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Flickr /@dennis

墾丁觀光再傳悲報!遊客數創 41 年新低、3飯店驚爆熄燈,為何旅人們不去了?

2025-01-09 商業周刊 韓化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墾丁觀光又傳悲報。根據墾管處統計,墾丁國家公園 2024 年遊客總計 214 萬多人次,創下 41 年來非疫情期間的歷史新低。近期又爆出 3 間飯店即將熄燈,包括在地經營 28 年的統一渡假村墾丁海洋體驗樂園,預計 2 月底結束營業;連鎖飯店業者「承億文旅」也傳出因租約到期,房東不續租將撤出墾丁;另一間專接旅行團的老牌中型旅館也傳出停業整修消息。



墾丁的觀光情況到底如何?以下為《商周》2024 年 8 月的報導:

最近位於墾丁的知名餐廳「冒煙的喬」宣布熄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為什麼大家都不想去墾丁了?從統計數字來看,墾丁的遊客數,是斷崖般的崩跌。2014 年,墾丁的遊客人次高達 838 萬人,但今年前 7 月只剩下 133 萬人次,全年恐不到 200 萬人次,比 10 年前整整少了近 8 成。

不少人將矛頭指向墾丁的住房和餐食越來越貴,讓遊客卻步。加上隨廉價航空發達,航線日益增多,民眾搭機前往日本沖繩、越南峴港、印尼峇里島,可能比去墾丁還方便,種種因素使墾丁的優勢不斷流失。

外界還忽略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東南亞渡假勝地不斷引進國際品牌的飯店和渡假村,墾丁迄今卻仍未有國際品牌進駐,因而失去對國際觀光客的吸引力。

墾丁是如何走向沒落的?為何對手突飛猛進,墾丁卻原地踏步?以下是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的訪問口述:

延伸閱讀:哈爾濱爆紅變 2024 旅遊勝地!發生什麼事?從社群迷因解析

墾丁極具國際市場潛力,台灣卻沒國際級大野心

台灣發展觀光業未能搶占先機,特別是墾丁這個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地區。墾丁的海灘深受外國遊客喜愛,但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滿足於國內遊客的需求,頂多吸引一些港澳客人,卻沒有努力將墾丁打造成國際級的觀光景點。

墾丁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具備了面向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們卻錯失了遠見,未能提前預見並把握未來。

例如,小港機場作為一座國際機場,本可以透過大量的包機,將國際遊客帶到墾丁,藉此提升墾丁的知名度,但我們並沒有這樣做。

少了國際飯店、度假村,也削弱外國旅客前往意願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墾丁長期以來缺乏國際品牌的飯店和度假村。直到最近,墾丁才開始有國際品牌進駐,但建設進度遲緩,無法及時提供服務。

為何墾丁沒有國際品牌飯店?這和台灣旅宿業者的思維有關,很多飯店業主不願意引進國際品牌,因為無論是加盟國際品牌,或是委託國際品牌來經營管理,都要遵守他們的規範,這會增加成本,還需要與品牌分潤。業主們往往認為自己經營就好,而忽視了國際品牌能夠帶來的行銷效益。

延伸閱讀:搶下廉航載客王!酷航的祕密搶客術:員工扮成皮卡丘、設「12 歲以上」專屬寧靜區

大約十幾年前,台灣曾吸引了一波國際品牌的進駐,例如台北 W 飯店、寒舍艾美酒店等。但一直到了近年,台灣的業主才真正認識到國際品牌的重要性。

許多台灣遊客在國外旅行時,會選擇入住國際品牌,因為這些品牌提供了一定的品質保障。國際品牌也會進行國際行銷,例如在飯店的電視上播放新開幕的飯店廣告,或透過電子報通知會員最新的開幕資訊。

當人們到訪一個陌生的城市時,往往會選擇訂國際品牌的酒店,即使是 Holiday Inn 這樣的平價品牌,也能提供基本的品質保障。這種品牌效益是台灣業主近年來才開始重視的,因此我們看到台灣的國際品牌酒店近年迅速增加。

然而,墾丁的發展卻未能及時抓住這些機會。過去,業主只經營本地市場的客源,忽視了國際市場的潛力,如今,海島觀光經濟的市場,已經被東南亞國家發展得差不多了,墾丁突圍的空間越來越小。

日本值得借鏡:壯大觀光產業,解決人口老化內需不足問題

相較東南亞國家高度重視觀光產業,我們把資源高度集中在半導體業,產業政策傾斜的結果,讓觀光一直沒有真正被政府重視。

像台積電被視為「護國神山」,這確實無可厚非,但別忘了,服務業才是基礎產業,能創造最多、最廣泛的就業,也可以讓學歷不是這麼高的民眾,能獲得工作機會。

日本發展觀光產業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鏡。日本因為人口逐漸老化和減少,導致內需市場持續下滑,於是,他們積極吸引觀光客來彌補內需市場的不足。也就是說,日本透過壯大觀光產業,來解決人口老化引發的內需萎縮難題,這個策略的成效顯而易見。

台灣在發展觀光產業時,環境意識抬頭也成為一個兩難,其實現代的環境工程技術,已經能夠在生態保護與開發之間找到平衡,但我們往往因環評問題,而放棄了開發機會。

政府在平衡地方利益時,需要具備更強的說服力,以確保各方利益都能得到適當的考量。

相關文章 /
國旅好貴⋯觀光旅館平均房價 4195 元創新高
總說「去墾丁不如去沖繩」...疫情前就有一天3萬的金瓜石國旅,做對什麼?

(本文出自 商業周刊

繼續閱讀 時事觀點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