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納智捷提供

納智捷新款電動車 n⁷ 百萬有找!首波預購突破 8000 輛,卻被產業專家點出 3 大隱憂?

2023-10-31 遠見 郭逸

特斯拉(Tesla)引爆電動車革命後,愈來愈常見到各品牌電動車穿梭在台灣的大街小巷,其中包括 BMW、BENZ 等,而台灣第一台對外銷售的純電車「n⁷」因此備受矚目,價格殺到百萬元內,明年一月陸續交車,但專家看「n⁷」的發展,還有三個待解難題。

「99.9 萬元」這串字顯示在螢幕上,納智捷(LUXGEN)10 月 12 日的《PURE for all 純電未來藍圖》發布會上,掌聲如雷轟頂,全台第一輛公開銷售的純電車「n⁷」價格降到百萬以內,較其他國外品牌電動車相對親民。

延伸閱讀:電動車滿街跑的美夢還未實現,賣不掉的庫存已經成為車廠惡夢!

「n⁷」設計廠商鴻華先進(2258)23 日舉辦創新板上市前業績發表會,宣布「n⁷」預購單數突破 8000 輛,熱門程度可見一斑。

預售超預期,納智捷將衝擊市場?

百萬有找的是「n⁷」五人純粹版,納智捷董事長暨總經理左自生說,「這是為了實現去年的承諾才提出的優惠價。」但並非人人都能預購「n⁷」,目前僅限去年繳交 1000 元的 2.5 萬名會員才有資格,還得先繳 1 萬元預購金。此外,性能更佳的五人亮點版、七人亮點版則還是要賣到百萬元以上。

延伸閱讀:國產百萬電動車「納智捷 n7」又來了!首波估破 7000 張訂單,但充電布局好了嗎?

據悉,納智捷內部評估 30% 會員轉換訂單,至少有 7000 張訂單,如今順利達標,預計 11 月起以每月 1000 台的產能生產,明年 1 月中開始交車,約半年可陸續送到預購車主手中。

根據統計,台灣 2022 年賣最好的電動車是特斯拉(Tesla)的 Model 3,售出 7931 輛,如果「n⁷」可以如期交車,很可能威脅特斯拉的銷售龍頭寶座。

只是,即便裕隆(2201)、納智捷、鴻海(2317)、鴻華先進都抱持高度信心,「n⁷」目前也僅在裕隆城開幕還有 12 日的發佈會等少數場合亮相,實際狀況不得而知,而且產業專家看「n⁷」,認為其有三大隱憂尚待克服。

納智捷董事長暨總經理左自生
納智捷董事長暨總經理左自生帶領團隊生產「n⁷」,最低售價殺進百萬元內。納智捷提供
納智捷提供

隱憂一》價格競爭力

中經院副研究員戴志言樂見裕隆與鴻海合作力拚「n⁷」的表現,也是鴻海從代工轉型設計、服務的第一部車,搭配納智捷的既有品牌與裕隆的售車執照,「n⁷」是台灣純電車的代表作,無庸置疑。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王忠慶觀察統計資料,2018 年至今,台灣電動車進口平均單價是 150 萬元至 160 萬元,全球平均則是 180 萬元,所以「n⁷」賣到百萬以內,自然而然吸引國人購買。

只不過,特斯拉、BMW、BENZ 已經有品牌基底,消費者會產生從眾效應,「n⁷」除了價格,未來還得創造購買吸引力。

納智捷宣布百萬元有找的售價當下,戴志言也強調,其他車商也早已開展價格戰,尤其是最早切入電動車市場的特斯拉,今年以來屢次降價,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也說,高利率持續衝擊市場需求,讓特斯拉不得不壓低價格。但特斯拉的降價策略並未如預期衝高銷量,部分國家還在醞釀繼續降價。

戴志言說:「中國的電動車更是價格殺手!」的確,中國的比亞迪(BYD)、吉利等電動車售價日復一日下降,比亞迪新款 55KM 的領先型電動車,甚至不到 10 萬元人民幣。

戴志言認為,台灣目前的電動車品牌售價還在高水位,「n⁷」的 99.9 萬元或許成為一條「錨定線」,可喧騰一時,「但電動車生產成本不會低於燃油車,零件數少,單價卻很高。」因此,車商仍得著重開發市場,產生規模經濟效益,才能獲得市場競爭力。

隱憂二》零組件供應品質與穩定度

另外,台灣電動車零組件的供應鏈穩定度,也是考驗國產電動車能否闖出一片天的關鍵。戴志言提到,車用零組件使用壽命很長,在在考驗廠商的生產品質,以及能否持續供貨。

「而且零組件的使用量如果不夠多,廠商不會特別開特規生產線,」戴志言認為,「n⁷」還是要做到萬輛以上的單,較能確保銷售效益,自然有零組件廠商加入生產、供貨。

當然,對於相對創新的零組件廠商,戴志言認為現在是切入的時機,若成功打入「n⁷」的供應鏈,往後和國際車廠談合作,就能搬出與納智捷合作的經驗,創造國際優勢。

王忠慶也說,台灣傳統車業來自日本的生產技術,要從頭開始發展電動車相對困難,所以鴻海必須開拓海外的零組件生產、代工市場,除了併購、合資,還有購買規模較小業者的廠房與設備,目前已在東南亞、中東、美國落腳,期許打造規模經濟,藉以降低生產成本。

「n⁷」預計明年一月開始交車
台灣首輛國產純電車「n⁷」預計明年一月開始交車。
納智捷提供

隱憂三》電氣化社會尚未成型

而電動車生產出來,還得有人駕駛,台灣車主是否願意從燃油車轉換至電動車,關鍵在於政府必須建構「電氣化社會」。戴志言舉例,包括充電便利性、牌照稅與燃油稅重新設計、政策補貼等等,都會影響車主使用電動車的信賴與行為。

「燃油車主要無痛轉移到電動車,其實很難,」王忠慶以歐洲為例,透過嚴格法規,迫使車廠短時間內轉型,產製電動車,但台灣較難執行類似的作法;他認為台灣可先創造補貼的誘因,同步創建懲罰管治制度,例如高油耗標準拉高到每公升 30 公里,燃油車業者無法達成,就得發展電動車。

針對「n7」車主的充電服務,納智捷則會推出「LuxClub APP」服務,與 7 家主流充電營運商合作,整合 APP 和會員點數回饋機制,左自生指出,目前已涵蓋全台超過 8 成市占的充電服務,預計今年底充電槍總數將超過 2 千支,2024 年底則可超過 4 千槍。

「n7」的問世,深具劃時代的市場意義,但車輛本體完成後,週邊服務、政策、法規也得跟上腳步,納智捷能否如願建立口中的「電動車生態圈」?2024 年 1 月陸續見真章。

(本文出自遠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