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Kelsey Knight on Unsplash

想賣葡萄酒,為何更要研究不喝紅酒的人?最容易被對手忽略的競爭因素:非顧客

2023-08-28 整理.撰文 吳美欣

在澳洲,有個私人酒莊,不用高規格的行銷、深奧的葡萄酒術語,也不強調酒莊的年份與地位,卻是2003年美國瓶裝紅酒的銷售冠軍,也是美國進口葡萄酒銷售排名數量第一的品牌。它是澳洲卡塞拉酒廠(Casella Family Brands),1994年,酒廠二代經理人約翰.卡塞拉(John Casella)接班,起初也在葡萄酒市場中辛苦掙扎。

大約在2000年代,美國是葡萄酒銷售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但是這個年產值近200億美元的市場(約新台幣6200億元),也過度擁擠。除了有美國國內的品牌,還有來自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智利、澳洲等世界各地的進口酒,瓜分美國的紅酒市場。前8強的業者,占了75%的市場銷量,而剩下的25%,則由1600多間釀酒廠分走。

如何從中脫穎而出?卡塞拉發現,葡萄酒以外的酒業市值,例如啤酒、雞尾酒,酒類銷量是葡萄酒的3倍,表示其實葡萄酒還有很多未被開發的市場,而那些不願意喝葡萄酒的人,就是覺得葡萄酒太過複雜,喝不懂、也不知道如何挑選。

延伸閱讀:收購一間公司只花 3 個月!Appier 策略長:前置作業夠完善,才能準確命中

從不喝葡萄酒的人著手,降低消費的入門門檻

於是,卡塞拉的問題,就從「如何在擁擠的市場進行競爭?」,變成「如何吸引不喜歡喝葡萄酒的群眾?」卡塞拉降低葡萄酒的入門門檻,推出名為「黃袋鼠」(Yellow Tail)的品牌,只提供紅酒與白酒2種選擇,降低酸澀感、並增加水果甜味,讓葡萄酒變得更好入口。

他們在瓶身上印製了一隻形象鮮明的袋鼠,並送給零售店員印有商標的帽子、T恤,讓店員變身「黃袋鼠大使」,並且打出「簡單、有趣、每天都能開懷暢飲的葡萄酒」的口號,強化品牌平易近人的形象。不用花大筆行銷費用,黃袋鼠推出不到2年,旋即成為美國葡萄酒瓶裝市場第一名的酒類。

這個例子說明,在制定策略時,要分析競爭對手與環境,才能有個好的起點。管理學者金偉燦(W. Chan Kim)在《藍海策略》中提到,以葡萄酒莊的例子來說,雖然當時在美國有高達千餘家業者,但其實從競爭因素來看,他們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差異不大。不論是高價或低價的葡萄酒,售出產品的關鍵,不外乎售價、葡萄酒的性質、 高規格行銷、酒莊地位、口味的複雜性。

大部分的競爭者,通常也只會加強既有的競爭因素,導致一個市場擁有太多類似的產品。金偉燦認為,必須要從根本改變你對於策略的想法,首先, 你需要分析的客戶,並不是現在的客群,而是「非顧客」的客群,他們的痛點是什麼?為什麼不願意採用你的產品? 如果你能擴大市場的開口,把「非顧客」的族群,也納入考量,那麼他們所提出的需求,就會形成你獨有的優勢。

金偉燦提出4項行動架構,包括消除(eliminate)、減少(reduce)、提升(raise)與創造(create)。「消除」,是指過去被視為理所當然、但價值已經流失的服務,例如,黃袋鼠酒就是去高級化、拿掉複雜的酒類術語,讓葡萄酒變得平易近人;「減少」,是檢視產品或服務是否設計過度,只為超過競爭對手,減少酒的種類就是一種做法。這些做法有助於企業改善成本結構。

而「提升」和「創造」,則能夠提高企業價值。「提升」,是改善客戶必須將就的點,例如,太陽馬戲團改變傳統馬戲團的做法,把表演搬進劇院,讓觀眾不必再席地而坐、也不必忍受演出途中會有小販來叫賣;「創造」,創造全新的服務或產品,滿足顧客也沒想到的需求,例如,美國最大低成本航空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就是增加他們在小機場的據點,創造更便利的運輸服務,吸引懶得舟車勞頓的旅客。黃袋鼠酒,則是提升與零售店員的互動、創造趣味與易入口的特性。

考量對手的目標、對自身的想法,才能有效預測對方的行動

不過,策略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在《競爭策略》提到,當你展開行動時,對手也不會原地不動,尤其是當競爭對手也想要擴大市占時,衝突難以避免。因此,在制定策略時,也必須把對手的動向納入考量。

《競爭策略》提出「競爭者分析」應涵蓋4項元素:未來目標(競爭者的目標)、現行策略(現在如何競爭)、假設推論(競爭者對自身以及產業的看法)、能力(企業的長處與短處)。波特認為,大部分企業,都有辦法分析競爭對手的能力與策略,但是真正會影響對手行動的,卻是對手的目標,以及他對自身與產業的想法。

例如,自認為很有社會意識,或是產業領袖、低成本製造、或銷售隊伍最強等等,這些對自身的假定,會影響公司行為及對事情的反應方式。假設遇到對手降價,自認為有成本優勢的公司,也許就會自行降價,教訓削價競爭的對手。也有一種狀況是,競爭對手假設錯誤,例如,自認為顧客非常具有忠誠度,因此不跟著市場調降價格,結果導致客戶流失。

檢視各類假設,可讓我們認出某些經理人的偏見,蒙蔽他們對環境的認知,有助於公司釐清,哪些行動可能遭受報復、哪些行動不太可能被立即反擊。如果對手不打算擴大市場占有率,反而更看重技術地位、社會形象等等,當你進入市場、或有新動作時,對方的反應可能會比預期和緩。另一個觀察重點,則是競爭對手管理階層的作風,他過去執行過哪些策略?這些類型在當時是否行得通?如果行得通,就有很大機率,在下次採取同樣做法。

延伸閱讀:一個決策失誤,讓世界最大動畫製作商就此殞落!有效的策略會議應該怎麼開?

隨時關注環境變化,提早警覺潛在危機

最後,《早稻田MBA經營策略筆記》提醒,領導者也要預測產業的趨勢,以辨別自身產業的機會與風險。整體而言,產業會發生5種變化:置換、省略、結合、選擇多樣化、附加。置換,代表產品變化,例如,傳統相機需要底片,但數位相機就變成記憶卡;省略,表示產品被跳過了;結合,把2種以上的產品或服務融合在一起,經常發生在上下游的產業鏈中,例如,底片與相機一體化的「拍立得」。

選擇多樣化,消費者可以用不同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例如,過去在相簿看照片,現在是透過電腦和手機看;附加,出現全新的使用方式,像是相片到了手機時代,還增加了傳送的功能。從這些觀點,思考自己的產業、哪些環節,可能會發生以上變化。

《策略思考的技術》提到,外在環境會先出現一些徵狀,例如,法規的變更、新技術出現、消費世代的交替、總體經濟變化、異業加入或者併購等。因此企業在思考策略時,除了觀察競爭對手、自身能力,也要把目光放遠,查看是否有潛在的危機。

一張圖分析產業內的競爭要素
經理人
0854面向,盤點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
經理人
繼續閱讀 策略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