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生產與供應鏈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國際衝突易導致供應鏈斷鏈,該如何分散產地、降低風險?貿協董座:這 4 區域可優先考慮

2024-04-26 採訪・撰文 吳俊毅

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頻傳,從 2018 年的美中貿易戰、2022 年的俄烏戰爭,到 2023 年的以巴戰爭,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衝擊。在全球化趨勢逆轉的背景下,企業紛紛重塑供應鏈,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也是地緣政治的要角,就是美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下稱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解釋,美國在疫情期間發現,高達 60% 的藥品來自中國,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風險,因此決定將重要的製造業移回美國,並將全球供應鏈重塑為 3 個核心圈:最內圈核心是拉回美國生產(reshoring)、中間則是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的近岸外包生產(nearshoring)、最外圈則是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像是印度或台灣。

延伸閱讀:食衣住行變貴了,竟是遠方的俄烏戰爭造成的!一圖看懂:戰爭離你有多近

其中,重要的晶片產業如台積電,就被要求到美國設廠;電動車產業則是透過 2022 年的《降低通膨法》,要求電動車電池零件須有 50% 在北美(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生產或組裝,才能獲得每輛車 3750 美元(約新台幣 12 萬元)的減稅優惠。

具備領先優勢產業,應積極布局全球

這波供應鏈遷徙,讓企業迎來了新的機遇。黃志芳指出,台灣在半導體、電動車等關鍵產業具有領先優勢,因此企業應積極布局全球,黃志芳建議台灣企業考慮下列 4 大區域。

1.東協:過去的南向政策,已經讓許多製造業前往越南、印尼、泰國甚至菲律賓設廠,台灣企業可以善用此優勢。
2.印度:崛起中的國度,擁有 14 億人口、勞動力年輕等優勢。
3.中東歐:距離歐洲市場近,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也加碼投資匈牙利,避開歐盟對於電動車的限制。
4.中東: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推動「願景 2030(Vision 2030)」,積極建設智慧科技城,促進經濟多元發展、開放外來投資等,也成為台商設廠的選擇。

在「能做的生意」與「該做的生意」之間取捨

貿協資深顧問李牮斯認為,「因應這波地緣政治的動盪,台灣才真正邁向全球化。」過去聚焦將工廠設在中國,比較像是中國化,導致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現在反而迫使台灣企業布局全世界,優化企業體質。

地緣政治衝突的後果難以預測,如日前美國海關以「零件涉嫌違反對華制裁」為由,扣押約 1000 輛保時捷(Porsche)、數百輛賓利(Bentley)、數千輛奧迪(Audi),理由是,這些車子使用的中國製零件,違反美國的《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導致福斯製造汽車集團(Volkswagen)必須緊急替換相關零件,延遲入關交車時間。

即使生產流程與產品符合規定,也有可能遇到衝擊,黃志芳舉了某家台灣企業的慘痛經驗,該企業拿下美國企業的訂單後,原本要銷往伊斯蘭國家,卻發生以巴戰爭,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讓伊斯蘭國家發起抵制美國貨運動,導致 1600 萬美元的訂單只能被迫取消。

延伸閱讀:升息、戰爭導致客戶砍單,只能自認倒楣?時碩工業靠 2 招降低大環境衝擊

黃志芳建議,企業要透過以下幾個方向強化企業韌性:

1.建立護城河:透過品牌、技術、成本優勢、網絡效應等,建立競爭優勢。
2.取捨:在「能做的生意」與「該做的生意」間取捨,別被短期利潤沖昏頭。

同時,黃志芳提醒,台灣企業要小心過度擴張、槓桿太大會喪失韌性,例如原本企業的產能是 100 單位,但接收到 200 單位的訂單時,會想辦法增產到符合需求,導致一有波動,周轉不及就應聲倒地,建議在地緣政治風險盛行的時代,降低槓桿的程度,最多增至 120 單位的產能,因應不時之需。

黃志芳形容,全球化的年代,企業就像在平坦的道路上開車,速度愈快愈好;因應地緣政治的風險,隨時都會有落石,企業應當求穩而非求快。


黃志芳

1958 年生,畢業於台大政治系國際關係組。曾任外交部長、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2017 年接任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

李牮斯

1982 年生,畢業於科羅拉多學院。曾任丹佛、紐約與香港之外資機構投資長與分析師逾14年。現任外貿協會資深顧問。

繼續閱讀 策略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