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兩大「碳排巨獸」聯手,竟能加速邁向淨零!中鋼如何攜手石化業,年減碳 5000 噸?

2024-06-10 採訪・撰文 王毓茹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把鐵礦石、焦炭和助熔劑加入高爐,產生熔融鐵水與熔渣。接著把高爐鐵水和廢鋼投入轉爐,煉成鋼液,再經過處理成為鋼胚。過程中要燃燒大量化石燃料,才能達到煉鋼所需的高溫。這樣的原料和製程,註定鋼鐵業碳排大戶的命運。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統計,鋼鐵業是重工業碳排第一,占全球排放總量7%,為實現淨零目標,鋼鐵業要在2050年前達到減排50%。對此,歐盟開出第一槍,2023年10月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商要逐季申報相關碳排放資料,2026年正式實施。

台灣鋼鐵業龍頭的中鋼公司,是台灣最大的上游及生產鋼廠,公司市值近4000億,旗下還有生產粗鋼的中龍公司,以及轉投資的工程、材料、物流和綠能等事業。也就是說,中鋼的每一個決策,都牽動中下游廠商和相關業者。要實現鋼鐵業的低碳轉型,大家都在看他們怎麼做?

延伸閱讀:顧客來消費,就是在響應減碳!遠東 SOGO 為何要成為第一個有碳標籤的百貨?

聯手石化業「鋼化聯產」,一年可減碳近5000噸

整合鋼鐵與化工產業碳資源循環利用的「鋼化聯產」,就是最好的例子。鋼化聯產的目標很「夢幻」,讓鋼鐵和石化2大碳排之王,攜手做減碳。要達到目的,第一靠技術,第二是地理位置。2022年中鋼投資2億元建立先導實驗場,與工研院技術合作,先用變壓吸附裝置捕捉鋼廠產生的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再利用觸媒轉化技術產出甲醇和甲烷,成為石化廠的原料。

「我生產的一氧化碳拿出來後,不可能送到台北那麼遠,運輸成本太高。」綠能與系統整合研究發展處處長陳宗榮強調,中鋼占有地利之便,臨海工業區周邊就是石化業,包含中油、大連和長春等大廠,雙方很容易串聯。如此一來,中鋼製程產生的廢氣可以循環再利用,化工廠也可以取得低碳再生原料,不需要仰賴進口碳源。

環境保護處處長吳一民表示,鋼化聯產是進行式,減碳規模也是循序漸進,「從實驗室階段減掉1、2噸二氧化碳,現在先導場一年已經達到近5000噸,下一個目標是擴大到示範工場,預計每年可減碳24萬噸。」

這當中牽涉到技術層面,陳宗榮表示,中鋼的技術能量來自內部培養和外部資源。內部是把專長相近的人集合起來,針對議題進行研發,再搭配需要的技能來招募新進人員;外部則和學校及工研院等單位合作。

長期目標得從現在開始,做好前期技術育成

2021年,由時任董事長的翁朝棟親自領軍成立「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按短、中、長期,規畫10條減碳路徑,要從減碳走向零碳。舉例來說,中期低碳目標是2030年,採取鋼化聯產和增用廢鋼等策略。至於長期零碳的2050年,則投入無碳燃料和碳捕捉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等。「雖然有些工作是短期、有些是中長期,但所有項目都會在減碳小組的季度會議上檢視進度,還會對照國際發展現況。」像鋼化聯產在減碳路徑中屬於中期目標,但已完成先導工場。

吳一民指出,因為技術養成需要時間,再以碳捕捉封存為例,把二氧化碳分離後,進行壓縮封存。雖然是長期目標,但已著手建廠。「我們必須先育成這項技術,做好前期工作,才能在目標時間做到位。」

2021年初,中鋼和經濟部簽署減碳協議書,首度訂定減碳目標,以2018年為基準,到2025年必須減少7%排碳,隨後再訂出2030年減碳25%、2050年達到碳中和。「這是很有挑戰性的任務,『畫押』下去就一定要達到。」因此,公司把總目標攤到各單位,進行總量管制,生產單位每個月都必須達到減排目標。

延伸閱讀:各部門協力讓航班「減重」!中華航空如何減下逾 13 萬座籃球場的碳量?

開發碳中和產品,下游廠商可立即使用

努力減排的同時,也增加廢鋼再利用,並開發碳中和產品。光是挑選產品就大有學問。中鋼的產品那麼多,要從哪一項入手?吳一民先從結果來思考,「我要讓消費者知道這是碳中和產品,不能我們上游拼命減碳,結果中下游製程超耗能。」

意思是,中鋼提供碳中和原物料,希望中下游廠商也願意做到碳中和,所以要找志同道合的夥伴。其次,從生產鏈短的產品開始。做一台碳中和的汽車,上千個原料和製程都要低碳很難,相較之下螺絲螺帽就比較容易。因此,他們鎖定碳中和線材和熱軋鋼捲,計算鋼材的碳足跡,再給採取同樣模式的下游廠商做成六角螺絲,直接在工程或生活中使用。

中鋼的廢鋼都是自產自用,推出排碳量低、含廢鋼比率12~40%的鍍鋅鋼品。陳宗榮表示,最初從門檻比較低的電腦機殼材料做起,再逐步進入嚴格的電動車等領域。

2023年,中鋼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第三方認證,產出台灣首批符合碳中和標準的鋼材,可減碳25%,其他的碳排以碳權抵消。回顧中鋼近年減碳成績,2021~2023年,每年減碳29.3~35.8萬噸,為鋼鐵業的淨零之路,邁出一大步。

中鋼公司
中鋼和工研院技術合作,連結周邊石化業者,實行共同減排的「鋼化聯產」,讓中鋼製程產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和甲烷,成為石化廠的原料。
中鋼公司提供

TIPS 鋼鐵業如何擺脫碳排巨獸的宿命?

① 營運本身就會大量排碳,減碳難度高,必須把目標畫押下去,並落實到各部門,追蹤進度。
② 許多減碳技術例如碳捕捉,相對不成熟,需要結合外部資源研發,提前10年以上布局。
③ 身為原料供應商,必須找到志同道合的中下游夥伴,才能確保從原料提供到產品製作都低碳。


吳一民

中鋼公司環境保護處處長,負責因應減碳相關法規、減碳策略規畫及碳管理業務。

陳宗榮

中鋼公司綠能與系統整合研究發展處處長,主要進行節能減碳相關技術研發。

中鋼公司

1971年成立,是台灣最大的鋼鐵公司。主要產品為鋼板、棒線和電鍍鋅鋼捲等,粗鋼年產量約1000萬公噸。2023年產出台灣首批符合碳中和標準的鋼材。2021 ∼ 2023年,每年減碳29.3 ∼ 35.8萬噸。

繼續閱讀 ESG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