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撰文 王毓茹

企業二代接班為何搞到家族失和?傳承分 3 階段,途中這些地雷要注意


日台南老字號東成醬油傳出二代兄弟鬩牆,兩個弟弟聯手解雇大哥的總經理職位,鬧上新聞版面。創業容易,守成難。《如何搞定接班人?》指出權力轉移是公司最脆弱的時期,很多公司會在新任領導者手中出狀況,除了手足不和、對簿公堂,還容易經營不善,面臨破產或賣給競爭對手的命運。
掌門人過度自信、不肯退休,恐耽誤接班團隊養成
為什麼接班會接到家族分裂、搞垮公司?
最常見的原因是創業者缺乏交棒規畫、不肯退休。二代大學策略導師、勤業眾信前總裁陳清祥表示,很多老一輩的人要等到身體出狀況才想到交棒,「他覺得自己還那麼年輕,幹嘛交出去?」
等到有一天非交棒不可,二代的歷練不足,表現不能讓下屬服氣,人際網絡也不穩固,對公司打擊很大。《可繼之道》提到,在兩代共治的時期,一代最忌諱獨攬大權。若接班人處處都得聽命行事,做決策管理時,一代還干預阻撓,就會破壞他在員工及合作夥伴間的威信,不利形成新的領導團隊。
其次,是家族成員不睦。特別是子孫眾多的大家庭,若大家長特別偏愛某個成員,會造成手足嫌隙。當接班人都成家立業後,可能對家族企業的內部資源分配更敏感,利益分配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嚴重的內部衝突,甚至還擴大到婆媳、叔姪等家族成員。二代大學校長萬以寧說:「家族企業好的部分是家人就是員工,加班到半夜也不會跟你計較,壞處是公私難分。」當「家族」和「企業」的利益混為一談時,就會造成動盪,影響公司穩定。
若繼承人盲目躁進,一代也可能把公司收回
如果交棒規畫不足,導致接班人能力不足就上任,嚴重時甚至導致經營危機。《接班人》提到,接班不順搞垮公司的例子很多,許多二代從海外回來,好不容易掌權,立刻大張旗鼓,企圖證明自己的實力。少主繼位,手上資源豐富,吸引各路人馬來尋求合作,每個項目看起來都比本業好賺,於是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多角化經營,投資最熱門的新能源或AI,結果投資泡湯,本業還被競爭對手侵蝕,財務吃緊後留不住員工,把累積數十年的家產揮霍殆盡。放眼企業界,不乏一代交棒後,眼見經營不善,又把公司收回來的例子。
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指出,二代接班後,最容易因躁進而失敗。「有興趣的項目,你有很多方式可以參與,例如策略聯盟合作,不是每一個都要砸大錢投資。」
《可繼之道》以香港的新世界發展為例,公司涵蓋物業、飯店和百貨,是香港4大地產商。1989年,創辦人鄭裕彤讓兒子鄭家純擔任總經理,扛起重任。他上任後想大展長才,做了一連串重大投資,讓公司債台高築,負債從港幣30億元增加到90億元(約新台幣373億元),股價也應聲下跌。2年後,原本淡出的鄭裕彤只好重出江湖主持大局,調配資產、削減債務,由於他的江湖地位和聲望高,能夠穩定軍心,讓許多銀行和投資人願意支持,順利度過危機。在那之後,鄭裕彤的接班計畫改為「雙軌並進」,鄭家純是第一梯隊,孫輩則在國際大企業工作和實習後,進入新世界發展當第二梯隊接班人,才完成家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