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王毓茹

明明是老闆,卻被老臣、股東當小孩!企業二代接班後 5 大挑戰怎麼解?


「二代就像軍校生,現在你終於畢業,要上戰場了,怎麼讓自己存活下來?」二代大學校長萬以寧比喻商場如戰場,一代是打過越戰的老兵,傳承畢生的功夫和經驗後,終於輪到接班人提槍上陣。
接班是起點,不是終點。首要面臨的挑戰是,大環境已經改變。《接班人》提到,30年前創業只要集中火力,可以靠單一核心優勢走天下。如今實體與虛擬經濟都不可輕忽、加上AI和數位科技、地緣政治的議題等,新一代企業家需要具備全方位的視野。
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台灣數位企業總會創會理事長陳來助觀察,二代上任後,最常面臨公司轉型和組織管理問題。「通常成立30年以上的公司,接班後都要轉型。不只是數位化、減碳,就連賣醬油的,都要改變。」他表示,台灣以製造業居多,如果公司產品是高污染、高耗能,在減碳限塑趨勢下,勢必要零碳轉型。「碳要錢這件事,就是時代不同,改變了商業模式。」此時公司領導者可採「雙軸轉型」策略,除了讓原有的商業模式升級,也要思考成立或投資新事業,找尋另一條路。
組織管理上,一代的公司大多是「太陽式組織」,老闆發號施令,其他人聽命執行。「二代這樣做絕對死掉。」為什麼?陳來助表示,這種模式要靠幾十年經驗累積,但二代和員工還在培養默契和信任,因此必須建立金字塔式的科層組織,靠制度來規範,「你當領導人,指令要出得去、訊息回得來。」培養自己的接班團隊、建立溝通管道,才能落實決策。
二代大學策略導師、勤業眾信前總裁陳清祥則表示,缺乏團隊時,除了讓老臣來輔佐,也可以聘請外部顧問或專業人員。首先要想,自己在行的是什麼?缺少的能力什麼?比方說自己擅長產品,不懂行銷,就找行銷人才加入。「可以找人來當主管,或直接當你的特助,都能完善接班團隊。」
萬以寧提醒,經營企業,肯定會經歷各種興衰和挑戰,不妨把一代當軍師,「老兵身經百戰,可以聞到危險在哪裡。一個打過仗、一個具備新知識,融合在一起,對公司才有好處。」
企業二代接班後 5 大挑戰
Q:以前做決定都是老闆一人說了算,要怎麼調整組織?
第一代作為創業家,通常採取強勢作風,一個人運籌帷幄。《鴻毛之重》提到,隨著公司發展,事情愈來愈龐雜,二代通常要做好專業分工,建立制度化。例如許多公司過去規畫決策都在老闆腦中,部門之間不相通,也很難互相支援。所以 二代剛上任時,與其說是老闆,更像各部門間的橋梁 ,透過他盤點、溝通、調整組織制度,才能打破橫向溝通障礙,讓團隊動起來。
Q:我已經當老闆了,長輩還是把我當成後輩,該怎麼辦?
許多二代很苦惱,明明已經當老闆了,但老臣、股東或長輩們依然把你當成小孩。這是因為一代打下江山,本就受到員工信賴,二代要樹立個人威信需要一段時間。
該怎麼化阻力為助力? 第一,注意溝通用字。 《傳承與被傳承》提到,不能批評長輩的經營模式和豐功偉業,提出改革想法前要先肯定過去成績,例如把「改革」換成「精進」或「升級」,顧到長輩的面子。
第二,讓長輩成為幫手。 除了廣泛請教意見,請資深主管開課傳授經驗也是一種方式。推行改革時,可在不同議題找到適合的長輩當夥伴,借重他們在公司的影響力,幫你疏通管道,讓指令能落實執行。
Q:在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與經理人共治?
《家族企業的治理、傳承與接班》提到,當家族企業規模愈來愈大,專業性、複雜性到了一定程度後,多數會聘請非家族成員的專業經理人,常見的模式是「內外分工」,由家族成員擔任股東或董事,外部經理人擔任CEO。持股家族主要維繫對外的政經網絡關係,以及參與併購、策略聯盟等重大決策。CEO則負責產銷、研發和營運。另一種方式是內部分工制度,常見於高專業技術的電子、科技業,例如二代擔任董事長,負責組織管理、新事業部門,資深經理人當總經理,專門做研發或主力產品。
採取 二代和經理人共治模式,最忌諱擺出老闆架子,表現出上下尊卑的階級意識,會讓能力強的專業經理人求去。 此外,家族成員跟經營團隊必須建立統一的溝通管道,避免成員意見不一私下溝通,最好先在家族會議形成一致觀點,再跟經理人討論。
Q:上任後想衝刺營收做出成績,一代反而憂心忡忡?
業績成長的背後,可能忽視風險管理。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表示,很多二代想證明自己,會想辦法追求營業額成長,但是有經驗的領導者會更在意,這個成長從哪裡來?
除了表面的數字,還要注意財務和庫存。他舉例,雖然營業額增加,但應收帳款也比去年增加50%,意味著自家公司放帳條件變寬,即使吸引了更多客戶,卻容易讓財務面臨風險。另一方面,若公司產品具有時效性如電子產品,庫存過多風險也會提升。「應收帳款那麼高、庫存又多,只要兩個客戶不付你錢,你之前賺的錢就賠掉了。」李育家觀察, 一代普遍風險意識比二代強,碰到成長機會時,會先守住底線,這種風險意識是二代需要特別培養的。
Q:在商場經驗不足,怎麼拓展視野,更好地帶領公司?
借助外部資源,提升所需能力。可透過進修交流,彌補經驗不足。公司產品和服務如果與專業技術相關,除了在自家跟老師傅學, 也可透過外部進修考取證照,或是就讀EMBA。 企業成長時,領導者必須想辦法在管理、策略分析和規畫等方面與時俱進。
此外,也有 專門提供給二代的課程。例如二代大學、零碳大學、企業二代接班財管速成班等。 萬以寧以二代大學的「私董會」課程為例,模擬公司的董事會,由二代經營者報告,私董會成員共同審視決策,提供建議。例如公司想要引進自動化設備,二代學員必須做好可行性分析、財務報告和執行計畫。目的是累積經驗,面對將來商場各種挑戰。
最後, 台灣產業聚落明確,二代社群的能量很強 ,例如台中市機械業二代協進會(簡稱G2)、螺絲貿易協會二代青年團等。G2會長傅彥凱表示,社群很重視訊息交流和進修學習,還和政府對接,「比方說我們機械業怎麼透過政府的平台,與半導體產業在設備等項目展開合作,這也是G2成員開拓新客戶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