者來說,思考離開當前崗位或轉職,恐不再是輕而易舉的決定。

延伸閱讀:跨領域轉職,等於打掉重練?放棄耕耘 9 年的專業,我才發現「穩定」是種錯覺

《BBC Worklife》指出,面對難以預測的就業市場, 過去工作者可能會傾向尋找一個職能相似,但職涯更加穩定的「備用職業」(Back-up Career)當作某天想跳槽時的 B 計畫。 舉例來說,動畫設計師可能會將 UX 設計師作為自己的「備用職業」,尤其後者的發展前景更好,不難想像動畫設計師將其視為優秀的選擇,但這種選擇恐怕只會愈來愈難達成。

備用職業可能消失,轉職需付出更多成本

過往工作者為自己準備的「B 計畫」,經常會鎖定傳統認知中、較為安穩的職業,像是教職、法律相關等。可是當 AI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逐漸成熟之際,過去相對安全的工作反而首當其衝、成為容易遭到淘汰的種類。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講師菲歐娜・克莉絲蒂(Fiona Christie)告訴《BBC Worklife》:「我們不能再理想化這些備用職業,或者假設轉職了就會一帆風順。」

再者,儘管工作者在選擇備用職業時,大多是出於與當前擁有技能相似,但多數職位仍會要求額外的新技能,才得以勝任。這時候反而出現了另一項挑戰: 工作者的經濟狀況與時間,不一定允許他們有餘裕地學習轉職需要的新技能。

由於經濟不確定性提高,全球進入通貨膨脹期,對於沒有財務支柱、足夠儲蓄的人來說,取得新技能可能是相當沉重的負擔。即便近年線上教育非常興盛,還是有部分行業必須累積實作經驗,或得通過特定考試,成為人們轉往備用職業途中的障礙物。

仔細思考自己要什麼,再列出具備優勢的技能

因此,無論想選擇備用職業,或是直接邁向新的職涯位置,都務必做足事前功課,並評估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富比士》(Forbes)建議在轉職風險提高的趨勢中,工作者還可以好好思考 2 件事情。

找出核心價值

首先工作者要盡可能明確自己的「核心價值」:你的個性、與人相處的方式、想要追求什麼樣的職涯發展。從依然火紅的 MBTI 到各種職涯測驗,都能作為一個輕鬆、沒有壓力的了解起點。若能向專業的職涯顧問諮詢,獲得更明確的建議,就能實質幫助工作者確認要跨出的下一步,是否真的符合自身的嚮往和需求。

延伸閱讀:MBTI 測試懶人包|MBTI 是什麼?16 型人格有哪些?指標、定義解釋

盤點核心技能

再來重新盤點「核心技能」,既然學習新技能成為轉轉職的阻礙,那更該選擇確實運用到自身優勢能力的職業、降低中間花費的成本。要留意的是,工作者不必都只靠自己列出答案,而是可以多尋求身邊家人、朋友、同事甚至前雇主協助,才能得到更客觀的回饋,甚至意識到自己未能發現的一面。

資料來源:
華盛頓郵報BBC WORKLIFEForbes

繼續閱讀 職涯規畫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