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 吳美欣

拉高房務員小費,會員貢獻金額漲 11%!煙波靠「計點制」激發員工動力


在 2024 年 4 月,花蓮發生芮氏規模 7.2、最大震度 6 級的地震,重創旅遊業。根據花蓮旅館同業公會統計,光是 4 月退訂潮,就造成飯店業 5 億元損失,「坦白說,疫情後,其實就煙波的地理位置來說,殺傷力算是滿大的。」煙波國際觀光集團副執行長董華玲說。
煙波目前有 10 個館別,其中 4 館在花蓮館、3 館在宜蘭,屬於重災區。但是,根據煙波內部統計,截至 6 月止,會員貢獻金額較去年度成長 11.35%,代表客戶忠誠度變高。跟營收同時成長的,是在今年前 6 個月,煙波發給房務員的小費,高達 74 萬元,房務員平均薪資達 5 萬 3000 元,最高可領 6 萬 5000 元。
「計點制」反映實際工作量,做愈多領愈多,激發動力
拉高房務員的薪資,是煙波站穩飯店市場、維持服務品質、度過缺工的關鍵。「飯店的硬體設施不能常常換新,很多細節與服務,是由人員貢獻的。」原本,飯店給薪採「間數制」,超過每日打掃的房間數,就另給房務員獎金。但是,董華玲實際了解,發現這並不公平。
因為房間坪數大小不一樣、續住、退房,以及家庭客、商務客、團客,整理難度就有差異,全部計為「一間」,並不能反映實際工作量。2019 年,他們把「計間制」改為「計點制」,根據房間大小、住宿性質、旅客類型給點,規定每位房務員每日必須達到 420 點,以上另發獎金。
但是,這又衍生出另一個問題,過去,排房主管只要指派哪位人手、整理哪間房,現在還要考量坪數、類型、點數等種種因素,動作再快也得花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絕對是有哪個環節需要被檢視。」
了解這並非單一案例後,煙波把排房工作數位化。能自動計算點數、即時顯示房務狀況,排房時間縮短到 20 分鐘。而且開放房務人員自由接單,只要做滿規定點數,想要多賺錢的人,也能繼續「搶房」賺外快,「有些同仁喜歡工作輕鬆做,有些人就是很需要錢,讓每個人自由選擇。」
在 2023 年 12 月,煙波更推出獎勵機制,房客可以掃描 QR code 給小費,煙波還會再加碼一倍給房務人員,房務員也可以看到客人的留言。不僅提升自我價值,也可以減少房間品質的問題。2019 年至今,集團房務員離職率已降低 15%、台南館更是下降了一半,「不敢說所有人都很滿意,但至少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歡這個制度的。」企業品牌永續處副協理葉君薇說。
結合稽核與獎金制度,剛柔並濟才能推動改革
因為觀察到早午餐市場興起,2023 年,煙波把早餐時間延長至中午,變成早午餐的供應型態,針對沒有住宿的消費者,銷售早午餐券,開拓客群。為了吸引潛在顧客,就必須把餐點弄得更精緻,每館都提供標準菜色,以及特殊餐點,並訂出一套作業流程,設定每道餐點的火侯、溫度、甚至是濕度控制,還有擺盤,還會派祕密客,檢視餐點品質。
「剛開始執行前 2 個月,師傅反彈聲是非常大的。」因為跟以往的工作方式不同,所以他們把獎金與稽核制度結合,祕密客會根據鹹度、色澤、油份、外觀等標準打分數,達標準以上,師傅就可以多拿獎金;以下,也會被扣錢。看到愈來愈多人因為早午餐而來入住煙波、也有主廚會說自己被挖角,「其實師傅也會非常有成就感。」希望透過提升薪資、榮譽感等等,打造職人精神,「讓每位員工可以驕傲的說,自己在煙波工作。」
改革能夠快速推動,也因為集團直接管轄資訊、顧客管理、採購、財務等後勤部門,只要決定方向,政策就可以快速擴散到各館。不像一般飯店的各館負責人,得各自打點餐飲、住宿、採購等細節。需要的人力更精簡、也更容易創造綜效,他們曾接手一間飯店,當時的負責人聘雇了 127 人,但煙波只用了 52 人,就經營起來。
董華玲
2012 年加入煙波,目前擔任集團副執行長。
葉君薇
2019 年加入煙波,目前擔任企業品牌永續處副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