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pexels

食安風暴燒不停,餐廳出包不能只怪缺工!專家:這 3 點造成業者危機意識不足

2024-04-26 採訪.撰文 盧廷羲

今年春天,台灣爆發食安危機,從蘇丹紅辣椒粉、寶林茶室中毒案,到上市櫃餐飲集團如王品旗下的初瓦、嚮辣,以及藏壽司接連出現食物中毒。4 月底,台中 EMPEROR 和牛燒肉、御帝和牛燒肉,也被食安處查出牛肉與其它食材過期。

曾任三商行外食事業部(現為三商餐飲)總經理、安心食品(摩斯漢堡)總經理,現為餐飲顧問的袁世民分析,這波食安風暴並非個案,背後有系統性原因,且不光是缺工、人力不足。他觀察,從表層來看,有 3 個環節引發這次食安問題:

心態鬆懈、人員流動、季節影響,3大原因環環相扣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持續 3 年,在業績變差的情況下,導致餐飲從業人員心態鬆懈,「前幾年禁止內用,餐廳根本沒客人,連生意都做不起來了,就比較不會在意食安問題。」

其次,是產業的人力結構變化。疫情期間,許多資深員工離職、轉行,新人的比例變高,團隊對於食安的危機意識也降低,「疫情恢復後,大家可能會優先搶業績。」袁世民說,新人的敏感度不足,不一定那麼快察覺事情的嚴重性,都是事件的潛在因素。

延伸閱讀:藏壽司食安風暴|藏壽司道歉了!十天內傳 15 例,新北 12 家分店僅 3 家合格

第三是季節因素,春夏交替之際,最容易出現食安問題,「天氣變化很大,這個時期的東西很容易潮濕、發霉。」袁世民說,夏天的東西容易臭酸、腐敗,大家會留意,春天的潮濕與發霉現象,卻不一定會被注意到。

主因:管理者的危機意識不足,沒有徹底執行 SOP

從經營者的角度、系統面來看,是管理者不夠重視食安。袁世民分析,有些從業者認為,餐飲業大量缺工,導致沒有多餘的人力,慢慢出現食安危機,「這可以說是一個理由,但我覺得不能把缺工當成藉口,大家都在缺人,還是有企業表現得很好。」

他也說,食安風暴不是第一次發生,各大餐飲集團早就制定好 SOP、工作守則,所以問題點也不是缺乏管理流程。最根本的原因,是從上到下的團隊,危機意識都不足,「如果經營者意識到,食安問題會讓我掉 30%、50% 業績,甚至直接倒閉,他會更督促底下的人員。」畢竟,對餐飲業來說,一旦失去顧客信任,沒有人來用餐,餐廳的命也就沒了。

延伸閱讀:王品食安風暴|累計 150 例!初瓦、嚮辣餐廳傳食物中毒,王品提 3 大「關懷方案」

袁世民指出,餐飲業的特性是流通性強、人員變化快,餐廳並不是訂出 SOP、建立一個公告,所有人就會馬上學會,「很多工讀生,你剛訓練完他,3、4 個月他就離職了。」因此,關鍵在於管理者有沒有確認好,SOP 的執行程度與效果。

例如,某個 SOP 的檢查項目有 30 項,可能對於新人來說,他看到密密麻麻的選項,根本不知道從何查起,「更好的管理方法,是先教導他這 30 項裡面,其中哪 10 項是最重要的,至少不會忽略重點。」

解決之道:強化採購、稽核管理,穩定餐廳營運品質

至於解決方法,袁世民建議要加強採購與稽核流程。企業應建立一套採購原則,確立什麼樣的公司,才能成為自己的供應商,「這些原則會淘汰掉很多奇奇怪怪的廠商,也就做到源頭把關的效果。」

他舉例,有些餐飲集團,聘用的採購人員是食品科學、營養學出身,再開始訓練採購專業。如此一來,這些人一到了工廠、看到食材,能展現出更專業的判斷能力與敏銳度,「至於會不會談價格,我覺得那個是比較後面的事情。」

另一方面,加強稽核也能穩定餐廳品質。袁世民說,他接觸過的餐飲集團,除了內部稽核小組,日本母集團也會不定期派員來台稽核,從食材、服務、衛生,都以最高標準檢視。

袁世民指出,食安是餐廳的命脈,是每天工作都必須留意的問題。從經營者的觀點來看,只有管理者更積極面對、重視每個流程與細節,才能減少食安事件。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