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提案寫不出來怎麼辦?神經科學家:想要靈感降臨,最好停止認真工作!

2023-10-03 採訪・撰文 王毓茹

從現在開始,一分鐘都不要想事情,讓腦袋休息一下。一分鐘過去,你剛剛在想什麼?你會發現,你很難完全不想任何事情,腦袋中總是飄著各種像是「待會要吃什麼」等大大小小的念頭。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詹雨臻表示,「叫你不要想任何事的時候,你還是會思考,這就是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MN,default mode network)在運作。」DMN與大腦的各區域相互連結,在人發呆時特別活躍,且與創造力高度相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靈光乍現的瞬間,都不是在認真工作時,而是上廁所、洗澡等放空的時候。

延伸閱讀:運動 15 分鐘就夠!提升記性、刺激 BDNF,專家教你 3 招鍛鍊大腦

每個人的創造力腦部機制相同,但美醜的感受因人而異

詹雨臻進一步解釋,大腦依區塊可分為後腦、中腦和前腦。演化從後腦開始,掌管呼吸,與生存相關,中腦則有情緒區。「人類跟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有前腦,就是認知部分,負責思考和理解。」

前腦和中腦掌管創造力,每個人的機制都相同,但是受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卻因人而異。詹雨臻說,創造力可分為被動欣賞和主動思考,具欣賞力的人,掌管情緒的腹側腦區較活化(如杏仁核);而思考又包含擴散思考和聚斂思考。擴散思考是不囿於單一解答,想到多種可行方式,由 DMN 掌管;聚斂思考則是選擇一個最佳解決方案,由前額葉主導。但她強調,雖然有個別差異,但創造力其實可以透過訓練變得愈來愈好。

「打個比方,你愈常講笑話、講愈多笑話,就愈會講笑話。創造力也是,多做訓練就會提升。」過去大家總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天賦,有些人天生就具有美感,能創作出偉大的藝術品。然而詹雨臻表示,創造力就像彈鋼琴一樣,只要多練習,就能愈彈愈好。「大腦機制都在,你愈常做,那條路徑會愈來愈通,練習最重要。」

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創造力?她認為從模仿開始最快。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會學習論」中,個體透過觀察楷模(model)來學習新行為。如同大家喜歡看成功企業家如何解決問題,藉以學習效仿。所以找到一個學習對象,從做中學,就能很快進步。此外,拓展視野、欣賞不同事物對個人提升創造力也很有用。

延伸閱讀:滑手機、喝奶茶、吃澱粉!小心 4 個傷腦習慣,害你總是疲累、腦過勞

多元團隊輔以適度壓力打造富創造力的職場環境

在工作場域中,若老闆和同事願意接納新的想法,環境氛圍會鼓勵人們願意嘗試新方法。她以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葉克斯(Robert M. Yerkes)和約翰.迪靈漢.杜德遜(John Dillingham Dodson)提出的「倒U理論」(inverted U-shape curve)解釋,在完全沒有壓力(low arousal)及高度壓力(high arousal)的環境中,人們的表現都很低,就像是山形的兩端,要達到倒 U 的頂端,處在「開放的環境、適度的壓力下,創造力表現會最好。」

詹雨臻提到,如果團隊成立的目標是為了做出創新的方案,成員的異質程度愈高愈好,最好性別、年齡、部門和專業都有差異,「團隊同質性太高,想出來的東西都很固定,如果每個人差別很大,結果會出乎意料的有創意。」

她提醒,團隊運作必須特別注意成員的人格特質。舉例來說,臉皮薄的人獨立作業時創造力比團體合作高。所以團隊中若有人羞於表達,就要考慮改變做法。「你要營造鼓勵的環境,或是換個方式,讓每個人先寫下來再開會討論,這樣才能避免一直被特定的人主導。」唯有每個成員都願意提出意見,才能發揮團隊的創造力。

詹雨臻 profile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認知.幽默.情感神經科學」實驗室主持人。開設課程包含認知神經科學和幽默神經科學等。曾獲清大校級傑出教學獎。

繼續閱讀 創新 思考術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