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Gogolook 提供

首屆亞洲防詐高峰會:AI、深偽技術助長犯罪,高科技時代的防詐騙策略為何?

2023-11-23 整理.撰文 李岱君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想像一下,若你接到了主管或親朋好友的來電,要求提供公司資料或是臨時急需匯款,而聲音或視訊畫面幾乎完全一樣、難以辨別細節差異。當下你可能更不疑有他,於是就毫無防備的踏入陷阱。這就是目前最新的詐騙手法,在 AI 技術推波助瀾下,民眾更難察覺,也讓犯罪案件持續升高。

延伸閱讀:資安不只是 IT 的責任!老闆沒有這 3 個作為,別怪員工上駭客的當

詐騙有多頻繁?超過 6 成民眾每周都會碰上!

首屆亞洲防詐高峰會(ASAS,Anti-Scam Asia Summit)本月 20 日在台北揭起序幕,陌生來電辨識軟體 Whoscall 開發公司 Gogolook(走著瞧)攜手全球防詐聯盟(GASA,Global Anti-Scam Alliance)共同發表了《亞洲詐騙調查報告》,針對亞洲 11 個地區、訪問超過 2 萬名受訪者,彙整各國詐騙案件類型與統計數據,更進一步延伸討論最新 AI 詐騙趨勢。

報告指出,超過 60% 的民眾每周至少接觸到一次詐騙事件。而近來最常見的詐騙手法是「個資盜用/盜刷」(identity theft),竊取受害者的信用卡、Email、社群帳號資料,藉機盜用存款帳戶,或是將掌握的個資作為人頭戶進行另一波詐騙,讓受害民眾不自覺也成為其他詐騙案件的「共犯」。

這種「個資盜用」的常見案情如下:犯罪集團會先駭入電商的系統資料,掌握用戶電話號碼、過去交易訂單;再假裝客服人員,明確說出用戶何時下單、訂購商品內容以及交易金額,獲取信任之後,再要求用戶至 ATM「解除分期付款」、「重複扣款」就能完成一次詐騙。

1.jpg
經理人

除了個資盜用,在台灣常見的詐騙類型還包括帳單繳款、購物、投資及假冒銀行/政府的詐騙。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投資詐騙沒有個資盜用或帳單繳款來的常見,根據台灣刑事警察局統計,這種類型卻占了 2022 年總財損的 47%,顯見每筆詐款平均相對高額。

傳統上過去主要詐騙媒介為簡訊、電話,但隨著社群使用人數竄起,平台上也成為詐騙的溫床。這次報告也統計了民眾在社群平台上遇到詐騙的比例,Facebook 在台灣以高達 50% 的數據居首,其次則是 LINE、蝦皮(Shopee),年輕族群常用的 Instagram 也上榜,顯示詐騙無孔不入的潛伏在各類社群,而且受害者有年齡下降的趨勢。

2.jpg
經理人

今年報告還有一項特別的洞見,觀察詐騙趨勢往往投射了該國的社會條件,如日本更常見「親友詐騙」,假冒成親友向民眾臨時借款,且在年長者身上更容易行騙得手,這反映出日本高齡化社會的現況。

以子之矛:AI 能夠反擊詐騙嗎?

根據報告調查,詐騙受害者常見上鉤的原因有「未辨識出詐騙行為」、「太快回應詐騙者要求」、「被提供的優惠吸引」、「不確定是否為詐騙但選擇冒險」等,充分抓準民眾的恐懼與貪心下手。

4.jpg
經理人

隨著 AI 和深偽(Deepfake)技術應用氾濫,可快速又大量生成圖像、影像、音檔以假亂真,詐騙集團可不費吹灰之力,就用更快速、更逼真的手段變造素材,造成詐騙數量增加、辨識更困難。例如運用 ChatGPT 生成大量文本,符合各式口吻與語境,而詐騙集團就可以設立投資網站,捏造的煞有其事,甚至會定期發送投資報告給你;或是通過深偽創造出影像,據彭博社報導,就有民眾接到「假孩子」的求救電話,聲音相似程度之高,以至於第一時間差點受騙。

