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組織既有的問題,空降主管有辦法解決嗎?鄭貞茂:要融入原本文化,再消滅它

2023-11-15 採訪・撰文 吳俊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大家稱讚我有張完整的履歷表,其實我只是優先補足職涯中欠缺的角色。」鄭貞茂細數擔任過的職務,從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到花旗(台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接著轉任台灣金融研訓院當院長,後來當全國農業金庫總經理,隨後金管會當副主委,然後是國發會副主委,2020 年就任陽明海運董事長。

鄭貞茂表示,在每份工作中都可以學習到新視野。相對於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每個計畫需要 9 個月執行,花旗的首席經濟學家需要即時因應市場變化做出反應,「在花旗 10 年的時間讓我有很大的成長。」

延伸閱讀:信任是公司前進的力量!杏一董座陳麗如:兒時父親在地上畫的一個圈,背後的管理啟示

轉職時的重要考量:職涯還需要什麼歷練?

一般來說,職涯轉換總希望伴隨著更好的職位或待遇,但鄭貞茂建議,「不要只看眼前薪水,而是看成長空間。」所以即使花旗的名聲響亮,薪資也高,但考慮到未來的職涯可能需要更多領導帶人的經驗,所以當金融研訓院詢問意願時,就點頭答應當院長。

回顧職涯,鄭貞茂多次被邀請空降擔任主管,從金融研訓院院長到全國農業金庫任總經理,當時將原本 6 億元獲利在短短一年半增加至 18 億元;2020 年執掌陽明海運,被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期許像「李.艾科卡」(Lee Iacocca,曾於 1978 年接手克萊斯勒汽車,在 1982 年轉虧為盈),打出逆轉勝的一戰。

陽明海運在 2018 年碰到營運逆風,虧損 65.9 億元,2019 年賠了 43.1 億元,直到 2020 年 10 月,鄭貞茂臨危受命接任董事長才出現轉機,當年獲利 120 億元,2022 年獲利更創歷史高峰,達 1806 億元。隨後,鄭貞茂更將獲利分享給員工,陽明海運員工年終 13 個月,今年更發放平均 134 萬元的年中獎金。

鄭貞茂表示空降主管的訣竅就是「融入原本文化,再消滅它。」對於一個人赴任的管理者,他建議一定要融入組織文化,同仁才願意追隨,卻不能被原本文化拖累,因為經營出問題表示多半有結構性的問題,假如不改變結構性的問題,就只是無止境的迴圈。

延伸閱讀:要求的人才都一樣,怎麼搶贏業界巨頭?這家竹科公司為何不怕缺工、還年年擴編!

空降主管得先獲得信任,再解決結構性問題

要獲得員工信任,鄭貞茂建議,多關心、給福利是基本。像是農業金庫的員工回饋,希望早上可以悠哉地喝咖啡,就購買咖啡機;陽明海運遇到飲水機老舊不堪,最後鄭貞茂拍板全面換新,「員工福利關鍵在被重視感,而不是花大錢。」

為何要消滅原本文化?鄭貞茂舉出陽明海運薪酬制度不合理的文化,表示加薪的門檻太高,只要公司沒有賺錢、員工沒有升遷,加薪就是一場夢,雖然對組織來說可以節省成本,卻打擊員工士氣,評估過後決定落實績效考核與薪資連動,即使公司進入景氣循環低谷,只要員工表現良好,就可以因考核優異加薪,帶動士氣,企業才有機會翻轉。

鄭貞茂熱愛運動,更是喜歡桌球,幾乎每到新的職場就想辦法將桌球風氣帶起來,他更是從桌球體悟一項道理,「挫折感不是因為輸,而是不夠成熟。」藉由觀察每球的失敗來學習改進,企業也是如此,不管因為何種因素拖累營運,只要改革就會成功。

鄭貞茂 Profile

1963 年生,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碩士。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花旗(台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研訓院院長、全國農業金庫總經理、金管會副主委、國發會副主委等,2020 年接任陽明海運董事長。

轉職不要只看眼前薪水,而是看成長空間。

挫折感不是因為輸,而是不夠成熟。

員工福利關鍵在被重視感,而不是花大錢。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