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吳俊毅

收購一間公司只花 3 個月!Appier 策略長:前置作業夠完善,才能準確命中


軟體公司Appier在2022年收購了美國顧客數據平台 Woopra ,這是繼收購日本電子商務領域的 AI 新創公司 Emotion Intelligence後,又一樁跨國併購。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曾說,透過審慎的併購策略,讓Appier以穩健的步伐前進,但Woopra收購從接觸到簽約只花了3個月的時間,其實腳步很快。
創立於2012年的Appier是軟體即服務 (SaaS) 公司,使用人工智慧 (AI) 技術,發展廣告行銷系統,替顧客規畫精準行銷方針,營業據點遍及亞太、歐洲及美洲,2022年營收達194億日圓(約43億新台幣),年增53%。
好策略始於清楚的定義,終於完善的溝通
上任不久就完成併購案的Appier策略長張哲緒形容,策略落實就像精準的來福槍,找到目標快速執行,不浪費子彈。他認為,一場好的狙擊活動,需要詳細的前置作業,了解環境、風向、距離,才能準確命中,「這不僅是3個月的快速行動,更是長期策略的結果。」
他表示,Appier的策略是,打造由數位內容和電子商務領域形塑而成雙產業成長引擎,經過評估,強化AI和顧客數據平台(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領域是不可或缺,需要藉由併購來壯大產品線。Appier除了要往CDP的目標邁進,同時瞄準Woopra在美國與歐洲擁有B2C及B2B客群,例如亞馬遜、SnapShot、Redhat,可以推動Appier在CDP領域及歐美地區的市占率及業務成長。
併購後,Appier在3個月內就推出第一款導入AI的預測產品「AIRIS」,整合雲端資料庫,消費者在網頁、App等行為,變成清楚易懂的圖表,在行銷活動開始前預測成效。
張哲緒認為,好策略至少要符合下列4點,首先是3W1H,what,經理人要了解策略到底要做什麼,並且在2個句子內解釋清楚;when,什麼時間要達成目標?沒有時程的策略只是空想;why,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也是許多策略忽略的重點;how,如何達成。
其次,邏輯辯證,以事實為基礎,搭配現有資訊,論證市場、客戶及對手的模樣,例如市場今昔樣貌,了解客戶需求需求。接著,風險評估,沒有策略完全沒有風險,「假如策略沒有風險,一定有事情錯了。」因為策略執行要花時間、金錢、專注力,這些都是成本,但重點不是風險高低,而是藉由量化去管理風險,例如市場大小、客戶需求等;最後是溝通,策略需要人去執行,假如無法將策略對執行的人解釋清楚,策略再好也行不通。
透過市場的大槌找方向,小槌子篩選打造雛形
「策略的制定就像打鐵一樣。」張哲緒形容,如果只想用統一的模型鑄造,無法打造出好的成品。首先,要先用大槌子敲打出外胚,接著用小槌子,用更細緻的力道慢慢敲打出想要的形狀,假如發現形狀不合適,就要送回火爐,回到大槌子階段。所以,策略絕對不是形成之後,就把擺著像藝術品不去動它,不論多完美的策略,都要時刻回顧檢視,看看是否符合當下的情況。
在策略制定時,張哲緒認為並無捷徑,藉由研究、討論等方式,將現有可能性列出上百個,接著藉由小槌子「假設驅動」,列出篩選標準,把數百種可能性濃縮到3~5種,再進行深度分析、比較,在驗證和假設之間的來回,不只形成策略,更能訓練經理人思考。
最後,張哲緒觀察台灣新創最容易忽略的在於溝通力,雖然新創團隊對外需要向投資人一再溝通,但反而比較沒有對內說一個策略故事,沒有溝通策略精神,導致執行端的落差太大,進而導致策略失敗。
Appier
軟體即服務(SaaS)公司,2012年在台灣成立,2021年3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2022年營收達194億日圓(約43億元新台幣),年增53%。
張哲緒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理學博士,曾任國際醫藥數據與科技公司IQVIA(艾昆緯)策略部門高階主管,2022年加入Appier擔任策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