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美超微恐遭除牌!投資人如何避免股票淪為廢紙?股票下市原因解析


美國知名伺服器製造商美超微(Super Micro Computer Inc.)近期因遭安永切割、不斷推遲財報提交日期,一度瀕臨下市,打擊投資人信心。
股票下市(Delisting)是指股票被移出交易所,通常分為公司主動選擇的自願下市,以及因未達交易所要求而被強制下市 2 種狀況。常見下市原因包含:股價過低、財務困難、違反監管規定、破產、合併或被收購,以及選擇私有化。
如 2020 年 美國裁縫品牌 Tailored Brands,因股價連續 30 天低於 1 美元而被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下市,隨後申請破產保護,其股票轉至場外交易市場(OTC Market)交易。
家居用品 Bed Bath & Beyond 於 2023 年因資金問題申請破產,那斯達克隨即停牌並下市,導致投資人幾乎損失全部資金。
此外,地緣政治因素也可能導致下市,2021 年中國移動(China Mobile)遭指與中國軍方關係密切,基於美國政府行政命令被紐約證交所下市。
縮減公司規模也可能導致未達交易所上市標準而遭到下市,如 2024 年生技公司 NexImmune。
強制下市 4 大原因解析:美股、台股下市條件一次看
股票下市的原因中,除了股價過低外,以下 4 大因素也常常導致公司被迫從交易所退場。
強制下市原因1:股價過低
首先是市值縮水,若公司的市值長期低於交易所規定標準,例如紐約證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市值須達 1500 萬美元,否則公司將會被示警,若未能改善,最終可能遭到下市。
強制下市原因2:營收或資產未達標準
營收或資產未達標準也是另一個關鍵因素,部分交易所如那斯達克,要求公司達到最低營收或股東權益標準,若未能滿足,也可能被除牌。
強制下市原因3:財報未完成或未披露
財報未完成或未披露亦會導致公司面臨下市風險,如近期美超微財報難產,即面下市危機。公司若未能按時提交如年報、季報等必要文件,或出具的財務報表不符合規定,交易所可能對其進行處分。
強制下市原因4:違法或欺詐行為
若發現違法或欺詐行為,則會直接觸發交易所的下市程序,如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遭揭露財務造假後,因涉及人民幣 22 億元的虛假營收數據,被那斯達克強制下市。
台灣股票最常見的下市原因之一,是公司不符合上市最低財務標準。台灣股票下市條件包含: 企業遭簽證會計師提出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查核報告,以及每股淨值低於新台幣 3 元,只要符合以上條件之一,且 3 年內無法改善,將會被暫停交易,並於停牌半年後強制下市。
股票下市後還有機會再上市嗎?
遭下市的股票,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重新上市,但相對困難且複雜,公司首先需要解決導致下市的核心原因,如提升股價、市值或改善財報,並且重新符合交易所的上市規定。
重新上市的成功案例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 2009 年因聲請破產保護被納斯達克下市,股票轉至 OTC(Over The Counter,場外交易)。隨後公司進行財務重整,於 2010 年重新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且成功再次吸引投資者。
然而多數遭下市的公司因財務或市場信心不足,再次上市難度極高,如瑞幸咖啡雖仍在 OTC 市場交易,但因造假營收被下市,讓其再次上市充滿不確定性。
投資人要如何應對股票下市風險?
投資人應主動監控投資標的是否符合交易所的持續上市標準,包括最低股價、市值、股東數量及財務報表披露情況。一旦公司收到不合規通知,應評估其改善計畫的可行性,及時決定是否持續持有股票。
此外,若發現公司因財務困境或營運挑戰無法滿足要求,建議投資人在股票被正式下市前,於市場中賣出持股,以避免因流動性降低而無法脫手的情況。
若股票已下市但公司未破產,投資人仍可選擇在 OTC 市場進行交易。然而,應謹慎評估 OTC 市場的交易條件及資訊透明度,並且意識到交易成本較高且流動性不足的風險。保持投資組合的多元化配置,可有效降低單一股票下市對整體的資產影響。
什麼是 OTC 市場交易?
當股票被交易所下市後,並不代表公司股票完全退出市場,許多股票會轉移至場外交易市場(OTC Market)。
OTC 市場是指股票不再通過集中化的交易所進行買賣,而是在一個分散的網絡中由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交易。這類型的市場對於小型、新創或國際公司提供交易機會,特別是那些因未達交易所要求而遭下市的公司。
但 OTC 市場存在許多風險,首先,OTC 市場的監督管理較弱,財務透明度低,投資人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公司資訊。其次,OTC 市場的流動性不足,交易成本較高,投資人可能面臨較大的價格波動與買賣價差。此外,部分 OTC 股票可能缺乏穩定的買賣雙方,對投資人形成額外風險。
股票下市反映公司治理、財務健康及市場信任的重要性,了解下市原因、再上市的可能性與應對策略,能幫助投資人更有效管理風險。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財務問題、監管違規還是私有化行為,下市對投資人的影響均不容忽視。投資人應保持警惕,並在適當時間採取行動保護自身資產。
資料來源:Investopedia(1)、Investopedia(2)、Robbins;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