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也以深偽為題,測試 AI 複製的虛擬人是否能取代本人,騙過周遭好友。結論是在第一時間雖然難辨認,可是在互動過後對方也會察覺到不對勁,仍有些許不自然之處。但這不代表我們能鬆懈,如同 AI 的發展速度之快,更要擔心我們現有的防護跟警戒意識,是否能應對新科技結合詐騙手法的突進演化。

Gogolook 創辦人暨執行長郭建甫表示:「『團結』是對抗詐騙的最大關鍵。」今日的詐騙不再僅限於某地區或特定手法,而是持續跨越地域、不斷進化,因此建立反詐騙社群,交流資訊、共享資源是很重要的。「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某一個環節上出現漏洞,就可能變成犯罪發生的缺口。」他強調,將已知的詐騙手法曝光,資訊流通就可以讓詐騙無所遁形。

如今深偽技術已讓人難辨真偽,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郭建甫回答,最大的關鍵還是要回到個人跟跨國的公私聯防,沒有任何單一管道就能解決,要喚起意識、訓練警戒。例如員工收到老闆的郵件索取公司資料,可以仔細看看寄件人的郵件地址、後綴(@後面一串,如:@gmail.com)拼法是否有異狀,這些都要考驗民眾的防詐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

對於人工智慧「導入」詐騙的趨勢,郭建甫表示,「那些情節其實都非常像,你不用自己去發明東西,只要跟過去的受騙經驗學習就好,」

我們如何打這場硬仗?

GASA 董事總經理 Jorij Abraham 指出,最近一年間,全球詐騙損失金額達 1.026 億美元,且有 25% 的人身陷其害(統計自 2022 年 8 月到 2023 年 8 月),更因為 AI 技術的參與,詐騙案呈現有增無減的趨勢。此外,根據調查,台灣有 62.3% 的受害者無法成功追回詐騙款項,綜觀亞洲統計更是高達 90%,一旦受詐騙,就別想拿回來。

3.jpg
經理人

目前國內對於防詐的措施可分為 4 大面向,包括提升民眾免疫力、由國家通訊委員會(NCC)做電話攔截、金管會控制金流、警政與法務合力追緝。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黃壬聰表示,「今年已經攔下一千萬通電話,省下 17 億元詐騙款項。」

然而相較公部門對於防詐成績的肯認,民間聲音未必有同樣感受。《亞洲詐騙調查報告》就指出未曾報案和試圖追回損失的台灣人仍有 23.8%,試析主因為「通報過程太複雜」、認為「就算通報也沒有幫助」以及「不知道該向誰通報」。這樣的心態,具體反映出民眾對於政府機關的詐騙處置流程仍缺乏信心。

延伸閱讀:網紅製作「換臉片」遭法辦、百人受害!Deepfake 衍生的問題,不光是假訊息?

最後,身為公民的我們該如何因應呢?以下 3 招分享:

  1. 對於金融轉帳:授權任何的付款或轉帳,請確認對方的身份,別被恐懼訴求抓住情緒,用恐慌面對。且可以開啟銀行的轉帳或是付款通知,連結到 Email、簡訊、APP,一有來路不明的帳款,就立刻聯絡金融機構。

  2. 對於個資:不點開來路不明的網址,避免落入釣魚網站的陷阱。此外,若在國內接到來電開頭加冠為「+886」、「886」、「0886」或是「+XX」等可疑號碼,則要留心。

  3. 對於電話:跟熟悉親友建立「通關密語」,確認為本人的身份,或是反問個人問題,如「我家狗狗的名字」這類個人客觀的私密資訊。

此外,台灣刑事警察局也在官方設立通報專區,供民眾報案與檢舉,接到可疑電話時也可以撥打 165 查證。而 Gogolook 開發的 Whoscall 現已建立防詐資料庫,可以對號碼進行反查,旗下的服務包含美玉姨(訊息查證機器人)、數位身分驗證(Identity Suite,供企業端在註冊介面確認會員身份)也都致力於防詐領域,民眾可以善用工具並保持警戒。

參考資料:《亞洲詐騙調查報告》BloombergThe Wall Street JournalInvestopedia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AI
相關文章
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永續競爭力,從人才數據開始!HR Max 打造企業數據驅動的治理力

2025-10-13 經理人 X 104人力銀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核心,電子、製造業高度出口,任何國際永續規範,都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持續接單,如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規範,都對出口導向產業衝擊深遠。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也指出,2023 年政府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啟動「2050 淨零」路徑,以及 2025 年起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須提交永續報告書,都讓 ESG 躍升為企業顯學。

然而,現實卻出現落差。多數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建置碳排系統,人資數據治理上仍停留在紙本與 Excel。當永續揭露範疇不只限於碳盤查與財報,與「人」相關的指標——包括留任率、薪酬公平、多元共融等也成為揭露項目;一旦遇到上游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要求在短時間內提供離職率、薪酬結構等關鍵人才數據,甚至完整的通勤與差旅碳排數據,又有多少企業能辦到?

ESG治理的數據缺口

「雖然多數企業手上有員工資料,但往往散落在不同部門與系統,蒐集仰賴人工,導致計算繁瑣、錯誤率高,也難以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這些結構性問題,都讓永續報告難以落實。」

張詩音指出,當員工留任率、培訓參與度、或DEI 相關指標如性別比例、族群比例等數據逐漸成為投資人與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HR 卻缺乏工具輔助,無法即時輸出可信報表,或報告書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支援決策,也就無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
經理人

「HR需要有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所以人資必須數據轉型,否則無法在人才永續治理上建立透明度,更難累積長期的數據資產。」她強調。

HR Max 的數據解方

為協助企業突破困境,104 人力銀行推出 HR Max 系統,結合人資管理、人才發展與永續治理三大構面,透過模組化架構涵蓋招募、出勤、薪資、排班、教育訓練等服務,協助企業降低人工作業風險,讓 HR 掌握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快速支援 ESG 報告需求,一鍵產出人資相關永續報告。

除了系統採模組化設計,還能串接 ERP、CRM,做到「一次輸入、全面整合」,減少重工與資料落差,導入後可節省五成以上行政作業時間。

此外,HR Max 的 ESG 模組還可支援範疇三碳排查。張詩音說明:「過去企業要蒐集員工通勤或差旅資料,常得靠人工一筆一筆彙整,不僅耗時,還容易出錯。現在系統能直接整合員工差勤與交通方式,透過 Google Map API 自動計算里程與碳排放量,自動計算盤查年度內一整年的碳排量。原本需要一到兩週的碳排計算,現在最快一天就能完成!」

同時,HR Max 也提供視覺化儀表板與自訂報表功能,不僅能即時掌握人資趨勢,還能進行橫向比較,了解企業在產業中的位置。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解釋:「以薪酬為例,HR Max 可結合 104 薪酬調查資料,協助企業檢視薪資結構是否具市場競爭力,進而制定更精準的招募與留才策略。」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
經理人

人才永續的戰略挑戰

「回想過去 HR 系統工具要買一套光碟安裝軟體,功能大概就算薪水、管考勤,屬於很封閉的系統。」張詩音回憶,那是 HR 角色仍以後勤支援為主的年代。如今隨著數位化與 ESG 浪潮興起,行政效率已是基本盤,人資更被期待能即時掌握數據,支援營運決策,「這也代表 HR 要往更高的戰略高度走,成為組織的『永續人才顧問』!」

楊庭懿也補充,104 人資學院除了開發幫助企業永續經營的 HR Max 人資系統外,也透過顧問服務與其他專業服務,協助 HR 建立 ESG 知識與數據分析能力,讓工具與專業並行,確保永續推動能真正落地。

隨著 AI 浪潮掀起,也推動人資角色再進化。張詩音透露,104 正規劃推出「員工 AI buddy」,作為員工的第一線 HR 夥伴,能即時回應常見需求,從假勤查詢、流程操作到職涯發展建議,都能獲得初步支援;而重要議題仍由 HR 承接,確保專業判斷與人性化關懷並行。「AI 可以先行回應,讓同仁不必等待,更釋放 HR 的時間,專注於更具戰略性的議題。」

張詩音強調,人資數據轉型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放生產力,讓 HR 從行政事務走向策略決策。唯有人資能在數據驅動下發揮洞察力,企業才能真正建立人才永續的韌性與信任。

立即了解104 HR Max人資系統:https://104ha.com/D8XcY

104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